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近日,2024年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公布了决赛名单,来自江苏的17岁中专生姜萍以第12名的成绩成功晋级,这引发网友广泛关注。关注的最重要缘由在于姜萍的身份是一名中专生,而其他入围者均来自北大、清华、麻省理工、剑桥等全球知名高校。据媒体报道,姜萍是该项赛事自举办以来第一位进入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一直以来,大家对中专生的刻板印象包括但不限于:“没有考上高中的孩子”“学一门实用的技术或手艺,日后找一份养活自己的工作”。很显然,姜萍同学打破了多数人的既有认知,她从小对数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一直痴迷于数学逻辑推导过程。除了她的服装设计专业外,她几乎把课余的绝大部分时间与精力放在“解答难题”上。别人的兴趣或爱好或许是打球、健身、旅行、观影,她的兴趣或爱好就是“做题”“做难题”。
我们无法预知她的这份对数学的偏爱日后会怎样及如何影响她的人生发展,但至少目前看,她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仅旁人对她刮目相看,她的自我认同感也得到极大的提升。
姜萍的“成功”,除了她自身在数学方面的天赋及后天的勤奋外,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发现她有数学天赋的“伯乐”——她的数学老师。老师发现她在数学方面颇有天分,向她推荐教材,经常对她进行耐心指导与辅导,而不像一般中专老师那样,主要是教授同学们专业知识或技能,至于学生在其他方面表现出来的某种天赋,不愿意花时间精力去关照。
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面对一些就读于层次相对低但在某方面有天赋或天分的学生,学校及相关老师要不要给这些学生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进一步深挖其天赋?我以为是有必要的。学校和老师不能辜负这些有天赋或天分的学生,毕竟,“天才”的出现概率本身就不大,珍惜并培养他们尤为必要。
具体而论,相关学校应尽力做到:其一,注重挖掘那些有某种天赋或天分的学生,在资源倾斜、师资配置等方面加大投入,鼓励他们报名参加各类竞赛或比赛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天赋或天分,而不是轻视或视而不见。其二,倘部分学校的教育与培训资源水平相对滞后,不妨联合其他高校及相关老师,通过寻求外援等方式帮助学生成功链接到有效资源,为特殊人才进行特殊的制度安排,让这部分学生有机会接受到高水平与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机会。
于广大中专生及其他教育层次相对较低的学生而言,姜萍同学的经历无疑会起到示范或模范作用,每个人都要做到珍视自己的兴趣、爱好、天赋或天分,不用妄自菲薄,不要觉得花时间或精力在兴趣或爱好上就是不务正业,或浪费时间。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某些特定的潜能,很多时候,只是这些潜质或潜能没有被挖掘或激发出来而已。某种意义上,更有价值的人生就是不断挖掘与展示各种潜能,同样,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或良好的人才成长与发展环境应该具有让包括中专生在内的各种人有充分展示与彰显其独特潜能的制度安排。
□姚华松(作者系广州大学社会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