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打炮制检测数据欺诈消费者的甲醛治理乱象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8月09日        版次:GA02    作者:舒圣祥

  来论

  今年2月,成都的杜兰女士和9岁的儿子搬到新房。搬家前,经一家名叫“北京森家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检测,显示甲醛超标。于是,她花费2990元购买了全屋甲醛检测和治理服务。治理后,检测甲醛浓度显示为“合格”。但搬入新家不久,孩子开始出现头晕、胸闷气短等症状。她又找到两家机构重新检测,两次结果均显示,新家的甲醛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

  “只有甲醛数据超标,才能赚到客户更多钱”,央广网记者暗访的甲醛治理乱象、无良奸商之丧心病狂,可谓骇人听闻。奸商的套路总结起来就是:初检时,为了转换成治理订单,人为让检测数据变高;而复检时,再人为让检测数值偏低,以显示甲醛治理之奇效。实际的情况,要么之前的甲醛超标并不严重,根本无需治理;要么之后的治理也没什么效果,甲醛可能依旧超标严重,以至于有害人体健康。

  说到底,就是一个骗字。制造甲醛焦虑,让客户掏钱,靠骗;虚假宣传治理效果,无视客户健康损害,依旧靠骗。看似科学的检测仪和显色液,可以按需人为调控检测数据。如果检测人员将基数设置为“+0.03”,无论真实数据是多少,检测结果都会高出每立方米0.03毫克,都需要甲醛治理。相较之下,显色液则更好用,滴得越多“甲醛浓度”就越高,相反则越低,还不容易被客户发现。此外,在厚厚的宣传手册中,第一页就是某呼吸病学专家和某室内环境治理专家谈论室内环境问题的受访截图,“甲醛”“白血病”字样被标红放大,让客户在焦虑中乖乖掏钱。

  需求可能是假的,检测可能是假的,治理也可能是假的,此类甲醛治理乱象在行业内长期存在。一个品牌出事了,就换另一个品牌,无良奸商似乎有恃无恐。更可怕的是,这并不是个别加盟商的孤立行为,而是公司总部的直接授意和集体培训,加盟商如果不按此骗术行事,就不会被派单。

  甲醛治理乱象,是典型的消费欺诈行为,不仅骗钱谋财,而且伤人害命。对消费者而言,这严重侵犯了他们的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使消费者不能通过交易行为获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身体健康。对市场经济秩序而言,不法经营者利用欺诈手段恶意抢占了市场份额,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造成了不正当竞争。与此同时,诈骗公私财物如果达到“数额较大”的法定标准,其实已涉嫌构成诈骗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遏制甲醛治理乱象,需要重拳出击。一方面,应该强化司法打击,该行政处罚的行政处罚,该民事赔偿的民事赔偿,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另一方面,甲醛检测仪器需要完善国家强制标准,甲醛检测机构和人员应该纳入资质管理,对于通过制造甲醛焦虑诱导客户购买甲醛治理服务的,有必要纳入黑名单管理,实施终身行业禁入。此外,利用一些环境污染热点事件进行炒作,扩大舆论影响,是制造甲醛焦虑的常见招数。消费者对此要有清醒认知,不要被误导陷入甲醛焦虑,更没必要谈“醛”色变。

  □舒圣祥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