这是9月18日在黎巴嫩巴勒贝克拍摄的通讯设备爆炸后的一处现场。 新华社发
9月18日,在黎巴嫩贝鲁特,人们参加传呼设备爆炸死者的葬礼。 新华社发
“被时代淘汰的设备”再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当地时间9月17日,黎巴嫩多地发生“BB机(传呼机)”爆炸事件。次日,黎巴嫩真主党使用的对讲机也在黎巴嫩多地发生爆炸。当地时间19日,黎巴嫩公共卫生部长菲拉斯·阿卜亚德表示,17、18日在黎多地发生的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已致37人死亡、2931人受伤。黎巴嫩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发给联合国安理会的信中表示,黎巴嫩政府初步调查发现,通信设备在抵达该国之前已被植入炸药,有人向设备发送电子信息进行引爆。
有消息称,黎巴嫩真主党从一家台湾公司订购了一批传呼机,该公司称没有参与设计或生产涉事传呼机,只是授权一家匈牙利企业进行贴牌生产。匈牙利政府发言人则表示,这批传呼机“根本没在匈牙利出现过”。而被指是“日本制造”的涉事对讲机,相关日企也回应称产品早已停产。
《超限战》一书中指出,“超限战”是指超越“界限(和限度)”的战斗或战争。对“超限战”来说,不存在战场与非战场的区别,也无须依靠常规武器或非常规武器,有时根本看不见对手,也无法找到对手。在黎巴嫩这片土地上,“超限战”的潘多拉盒子被打开。9月19日,多名专家学者向南都、N视频记者分析称,如果任由黎以冲突持续升级,冲突可能会演变为全面危机。同时,一种建立在入侵供应链基础上的恐怖主义正在向全世界蔓延。
连环爆炸 通过操控线下设备进行物理袭击
“以色列发动的通信设备爆炸袭击事件,违反了所有法律限制和红线……是史无前例的大屠杀。”当地时间9月19日下午,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两起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后发表讲话。
时间回到几天前。17日下午,黎巴嫩多地发生“BB机(传呼机)”爆炸事件。传呼机这一“被时代淘汰的设备”,再次进入大众视野。
外媒披露的监控画面显示,一名男子在一家小超市交钱时,收银机旁边的一台传呼机突然爆炸。还有一些人听到传呼机响起后,将其举起查看,此时爆炸发生。
一系列爆炸从当地时间17日15时30分开始,持续约1个小时。地点主要集中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郊区、黎巴嫩南部地区,以及黎巴嫩东部贝卡谷地。据悉,黎巴嫩议会一名真主党籍议员的儿子也在此次爆炸事件中被炸死。
然而,仅过了1天,黎巴嫩真主党使用的对讲机也在黎巴嫩多地发生爆炸。尽管爆炸疑似针对黎巴嫩真主党成员,但死伤者不少是平民,包括儿童。
据黎巴嫩官方媒体报道,18日发生爆炸的多为手持对讲机,也包括少数太阳能设备、车载电台。爆炸地点和17日的涉事地点有所重合,其中一起爆炸,还是发生在为17日爆炸事件遇难者举行的葬礼上。
19日,黎巴嫩公共卫生部长菲拉斯·阿卜亚德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两次通信设备爆炸事件已造成37人死亡、2931人受伤。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在发言中明确指出,“以色列引爆数千个通信设备试图杀死数千名黎巴嫩人,这越过了所有红线,等同于宣战。”
黎巴嫩与以色列的矛盾早已根深蒂固。
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接壤。1978年,以色列出兵入侵黎巴嫩。1982年,以色列再次入侵黎巴嫩,一度包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并长期控制黎巴嫩南部地区。2006年,以军又在黎巴嫩南部与黎巴嫩真主党武装展开冲突。
而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黎巴嫩真主党频繁袭击以色列北部军事目标,以策应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以军则回以空袭和炮击。今年7月30日,黎巴嫩真主党高级军事指挥官舒库尔在以军袭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郊区时丧生。随后,双方使用导弹和无人机等,互相进行频繁袭击,几乎天天交火。
据统计,去年10月以来,黎以边境交火已导致黎方614人死亡,其中包括138名平民,而以色列方面则有至少24名士兵和26名平民死亡。
而对于今年9月17日发生的传呼机爆炸事件,黎巴嫩外交部定性为“以色列网络攻击”。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主任孙德刚向南都记者分析称,此次袭击黎巴嫩真主党的电子设备,“可以说是一种新打法,意在让真主党从战略攻势转变为战略守势,使真主党在短期内无法对以色列北方进行有效进攻。”
军事专家宋忠平也向南都记者解释道,使用高科技手段实施恐怖袭击,通过网络技术、改造设备,实现远程遥控袭击,这已成为非对称作战的主要手段之一,为战争形态增加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上外中东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舒梦则表示,爆炸事件中,爆炸物置于民用设施之中,且爆炸导致部分平民伤亡,手段缺乏基本的道义感。此外,袭击方此次通过操控线下设备来进行物理袭击,说明网络攻击如今十分严重,已超越了单纯的信息窃取和系统瘫痪。
综合各方消息来看,爆炸威力不大,主要波及传呼机携带者及距离较近的人,伤者大多伤到面部、眼睛以及四肢。此外,爆炸也没有对建筑造成重大破坏或引起严重火灾。
宋忠平认为,爆炸事件不仅给黎巴嫩真主党造成重大的财产损失和心理震慑,同时也把非战争军事行动开辟到新战场。
“超限战” 通信设备武器化将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盲区
为避免监听和追踪,尤其是在多名指挥官遭以军“定点清除”后,黎巴嫩真主党成员普遍放弃智能手机,转向用技术含量较低的传呼机和对讲机。真主党给旗下一些组织成员分发传呼机,包括武装人员和救济困难民众的医疗人员。17日传呼机爆炸事件中,至少2名医护人员被炸死。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黎巴嫩安全部门高级官员说,黎巴嫩真主党从一家名为金阿波罗的台湾企业订购了5000台传呼机。另有几名消息人士说,这些传呼机是在今年早些时候交付的。
金阿波罗公司回应称,涉事传呼机的型号为AR-924,公司授权一家名为BAC的企业进行贴牌生产,金阿波罗没有参与设计或生产,自身也是受害者。台湾经济部门也回应说,今年1至8月,金阿波罗公司出口4万多套传呼机,主要出口对象为欧美国家,相关产品并没有爆炸,也没有直接出口到黎巴嫩的记录。金阿波罗公司解释道,涉事传呼机是位于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BAC公司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有外国专家认为,出售传呼机的相关方可能是以色列情报机构为这次袭击而布设的“情报掩护”。然而,匈牙利政府发言人说,BAC公司只是中介代理,这批传呼机“根本没在匈牙利出现过”。
上述黎巴嫩安全部门高级官员表示,以色列情报和特勤局(摩萨德)在这批传呼机生产期间就已对其进行改装,往传呼机里植入能接收密码的炸药,这些炸药用扫描仪或其他设备都“非常难以探测”。另有消息人士称,这些传呼机内所藏的炸药最多有3克,而黎巴嫩真主党几个月来竟毫无察觉。
“此次爆炸事件的引爆,并没有运用具有革命性创新的技术。之所以引发关注,在于爆炸物安放在民用器材之中,且袭击对象多达数千人,不分场合、不分地点。”
舒梦认为,爆炸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潘多拉盒子,“人们开始对供应链安全产生恐慌情绪,各国在敏感物品的生产环节将会倾向于打造供应链闭环,筑起更高的安全高墙,这对全球供应链系统的潜在影响是深远的。”
当地时间17日,只有处于开机状态并收到信息的传呼机发生爆炸。当时,这些传呼机收到一条看似来自黎巴嫩真主党领导层的消息,响了几秒钟后爆炸。而18日的爆炸事件发生后,有媒体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南部郊区看到,黎巴嫩真主党成员慌乱地检查没有爆炸的对讲机,取出电池,把对讲机丢到铁皮桶中。照片显示,对讲机上印有“ICOM”字样标签,写着“日本制造”。经确认,涉事设备为ICOM V82型对讲机。日本公司艾可慕(ICOM)公司回应称,涉事对讲机于2004年至2014年10月之间制造并出口到中东等地,之后停产且再未出货。这一型号对讲机所用电池也停产至今。此外,报道中出现的对讲机没有企业激光全息防伪标识,“因而无法证实该产品是否由本公司出货”。有黎巴嫩安全官员披露,这批对讲机与17日发生爆炸的传呼机一样,都是在5个月前采购的。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电子设备、无人机等高科技产品,都会成为影响地区局势的重要因素。”孙德刚分析称,此次事件中,袭击方通过高科技手段,对特定目标进行精准军事打击,说明军事手段愈发非传统化。在他看来,一方面,不对称打击已从传统的自杀式袭击转向利用电子设备等技术手段进行远程引爆;另一方面,技术领域目前存在许多漏洞,通信设备武器化将成为全球安全治理的盲区。
各方表态 安全漏洞、强烈谴责、局势升级
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黎巴嫩真主党官员表示,这次袭击暴露真主党自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最大的安全漏洞”。曾在美国情报机构担任中东事务副情报官的乔纳森·帕尼科夫说:“这很可能是真主党几十年来最大的反间谍失败。”“这起事件表明,黎巴嫩真主党内部不仅通信系统存在安全漏洞,情报系统也被渗透。”舒梦认为,黎巴嫩真主党内部需要采取其他可靠的内部联络方式,以确保其行动的保密性和安全性。“然而,短期内急于改变内部联络方式,可能会导致更多敏感信息的泄露,并显著降低组织内部的沟通效率。”
爆炸事件发生后,黎巴嫩真主党指认以色列应对此事件负责,称以色列将受到“公正的惩罚”。和7月真主党高级军事指挥官舒库尔在黎巴嫩遇袭身亡时一样,以色列方面并未对此作出回应。曾曝光美国“棱镜”大规模秘密监听项目的原美国国家安全局防务承包商雇员爱德华·斯诺登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写道,以色列17日的行动“不计后果”,爆炸袭击对象包括“无数正在开车、购物的人……这与恐怖主义别无二致”。
伊朗驻黎巴嫩大使馆表示,伊朗驻黎巴嫩大使穆杰塔巴·阿马尼在17日发生的传呼机爆炸中“受轻伤”。同日,伊朗外交部长赛义德·阿巴斯·阿拉格齐与黎巴嫩外交部长阿卜杜拉·布·哈比卜通电话时,“强烈谴责”爆炸事件,强调伊朗与黎巴嫩政府及整个国家团结在一起。与伊朗同为“抵抗轴心”一员的哈马斯,在一份声明中说,爆炸事件让局势“升级”,只会导致以色列“失败”。
作为以色列的盟友,美国则称“不知道谁应对此事件负责”。美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表示,美方没有卷入爆炸事件,以色列和黎巴嫩的紧张局势应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此外,美方还敦促伊朗不要利用任何事件加剧局势的不稳定。然而,美媒披露称,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此前主持的内阁高级成员和安全部门主管会议批准了此次行动。美媒援引多名消息人士的话指出,这一阴谋显然策划了数月。有美国官员透露,以方在17日动手前,曾向美方通气,称要在黎巴嫩“干点事情”,但并未告知详细计划。
联合国黎巴嫩问题特别协调员雅尼娜·亨尼斯-普拉斯哈特在一份声明中也谴责传呼机爆炸事件,称此事标志着“极其令人担忧的冲突升级”。
18日,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图尔克公开表示,近日在黎巴嫩境内发生的通信设备爆炸事件令人震惊,对平民的影响不可接受。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也于19日表示,中方高度关注相关的事件,反对任何侵犯黎巴嫩主权和安全的行为,对事件可能引发地区的紧张局势升级表示担忧。中方呼吁有关各方切实维护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
局势迷雾 黎巴嫩很可能成为代理人战争的“暴风眼”
黎巴嫩政府曾表态,不愿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中间“选边站”。2022年,黎巴嫩还与以色列签署了海上边界划分协议。“然而,很多黎巴嫩平民包括儿童在此次事件中伤亡。接下来黎巴嫩真主党和以色列的矛盾,恐怕会扩大成黎巴嫩整个国家和以色列的矛盾。”孙德刚认为,此次事件对黎巴嫩政局和社会影响深远。
传呼机爆炸事件发生后,真主党高级官员侯赛因·哈利勒表示:“这次袭击的目标不是针对一个、两个或者三个人,这次的目标是针对整个国家。”
宋忠平指出,黎巴嫩真主党要查明“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不是有内鬼”,稳住国内政局,避免贸然报复,以免引发更大损失。
爆炸发生后,18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再度强调,以色列势必让该国北部因安全局势撤离的民众重返家园。同日,加兰特说,在加沙地带奋战数月后,以军重心转向北部,以军投入的战争正进入新阶段。此外,他并未提及在黎巴嫩发生的爆炸事件。另据知情官员透露,以军18日向与黎巴嫩接壤的北部边境调拨更多兵力。
中东地区战火弥漫,新一轮巴以冲突外溢效应加速。7月,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在伊朗遇袭身亡,更是在动荡不安的中东局势上“火上浇油”。孙德刚指出,“抵抗轴心”成员们试图在黎巴嫩南部地区寻求新战场,对以色列展开消耗战。“如果接下来任由黎以冲突持续升级,冲突可能会演变为全面危机,而黎巴嫩很可能成为代理人战争的‘暴风眼’。”
宋忠平分析认为,哈尼亚遇袭事件还没有解决,伊朗和真主党一样,也面临着被外部力量渗透这一巨大的内部隐患,但伊朗目前不具备发动大规模军事行动的能力。舒梦也认为,由于双方实力存在差距,黎巴嫩对以色列的反制力度“比较有限和克制”。
停火谈判前景难料之际,9月18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性多数票通过决议,要求以色列在未来12个月内结束对巴勒斯坦领土的非法占领。
黎巴嫩真主党领导人纳斯鲁拉19日发表讲话时强调,在巴以冲突停止之前,真主党不会停止军事行动。
然而,在舒梦看来,黎巴嫩真主党可能采取的报复程度尚不明确,以色列国内也有强烈声音要求对黎巴嫩真主党采取强硬措施,当前黎以冲突局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采写:南都记者 梁令菲 实习生 彭子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