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百年奥运逐梦路,解不开的广东缘分,说不完的广东故事

南都专题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多家权威机构、媒体推荐转载,形成视角独特的奥运热话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7月24日        版次:GA12    作者:张倩寒 马辉 肖玥 翁安琪

  扫码看专题

  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从报名1924年那届巴黎奥运会开始,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逐梦之路,并生动展现或隐匿在各个层面。不久前,由粤港澳大湾区首次作为一个整体承办的十五运会,也进入开幕500天倒计时,大湾区城市融合发展再迎新机遇。

  连日来,南都、N视频持续推出“百年奥运的广东印记”专题报道,通过对历史的深度挖掘,讲述这一百年来,奥运赛场内外不为人知的广东人和广东缘分。其中,多位奥运先驱的体育生涯、人生轨迹,亦与粤港澳紧密相连。

  有化学家在88年前率领男足赴德首次征战奥运;百年黄埔军校历史中曾有教官以国术表演轰动欧洲;女邮票设计师笔下记录了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的重大时刻;位于广州二沙岛上的体育训练中心,藏着一段改写新中国、乃至世界奥运历史的逐梦历程;北京两届奥运开幕表演中,岭南文艺与科技力量都曾惊艳亮相……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开放精神,不断探索、创新。

  专题报道引发广泛关注:入选中国记协微信“我的代表作”栏目,被首都青年编辑记者协会推荐,获人民日报新媒体、香港橙新闻、台湾中时新闻网、十五运会广东赛区执委会、华东师范大学、广东省游泳协会、广东收藏家协会、珠海市侨联等权威机构、媒体推荐转载,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等驻外使节在海外平台点赞,全网关注度已超2000万。

  百年探索

  广东体育先驱“开眼”看世界

  1936年,中国足球队出征柏林奥运会,这是中国足球第一次踏上奥运赛场。南都记者查询史料发现,成员中广东籍贯占七成以上,包括队长李惠堂、队员谭江柏等。

  李惠堂祖籍广东五华县,1905年生于香港,自幼喜好足球,在多次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至今,人们都记得这位足球史上的风云人物,他的祖籍地梅州五华县常为“球王故里”感到自豪。

  2008年至2017年期间,香港话剧团出品的音乐剧《顶头锤》多次演出,它的故事即取材于1936年中国足球队征战柏林奥运会的事迹,李惠堂在其中也有不少戏份。

  《顶头锤》的导演、编剧陈敢权告诉南都记者,该剧的主题是“中国人以血和泪,誓要在国际赛事中树立自强不息的形象”。作曲、编曲高世章表示,那个年代比现在艰难得多,但他们仍然有最纯粹的踢球快乐,一群人共同努力走上国际舞台,“这是很棒的事情”。

  那届柏林奥运会前夕,社会各界对中国足球队寄托了较大期望,选拔队员的重任则落在了时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副校长、广东人容启兆的肩上。

  容启兆酷爱足球,留美归国后积极推动国内体育事业发展,先后率领过光华大学足球队、上海东华大学足球队以及国家足球队等外出比赛。其中最为传奇的就是,他曾两次作为足球队领队,于1936年和1948年率队出征第十一届柏林奥运会和第十四届伦敦奥运会。

  容闳博物馆馆长杨毅告诉南都记者,2018年,容启兆幼子容应骅返乡祭祖时,将其父亲留下的1948年“中国世运足球队”队旗留在了珠海,“他希望他父亲曾经带领中国体育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这段记忆,留在家乡”。

  鲜为人知的是,这届柏林奥运会中国代表团中,还有一支30多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观察各国体育发展之实况,以为提高国内体育程度之借镜”。

  当年,考察团抵达柏林后,先是参加了两项国际交流活动,随后相继考察了丹麦、瑞典、德国、捷克、奥地利、匈牙利、意大利,考察内容主要包括当地的体育行政、师资训练、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等方面。

  团员里来自广东的许民辉、郭颂棠,分别担任广东教育厅体育督学和中山大学体育部主任。郭颂棠着重留心大学体育教育,曾作为领队率中山大学男女选手30余人,参加在香港举行的华南区四大学第四届联运会。

  许民辉更是当时中国体育界的代表人物之一。由他创办的广东省立体育专科学校,培养毕业生400余人,多位学生此后成为体育界的知名人士。1948年,许民辉任中国代表团游泳队领队和指导教练,赴英国伦敦参加第十四届奥运会。

  惊艳亮相

  南粤健儿闪耀赛场为国争光

  1936年,17岁的广东东莞籍运动员杨秀琼参加了柏林奥运会,这是中国游泳女选手首次征战奥运赛场。

  杨秀琼自香港与游泳结缘,后来在广东的运动会崭露头角。在普通女性对游泳运动仍是“羞怯好奇”的年代,杨秀琼游泳之卓著,带动了中国女子游泳的新一轮热潮。

  在柏林奥运会100米自由泳预赛中,因成绩落后于人,杨秀琼未能进入复赛。此后,她短暂的运动生涯趋于终结。不过,她仍是那个年代最有名的游泳运动员,后人以“东方美人鱼”来形容她在柏林奥运会上的亮相。

  国际奥委会文化和奥林匹克遗产委员会委员、国际顾拜旦委员会委员侯琨告诉南都记者,杨秀琼等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充分展示了中国女性的形象,让外国人看到中国人的青春、风采和时尚。当时中国运动员的成绩和国际水平尚有差距,但“她们也是处在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

  当年,中国代表团在柏林奥运会的所有参赛项目上均未取得名次,中国武术表演却大放异彩。国术队在德国停留了近两个月,赴柏林、汉堡、法兰克福、慕尼黑等地举行多场表演。

  归国后,国术队队员金丽贵、郑怀贤均来到黄埔军校任武术教官,继续从事武术教育工作,塑造了与百年黄埔、与广东的一段缘。

  金丽贵弟子、西安传统拳法研学会会长靳根省告诉南都记者,金丽贵生前常教育弟子做人做事要低调谦虚,“除了正式比赛和在柏林奥运会期间,为了国家民族尊严愤而向洋人提出挑战外,从未向他人比武动手,也不接受他人的挑战。”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上,新中国第一次全面参加奥运会,便迎来了奥运金牌“突破日”:许海峰斩获中国奥运首金,之后不到四个小时,来自广东东莞的曾国强在举重男子52公斤级的比赛中,赢得了第二枚奥运金牌,也是中国举重首枚奥运金牌。

  40年后,曾国强向南都记者回忆起登上领奖台、听到国歌奏响的场景,依然非常感动。“能代表国家升国旗,为国争光,谁能不激动?虽然我当时年龄不大,但那种激动、骄傲的心情真的无法用语言形容!”

  那届奥运会上,曾国强和同样来自东莞石龙镇的举重选手陈伟强、赖润明,为中国队拿下两金一银的优异成绩,让世界看见了广东举重力量。  

  大放光芒

  岭南文艺创作打造奥运记忆

  1979年,中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一年后,由广东中山籍邮票设计师卢天骄设计的《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一周年纪念》邮票发行。

  受命设计此次“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大事件的纪念邮票时,卢天骄在邮电部邮票发行局任职邮票设计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邮票设计工作并不轻松,没有专门的邮票厂,印刷单一,全国专职人员仅3人,卢天骄是其中唯一的女性。

  卢天骄生前好友、广东省中山市集邮协会前会长陈宝荣告诉南都记者,在卢天骄活跃于邮票设计工作的二十世纪,她的获奖作品数量在全国同行中排名第一。令好友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卢老师专啃设计硬骨头”,“灵感随性可发”。

  四年后,第二十四届奥运会在韩国汉城举行。韩国人选择了较具东方色彩的小老虎作为这届奥运会吉祥物,取名为“Hodori”。广州火柴厂从韩国奥委会购得使用权,发行了一套三色贴标纪念火花,印有Hodori举重、击剑等形象,颇为可爱,大受欢迎,带动火柴远销海外。

  南都记者曾专程探访位于广州芳村广安里的巧明火柴厂旧址。当时,这里还居住着许多原火柴厂老工人。谈起“巧明”,老人们都显得十分自豪。他们纷纷表示,那时广州的工业不多,除了三五家机器厂,遍地都是火柴厂,但“没有一家规模比得上巧明的”。

  时间来到2008年8月8日。在“鸟巢”的巨大舞台上,一幅巨型卷轴向两边展开,十余位黑衣舞者随兴起舞,同时在画纸上留下墨迹,形成了一幅中国画。时至今日,许多人仍记得那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开场舞蹈《画卷》。

  《画卷》与广东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其编导沈伟及共创者侯莹,均是从广东开始接触现代舞,曾于不同时期活跃在广州水荫横路的黑匣子剧场演出。沈伟告诉南都记者,在广州求学、演出的这段经历,是他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侯莹则表示,“在广东现代舞团的那些年,是我舞蹈艺术的一个巨大、丰厚的基石”。

  侯莹回溯起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奥运记忆:“当我知道北京奥组委愿意用这种现代艺术的方式做一个开幕作品的时候,既惊讶,又欣喜。但是这种舞蹈语言,要怎么用在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呢?我不确定。”

  最终,他们在沈伟原作中精炼出了一些现代舞的动作概念,而舞者的完成方式,在侯莹看来更近于中国舞。她说:“《画卷》虽然是现代舞,但呈现出来的并不是纯现代的身体运动方式,我反而觉得蛮古典的。可能也正是这样,才让中国人和西方人都觉得非常新奇。”  

  奥运“广东味”

  书写大湾区体育融合新篇章

  回溯新中国成立后的奥运奋起之路,必然要提到“体育人才摇篮”——广东省二沙体育训练中心。

  上世纪50年代,这座新中国第一个体育训练基地为备战奥运而建,却在建成后的近三十年间,未曾向奥运赛场输送过中国运动员。这段岁月,也记录了运动健儿们为重返奥运舞台而时刻准备着的逐梦征途。

  最初在这里全力备战却无缘奥运的那批运动员,早已退出竞技赛场。他们当年训练、生活过的地方,仍在见证、服务于一代又一代年轻的体育力量。后来,傅海峰、劳丽诗、陈艾森等多位奥运冠军,都是从广东二沙体育训练中心走出来的。

  “但凡有幸在二沙工作或经历过训练比赛的人,无不为二沙之美赞叹,谁都不会忘记把青春挥洒奉献在二沙的时光。”曾在二沙岛上训练和工作三十余年的广东省体育局原局长董良田告诉南都记者。

  2008年,一首《北京欢迎你》传遍大街小巷,北京奥运会如约而至,中国站在了世界的聚光灯下。当年5月,奥运圣火传递至广东,市民无不欢欣鼓舞,翘首以盼。

  这届奥运会火炬名叫“祥云”,以银色和红色组成,火炬上部的设计呈现“祥云”图案,整体造型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广州、深圳、惠州、汕头四地的800余名火炬手向世界展示了广东风采与活力,传递了团结、友谊、和平的奥运精神。

  这群人中,包括英勇救人的基层民警、为国争光的世界冠军、投身公益的爱心义工、身残志坚的创业者等来自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16年后,一棒一棒传递“祥云”的广东火炬手们,向南都记者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仍为那个荣耀时刻感到骄傲。

  “火炬手精神一直激励着我,无论工作或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和挫折,我都会重温当时手举火炬、阔步前行时的光荣,内心就会燃起无限斗志。”如今已经52岁的刘健涛,是广州市公安局天河区分局巡特警大队教导员。他仍保留着当年的火炬、火炬手服饰等物品。

  14年后,2022年冬季奥运会再度花落北京,北京成为世界首座“双奥之城”。在这届冬奥会开幕式上,体现了更多的科技与环保元素。主火炬点燃环节中,让世界瞩目的“冰雪五环”,从研发到制作,均由广东企业雷曼光电及其子公司康硕展完成。

  雷曼·康硕展营销总监虎天斌向南都记者介绍,“冰雪五环”从打样到成品的每个环节,都经过了研发团队的无数次推敲、验证。最终,开幕式现场的“冰雪五环”一直高亮,Plan B全部没有启用,甚至五环上的14万个灯点,“一个灯都没死”,完美实现了导演团队的期望。

  回看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同样令人难忘的,还有“十城联动”热场环节中,深圳迎来了一场由2022架无人机幻化而来的漫天雪舞,并组成冬奥会的巨型Logo、3D版“冰墩墩”和“雪容融”。

  这段无人机表演,由深圳市高巨创新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执行。该公司研发执行总监胡斯衔告诉南都记者,相较于简单的平面图形,这样的3D表演,对无人机集群控制稳定性、复杂环境通信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还要在电池续航、机身外观等方面持续优化。

  巴黎奥运会开幕在即。当地时间7月14日,奥运圣火抵达巴黎,当晚又举行了一场无人机与烟花表演秀,参与表演的1100架无人机同样来自高巨创新。

  百年一瞬,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身影将再次闪耀巴黎,粤港澳三地也正有序筹备,迎接十五运会的到来。广东、香港、澳门,正以糅合古今、多元并包的特色文化,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精神气质,传递着奋进超越、勇立潮头的时代风貌。  

  “百年奥运的广东印记”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张倩寒

  采写:南都记者 张倩寒 马辉 肖玥 翁安琪 侯婧婧 杨苓妍 敖银雪 何嘉慧 实习生 余昕红 李婉茹

  海报设计:尹洁琳 郭文哲 原毅 张博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