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奋进有为 宝安少年团”之深中通道调研团探访深圳大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专家寄语:

“同学们不管开展哪个方向的研究,相信都会有一席之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7月19日        版次:GA10    作者:伍曼娜 周正阳 潘莹瑜

  在“海上彩虹号”游轮上,学生们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同学们在实验室调研学习。

  同学们在深大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合影。

  7月17日,深圳市宝安区12所学校38名中小学生组成的“奋进有为 宝安少年团”之深中通道调研团,继续第二日的调研学习行程。

  在调研学习过程中,宝安少年们首先来到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在高校教授、博士后、实验员的带领下参观学院内的全国重点实验室,并听取行业专家关于“跨海集群工程发展现状与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智能建造”“探秘海底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主题讲座,了解超级工程建设背后的故事以及超级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到的“黑科技”。

  学习体验:

  探秘价值1300万的实验设备  

  “19世纪是桥梁的世纪,20世纪是高层建筑的世纪,21世纪是地下空间的世纪。”宝安少年走进第一个实验室,由深圳大学极端环境岩土和隧道工程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实验师李强首先介绍了复杂荷载及多场耦合下岩土材料力学性能综合测试平台,并表明工程地质勘察与测试是所有重大基建工程的第一步工作。他还为同学们介绍了艰险山区、深水海域、城市敏感区三大极端环境,指出了地下空间立体规划和建设的必要性。

  “人们未来在城市空间中的发展,是向上发展好还是向下发展好?”在实验室调研学习环节,宝安少年们迫不及待地抛出多个问题。李强老师表示,考虑到粤港澳大湾区地震灾害比较少,城市向下发展环境比较稳定。“向下发展工程造价是会比地上高一点,但是从长久稳定的时间维度上来说,向地下发展还是值得投资的。”

  紧接着,宝安少年们来到了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的结构工程实验室,在实验员卢永明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参观。卢永明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实验室中的各种设施,从同学们在视频中曾见识过的压力试验机,到拟动力加载设备和万能试验机,各种器械让大家眼花缭乱。

  “这台设备价值1300万。”望着整个实验室正中间最巨大的设备——主动跟动型综合加载系统,卢永明老师介绍道这台设备竖直方向的最大压力可以达到12000kN(千牛),水平方向最大可提供2500kN的推力。

  这台价值1300万的设备有什么作用?宝安少年们对深大实验室内的巨大设备十分好奇。卢永明老师介绍,它能够承担大型土木工程复杂结构的力学性能测试,包括但不限于拉、压、弯、剪、扭单一或复合受力状态下的结构力学测试,通过破坏性试验来检验结构的极限荷载、抗震性能等,从而让我们设计出更安全的建筑结构。对于宝安少年们的提问,卢永明老师做了详细解答。

  之后,在深圳大学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该校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博士后汤天笑为宝安少年们介绍了全国重点实验室的任务目标是突破极端环境下道路工程的性态感知研判和绿色长寿技术。

  为实现此目标,该团队形成了交通基础设施智能感知、性态研判、灾变防护和智慧管理等四大研究方向,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如研发的城市地铁隧道结构安全智慧感知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填补了隧道智能诊断车技术装备空白!分享最后,汤博士希望宝安少年们未来可以加入这个团队,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为科技创新贡献力量!

  教授开讲:

  鼓励少年走出课堂开阔视野  

  参观完深大多个重量级实验室,宝安少年们通过2个行业教授讲座环节,继续干货满满的深中通道探秘之旅。

  首先开讲的,是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主任、极端环境绿色长寿道路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深圳)副主任周海俊教授,他以“跨海集群工程发展现状与超级工程深中通道智能建造”为主题的讲座,为宝安少年们介绍了跨海集群工程发展历程等信息。

  讲座过程中,他对比介绍了世界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从湾区面积、人口、人均GDP、世界500强企业个数、机场旅客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等数据,认为完善的现代交通基础设施是国家竞争的重要载体。此外,他还对比介绍了世界典型跨海集群工程,认为跨海集群工程是连接城市之间的纽带,是现代交通基础设施的典范。在介绍深中通道的同时,周海俊还对比介绍了港珠澳大桥桥梁建设情况,让宝安少年对粤港澳大湾区内多座桥梁有了更多维度的认识。

  “您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潜力如何?”讲座结束后,宝安少年们踊跃走上讲台,抓住时间向周海俊提出问题。他认为,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潜力肯定很大,相信未来完全可以和旧金山湾区、纽约湾区处于同样的地位。

  “作为中小学生,我们应该如何为这项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呢?”来自坪洲小学的张为楷向周海俊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先好好学习。”望着眼前一脸热切的孩子们,周海俊笑着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但你们可以再注意一下,在学习的过程中多和你们的老师交流,也可以走出学校和课堂,多看看世界,有条件的话跟大学的老师们接触和交流。”周教授鼓励大家有机会就多去不同的地方看看,以开阔自己的视野,掌握更多的知识和能力。

  “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好!”同时,周海俊也对本次宝安少年调研活动表示了肯定和支持,他认为这样一个能接触更深层次领域的体验,必然会成为同学们难忘的回忆。“就是应该让中小学生走出课堂,去参观和体验高校科研以及一些重大工程,让他们了解国内技术发展现状以及这些技术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经济社会价值。学生们知道目前我们国家相关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对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怀和国家认同感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以前要去外国学习别人做的项目,同学们现在调研的至少是我们国家自己做的,是能够彰显我国国力的超级工程!”同样对此次宝安少年调研活动给予肯定的,还有上海隧道设计院工程师曾毅,他曾参与设计深中通道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沉管隧道。

  17日下午,曾毅教授在深圳大学为宝安少年们带来了“探秘海底工程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主题讲座。他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深中通道沉管隧道建设的必要性、沉管隧道结构以及沉管隧道建设过程等信息,为大家揭秘深埋伶仃洋大海中的沉管隧道施工建设背后的故事。

  “当初我们想要做深中通道沉管隧道设计的时候,还都要去丹麦、日本等外国参观学习,现在我们国内都有了而且就在深圳。”曾毅对于宝安少年们此次暑期调研学习的主题十分有感触。他表示,深中通道沉管隧道项目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属于比较先进的,他希望有更多少年未来能够参与到大国工程建设过程中来,把技术越来越好地做下去。不过,提到工程建设类专业领域的研究工作,曾毅坦言这是“蛮枯燥的事情”,首先需要孩子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才能坚持做下去。

  曾毅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在宝安少年心中留下一颗种子:“能不能立个小志向,是不是也想去做这个事情?”对于新一代少年从事工程建设研究工作,曾毅信心满满:“我们国家现在有经济实力、技术实力、人才实力能做这些项目,未来不管同学们是开展具体哪个方向的研究工作,相信都会有一席之地。”

  学生感悟:

  要提升自己,未来攻克技术难题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奋进有为 宝安少年团”之深中通道调研团来说,第二日行程满满的学习过程也是一堂“行走的思政课”,同样收获满满。在深圳大学实地走访调研学习之后,宝安少年们感触颇多。

  其中,福永中学刘睿麒提到,在深中通道的建设过程中,桥梁工程师运用了许多的“黑科技”。如建设沉管隧道,工程师们运用世界先进的沉管隧道工艺,先在陆上完成建设,再运用世界首创、运安一体智能运输船进行浮运,最后通过北斗导航技术精准地对接安装。为了保障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的稳定运行,工程师们还组建了智能检监测与灾害防控系统构架,时刻保证隧道主体的安全。“这更让我感受到了工程师们敢于创新不懈奋斗之精神,更是感受到了这个大国工程之震撼。”

  “在一个令我永远无法忘怀的日子中,我怀着满腹的好奇在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听了桥梁专家对于深中通道的相关讲座,令我无比的震撼与自豪。”来自坪洲小学的赵承心同学表示,从陆地到地下,再到海底,深中通道的建造者们为了祖国无私奉献,通过无数次的研究和实验,跨越了7年的时间,终于建造出了这项伟大的工程。

  调研过程中石岩湖学校的张芮妍同学也表示,通过这次参观以及专家讲座,她感受到了深中通道建设过程的不容易,其中的技术需要很多科研人员艰辛研究才能获得。“这启发了我们要努力学习,要有扎实的知识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去提升自己在未来能够攻克技术难题,为我们生活带来便利,造福更多人。”

  凤凰学校的赖馨怡同学在调研过程中听到专业老师的课堂讲解,了解到了深圳通道以及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各类技术知识,说:“以后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应该多多留心观察、努力学习,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深圳的科技发展很快!”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的吕香玲同学在深圳大学结构实验室,了解到了大国工程深中通道建设背后细致、扎实的技术支撑,对于科学家们的创新研究印象深刻,坦言“青少年要追寻时代潮流,培育创新精神,敢于创新”。调研过程中,她关注到深圳在向地下空间发展方面,如在地下物流、地下立体车库等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认为会有很大经济效益。

  海上观桥:

  在游轮上目睹“巨龙” 写书法诵经典  

  “奋进有为 宝安少年团”已经在首日调研中亲身体会从陆地上、大桥上穿行深中通道,而在次日调研的行程中,宝安学子们要从“海上”的视角观摩与目视深中通道,从另一个侧面体会大国工程的壮观伟力。7月17日下午,少年调研团一行驱车前往深圳机场码头,搭乘“海上彩虹号”,从伶仃洋面纵览珠江口东岸城市景观,眺望深中大桥。

  这100分钟的航程里,宝安学子们目睹深中大桥横亘大海洋面的恢宏景观,内心与相册都同时存留和定格了深中大桥的美丽倩影。他们也“书兴”“诗兴”大发,在游轮上诵诗、写书法……他们用这样特别的方式,进行了一场很city的、“在海上观摩地标,在船上体验人文”的“行走的思政课”。

  在“海上彩虹号”上,面朝大海,远眺深中大桥的宝安学子们感受到了人造伟大工程与自然力量的生动博弈,也感受到历史扑面而来的澎湃力量。伶仃洋之所以闻名,很大程度源于宋末诗人文天祥的名句“零丁洋里叹零丁”。而今,置身于伶仃洋洋面之上的宝安学子们仿佛感受到了历史的“穿越”,得到了“诗意”的感召。

  “昔日有些黯淡和悲剧色彩的伶仃洋,如今已经架上了现代化的‘深中通道’,成为了举世瞩目的焦点,这种变迁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诗意和浪漫。”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学子罗浩宸感慨道。

  在“诗意”中深受感染的宝安学子们发起了诵诗的提议。他们要用不同的语言(方言)来诵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其中,万丰小学学生彭怡慧(英语)、黄埔小学学生龙柯成(粤语),凤凰学校学子刘欣然(湖北话)、赖馨怡(江西话)、老师卢祉芹(潮州话),合力完成了一次“多语种”的诵诗接力,诗歌与方言的韵律之美荡漾在游轮上空,为这趟旅程增添了几分浪漫色彩。

  另一边,书法接力也悄然启动,笔墨挥毫是另一番人文之美。在宝安区教科院书法教研员李晓燕的指导和带领下,黄埔小学学子创作了不俗的书法作品。其中,李晓燕老师写下“奋进有为,宝安少年”——这苍劲有力的八个大字,是对本次调研活动的呼应之笔。而学生们所书写的“长虹贯深中(篆书),洋面飞蛟龙(草书)。鹏飞九万里(楷书),湾区建奇功(楷书)”,则是对深中通道这个超级工程的一份点睛式赞美。

  李晓燕感慨道,在船舱上挥毫,在甲板上书写,既是行走的思政课堂,也是行走的书法课堂。“我们努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让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开展学习、生活,潜移默化提高思想认识觉悟。”她认为,深中通道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深中通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智慧、勇气和决心,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强大能力和潜力。以“深中通道”为城市“活教材”,结合思政教育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创新发展,是宝安教育人的新使命。

  “深中通道调研团”成团学校

  深圳市新安中学(集团)第一实验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实验学校(集团)实验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文汇学校

  深圳市海湾中学

  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航城学校

  深圳市福永中学

  深圳市宝安区凤凰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桥头学校

  深圳外国语宝安学校(集团)万丰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黄埔小学

  深圳市宝安区石岩湖学校

  统筹:南都记者 周正阳 潘莹瑜 胡可

  采写:南都记者 伍曼娜 周正阳 潘莹瑜 实习生 钟正阳 沈鸿秋 王思燚 梅绍岚

  摄影:南都记者 霍建斌 冷锋 胡可 任朝州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