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警紧急加固韩江支流合溪水下段堤坝。 通讯员供图

梅州蕉岭县新铺镇,镇村干部敲锣提醒居民转移。

平远县差干镇差干村,从树上挂满的垃圾可以看出洪水上涨时的惊险情况。

蕉岭县新铺镇矮车村,工作人员分发生活物资。

广州市红棉老兵飞翔应急救援队协助新铺镇居民清理道路。

6月18日,矮车村仍有道路未退水,车辆泡在水中。

官田李氏大宗祠此前照片。上杭县文体旅游局图

暴雨过后官田李氏大宗祠发生坍塌。 网络图片
6月16日以来,广东省梅州市多地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引发城乡积涝、山体滑坡等灾情。韩江流域17条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汀江等7条河流超保,松源河、石窟河爆发史料记载以来最大洪水。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公室17日通报称,梅州全市多地受灾严重。
据水利部消息,6月18日14时,广东韩江上游干流控制站三河坝水位站(广东梅州)水位退至41.77米,低于警戒水位(42.00米)0.23米,至此韩江干支流水位全线退至警戒以下。
6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1.3亿元,支持广东、福建受灾地区受损学校医院、水利防洪等设施应急恢复,推动灾区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梅州7.3万户用户还未复电
目前,南方电网正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复电工作,持续开展水情监测和电力设备巡查维护,在具备抢修条件后迅速开展抢修复电工作,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恢复灾区电力供应。
截至18日16时,广东受洪灾影响停电的38.8万户用户超八成已恢复供电,广东电网公司防风防汛Ⅲ级应急响应持续,累计出动抢修人员3539人次,抢修车辆1340台次,应急发电车34台。在受灾较重的广东省梅州市,供电人员夜以继日地开展灾情勘查、隐患排查。目前已有超10万户受影响用户恢复正常供电,仍有7.3万户用户还未恢复,复电进度已达六成。
目前,供电人员正夜以继日开展灾情勘查、隐患排查。接下来,梅州供电局优先配合政府围绕解救失联受困人员、保障重要场所以及人员密集场所用电、恢复不通电镇村正常用电等开展工作。
梅州多地恢复移动通信服务
广东电信方面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中国电信广东梅州分公司闻汛而动,应急通信指挥团队24小时值班,在两天内出动抢修人员近600人、应急通信抢修车辆108台次,全力守护人民群众通信“生命线”。
梅州电信紧急调配卫星通信车及应急卫星通信KA高通量背包基站火速赶往受灾较为严重的蕉岭北礤镇、平远差干镇、梅县松源镇等区域,并提供天通卫星电话、天翼对讲机等设备,为抢险救灾保驾护航,给政府现场指挥调度提供坚实保障,也让当地群众可以及时向远方亲友报平安。
而广东移动相关负责人则表示,接到通知后,立即调拨卫星包、应急车辆、油机等应急物资下沉到县区,集结网络保障队伍携带卫星电话、抽水机、沙袋等物资快速赶赴一线保障通信。经过紧急抢修,目前梅州平远县泗水镇、差干镇、上举镇以及蕉岭县广福镇等受灾区域卫星基站已抢通,为抢险救灾工作以及当地群众搭建起了通信生命线。经过近12个小时的不懈奋战,平远县上举圩镇、上举村及畲脑村已恢复移动通信服务。
根据最新消息,在梅州当地,通讯方面,上举镇区、上举村、畲脑村周边移动基站信号已全部恢复。差干镇区已部署应急卫星通信车,镇区基站故障已修复,移动信号已恢复。东石镇全量基站故障已修复,移动信号恢复正常水平。
武警官兵紧急加固支流堤坝
6月17日10时30分,武警广东总队梅州支队派出35名兵力,由支队长王野带队,携带油锯、铁锹、镐头、救生绳、救生衣、救生圈、编织袋等抢险救援物资器材前往救援。部队开进至距平远县泗水镇10公里时,因山体滑坡、道路受损严重,车辆无法到达事发地域,现场指挥员立即组织现地勘察,与地方救援部门召开会议规划救援路线,部队徒步向泗水镇开进。
6月17日14时17分,武警梅州支队24名兵力在政治工作处主任温华楼带领下,抵达梅州市大埔县高陂镇展开抢险救援行动,紧急加固韩江支流合溪水下段堤坝。截至17日20时,支队官兵联合驻地群众装填、搬运沙袋6000余袋、加固堤坝1150余米,成功封堵3处管涌点。
平远一干部疏散转移群众中殉职
6月17日上午6时,广东梅州市平远县东石镇白岭村疏散转移群众过程中,东石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马平因公殉职。
6月16日,梅州平远县东石镇出现持续性强降雨,境内河流水位猛涨,多个村庄被淹。作为老区苏区东石镇白岭村的挂村工作组长,马平第一时间带领工作组,下沉到白岭村,走村入户排查隐患、转移群众,做好防汛救灾各项工作,安全疏散转移群众500多人。
强降雨持续到次日凌晨,马平带领工作组连夜作战,一边安抚临时安置在村委会的群众,一边疏散转移周边群众到安全地点。17日上午6时,马平在白岭村疏散转移群众过程中,突遇山体滑坡,房屋坍塌,马平被掩埋其中,因公殉职。
马平生于1978年11月,200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任平远县东石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副队长、三级主办,长期在基层一线工作,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踏实勤恳,深受当地群众广泛好评,多次获评年度优秀,获得嘉奖。
特写
转移与互助:在洪水围困前一起撤离
“我活了三十年,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洪水。”梅州当地村民感慨,这次洪水之大,超出了想象。赶在凶猛洪水来之前撤离,是一场与时间的较量。
“全部人起床,发大水了!”深夜,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在巷子中穿梭,扯着嗓子大喊,打破了村子的宁静。各家各户响起窸窸窣窣的声音,开启了紧锣密鼓的转移。半小时过后,众人就在相互扶助之下,基本转移到安置点。
6月16日以来,梅州多地普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面对严峻复杂的防汛形势,一些人赶在洪水围困前撤离。南都、N视频记者采访发现,有人跟洪水比速度,一口气救出了爷孙五人;有人已经转移到安全区域,又主动返回借出了自己的橡胶艇,协助民警救援……
“洪水来临前收到转移通知后,不到半个小时,水位就到了膝盖。”6月17日下午,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堑垣村的徐先生向南都记者回忆起前一夜的转移,仍觉惊险。“老一辈都说,上一次发这么大的洪水还是在1983年。”16日22时许,他在村民群里收到了紧急转移通知。而后,打着手电筒便出了门,开着摩托车,挨家挨户地大声通知村民转移,“全部人起床,发大水了!”等到他把最后一位老人送到安置点的时候,水已经漫过了主路面。
至第二天11时许,主河道的水没那么大了,部分度过险境的村民才回家。17日晚,徐先生告诉南都记者,凌晨3时“跟桥面齐平”的水位,现在已经退到桥墩之下了。被徐先生救出来的爷孙五人,也离开了安置点,搬到亲戚家。
“加油,一定要稳住!”6月16日晚,在梅州蕉岭县长潭镇白马村,一位村民驾驶铲车,把村里未转移的人平安带到安置点。漆黑的雨夜,有人坐在车里,有人站在铲斗上。
当晚,梅州平远县公安局巡警大队接到一名患病老人需就医的警情。由于天色较暗,且积水很深,巡警钟优不慎陷入水坑跌倒扭伤了脚,但他却顾不得查看伤势,忍着疼痛与同事一起将老人抱至警车旁,转移到医院接受救治。
17日凌晨,民警在平远县东石镇白岭村发现3人被困,立即通过无人机搭载的热成像设备精准锁定位置,淌过满是泥浆水的山路,在下一波洪水到来前,成功将3人转移至安全地带。
与此同时,各地队伍紧急驰援。南都记者在佛山菠萝救援队的微信群中看到,直至17日深夜,队长王治勇仍在更新梅州前方的救援情况。“平安,今晚在离平远县城30公里的山里。放心!”
救援与自救:在洪水退去后重建家园
在此次梅州市暴雨灾情中,全市最大平均雨量录得在平远县,为179.1毫米。根据梅州市平远县当地居民发布的视频显示,浑黄的河水高涨,奔腾直下漫过路面,主要干道两侧的农田和房屋被浸淹,难以区分河水和马路的界限。
6月17日下午,南都、N视频记者到达梅州市平远县差干镇差干村。整个村子笼罩在一片浑黄发灰的颜色中,村民们挥舞着手中的铲子、扫把、簸箕等工具,一下接一下地将家中混合着淤泥的污水铲出。经了解,差干村位于平远县差干镇中西部,目前在册户数520余户。该村在本次洪水中绝大部分遭受不同程度的水浸。走到一户村民家中,村民在二楼告诉记者:“我家这里已经淹没二楼了,墙上的那些印子都能看到。”随后,他隔着窗口指向不远处的农田,“你看那边的电线上,全部都是洪水带下来的垃圾,当时都淹过电线了。”
村民们站在田埂间,用手机记录着自己田间的损失。村民们告诉记者,他们日常靠种植辣椒、玉米和烟草为生,这次的洪水已经让他们一整年的心血付之一炬。“你看这个辣椒,都已经红了可以采摘了,但是洪水一淹,什么都没了。摘了也没用,外面看着好好的,里面都烂掉了。”
6月18日,梅州多地洪水正在退去,各处救援力量正在不断向灾区挺进。在蕉岭县新铺镇矮车村,镇政府、村委干部为现场的群众分发救灾物资。一名从小生活在矮车村的老先生以亲历者的视角告诉记者,“在我的记忆里,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洪水。”所幸,老先生和他的老伴因为及时转移至2楼,没有受伤,平安度过惊心动魄的一晚。“昨天(17日)一大早,镇政府和村委的干部就来分发物资了。”
据了解,17日开始,新铺镇政府、矮车村村委会就组织了党员干部开始挨家挨户分发物资,查看群众的受灾情况。同时,蕉岭县公安、消防、民兵等展开救援工作。在矮车村的村道上,不时有公安、消防车辆驶过。
“你们看外面,公安、消防他们一直没停过救援。真的非常感谢政府对我们的关心和帮助,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现在断水断电都不知道要怎么办。”老先生动情地说道。
尽管面临巨大的困难,但居民们并未放弃重建家园的希望。在采访过程中一位灾区居民表示,“我们不能只是等待,而应该积极自救,重建我们的家园。”
灾情
韶关大廊村塌方严重农作物受损
受连续强降雨天气影响,韶关部分地区出现了山体滑坡、道路坍塌等不同程度灾害。6月18日上午,南都、N视频记者到达此次塌方严重的韶关九峰镇大廊村。记者走访后发现,村中几处房屋发生坍塌,所幸村民都平安无事。随着降雨减弱,当地村民开始清理淤泥,逐步恢复道路通行。此外,受灾害影响,多数村民所种植的农产品遭到极为严重的损坏,原本应当进入盛产时节的水果预估无法产出。
暴雨后福建“客家第一祠”坍塌:墙体浸泡软化倒塌 保险理赔正在进行
记者6月18日从福建省上杭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了解到,16日至17日,当地茶地、庐丰等15个乡镇24小时降雨量突破历史极值。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本轮强降雨已导致当地群众4人死亡,对于受灾群众情况摸排仍在进行中。
受暴雨影响,6月17日凌晨,当地一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客家第一祠”之誉的官田李氏大宗祠发生坍塌。18日下午,上杭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坍塌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受损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接近整体的三分之一。
“发生坍塌的是宗祠东西两侧的两列横屋,也不算它的本体建筑,只是构成部分;主座没有重大损毁。”6月18日下午,上杭县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向南都记者介绍,坍塌发生在17日凌晨2时40分,值班人员在坍塌前一晚发现水位高涨,就撤离到宗祠外围保持观察,因此坍塌未造成人员被困,无人员伤亡。“有消息提到‘不少文物被埋’,是理解有误。实际上,建筑主体本身是不可移动文物,而被埋在建筑里面的主要是桌椅一类的实用品,没有太太的文物价值。”
上述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灾情发生后,当地第一时间上报了省、市有关部门,并邀请国家文物局的专家来到现场,进行评估和研判。初步判定,坍塌是由于夯土墙体被严重浸泡后,土质软化失去支撑力所致。当时的浸泡水位高达1.5米,浸泡时间长达6小时,“而且我们的横屋都是两层建筑,墙基承载的重量比较重,墙体软化倒塌之后,也拉动了楼板、屋顶一起倒。”
目前,当地已将李氏大宗祠周围封闭起来,以免人员进入受伤,并对参加保险的文物展开了保险理赔工作。对于失稳的墙体,后续将进行加固支撑,对失稳严重、已经不具备修复条件的,则会拆除重建。
据龙岩市人民政府官网资料,官田李氏大宗祠始建于1836年(清道光年间),祠堂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建筑结构严谨、气势非凡,被誉为“客家第一祠”。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采写:南都记者 韦娟明 侯婧婧 周敏萱 敖银雪 蔡肇宇 张林菲 鹿筱悦 程健聪 阮增豪 李鹤鸣 孔学劭 焦明梁 实习生 李婉茹 通讯员 廖彬华 李禹辰 郑广斌 冯峙杰 综合央视新闻、南方+
摄影:南都、N视频记者 鹿筱悦 程健聪 阮增豪 陈灿荣 吴彦洋 周安琪 (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