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的生产车间。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通讯员 张枫 摄
6月12日,欧盟委员会披露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池电动汽车征收的临时关税水平。欧盟委员会对比亚迪、吉利、上汽集团三家抽样的中国汽车生产商分别征收关税17.4%、20%和38.1%。而中国其他参与调查但尚未抽样的电池电动汽车生产商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税,这些企业包括爱驰、江淮、宝马、奇瑞、一汽、长安、东风、长城、零跑、南京金龙、蔚来、特斯拉和小鹏。
欧盟委员会称,如果与中方的讨论不能得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些临时关税将从7月4日起引入。来自德国的梅赛德斯奔驰集团、宝马集团及大众集团已于第一时间声明,表达对欧盟加征关税行为的反对。国内车企方面,对欧业务相对频繁的上汽集团已发声,蔚来、吉利也对此公开回应。但截至发稿前,南都湾财社记者暂未取得比亚迪、零跑等企业的相关回应。
那么对于相关车企来说,欧盟此次关税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们在欧洲市场的出海战略?对此,业内普遍认为影响有限,甚至本土化生产仍存巨大机会。
车企声音
感到非常失望 将损害欧洲自身利益
面对欧盟此举,公开反对的声音最先来自内部。宝马、奔驰、大众等多家欧洲车企对此发声,直言欧盟此举是“错误的决策”“负面影响超过了对欧洲尤其是对德国汽车行业的任何潜在利益”等。
国内方面,就在欧盟宣布此次的加收关税之前,作为出口欧洲的大户,上汽集团保持着“每出口欧洲10辆中国车,就有7辆是MG”的市场份额。
6月13日,上汽集团关于欧盟委员会反补贴税决定,发表了公开声明。上汽集团在这份声明中称,欧盟委员会相关措施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上汽表示,随着上汽名爵在欧洲市场销量的日益增长,正计划将中国新能源技术、绿色工厂引入欧洲,并希望通过积极举措,促进中欧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上汽呼吁欧盟委员会慎重考虑其决定,并与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伙伴进行建设性的对话,共同寻找促进公平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
5月份,上汽海外市场终端交付量达9.9万辆,同比增长20.1%;1-5月份,上汽海外市场终端交付46万辆,同比增长17.8%,在中国汽车企业中继续领跑。1-5月份,MG品牌在欧洲发达国家终端交付量超过10万辆,创下同期历史新高。
而在欧洲也有布局的蔚来汽车也于日前表示,强烈反对用增收关税这样的方式阻止全球电动车的正常贸易,认为这对于全球的环保、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阻碍而非促进。
蔚来方面还表示,不会因保护主义而动摇公司在全球市场长远发展的决心。对于欧盟的政策,蔚来将持续关注、评估,并根据进展调整商业计划。在调查的最终结论宣布之前,蔚来对问题得到妥善解决仍然抱有希望。
至于其他自主品牌车企,长城汽车已经有所动作。日前,该品牌宣布关闭其德国办公室,并将于2024年8月31日终止所有雇用合同。长城汽车同时发表了声明,指出欧洲市场的销售业务和售后等服务,仍将由当地代理经销商负责。而且,长城汽车仍将继续在包括德国和英国在内的现有欧洲市场销售汽车,欧洲业务将会交由中国业务部门进行远程监督和管理。在长城汽车的官方声明中指出,长城汽车的欧洲零部件仓库将从德国纽伦堡搬迁至荷兰阿姆斯特丹,同时仓库面积规模比现在扩大一倍。
6月13日下午,吉利控股发布声明称,对欧盟拟对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征收临时反补贴税的行为“非常失望”。
吉利控股认为,欧盟委员会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是错误的决策,加征关税将损害欧洲自身利益,同时也会阻碍中欧经贸的发展。
吉利控股称,始终支持自由贸易,主张公平竞争,严格遵守世界各国法律法规。“过去近20年,吉利控股在欧洲进行了大量投资,提升了全产业链的创新能力,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我们呼吁欧盟委员会慎重考虑其决定,共同寻找促进公平竞争、营造良性发展环境的解决方案。”
截至发稿前,比亚迪出口业务的相关人士并没有给予相关回应。零跑方面对湾财社记者表示“不予置评”。
行业观点
短期有直接影响 海外工厂建设有望加速
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欧盟这次的征收关税行为,短期来看,会对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增加,以及不利于市场扩展。
但是一方面,这件事本身还存在一定的变数。“要看双方进一步的协调结果,目前只是预定在7月份可能会按这个标准去征收关税。若未来双方进行了协调,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改善。因此,总体来看对企业发展会带来短期的影响。”崔东树称。
崔东树还指出,这种反补贴、反倾销等调查,此前已对我国很多行业实施过。“长远来说,我们也意识到必须要去面对。应该说,对行业发展不会带来直接影响。”他表示,在电动汽车的发展上,中国目前在世界上依旧保持着主导地位,所以中国必须在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做有效的发展,才能跟上世界发展脉搏,并在世界各地实现均衡发展的一个良好态势。
另一方面,国泰君安等投资机构认为,欧盟加征临时关税短期内对自主品牌纯电车型出口欧洲有一定影响,但对自主品牌全球出口影响有限。从欧盟对华加征反补贴/反倾销税历史案例来看,本次纯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幅度处于中游水平。
同时,据海关总署数据,2023年中国对欧盟出口乘用车68.4万辆,纯电动乘用车47.8万辆,其中绝大部分为特斯拉、沃尔沃等外资品牌车型,自主品牌占比较低。另据Marklines数据,2023年除上汽集团在欧盟纯电动车注册量达8.3万辆,比亚迪达1.3万辆外,其余车企均在1万辆以下。
在崔东树等行业人士以及投资机构等看来,此次欧盟的关税调整更多会催生另一条发展路径。
崔东树认为,对中国来说,这主要还是会带来产业的一个增量。“尤其是在欧洲本土化的生产,在欧盟作进一步发展这方面,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他表示,随着中欧铁路的建成,中欧之间陆路的运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因此,会为中国在欧洲带来更多的生产建设机会,从整车出口到海外整车制造形成体系化的发展。
国泰君安、方正证券等投资机构亦认为,这将催化自主品牌出海模式积极转型。据悉,目前自主品牌汽车出海绝大部分是以整车出口的模式,容易引起贸易摩擦,在此情况下,海外工厂建设有望加速,出海本地建厂大势所趋。
方正证券指出,2023年中国汽车对外出口中,欧洲占比达37.5%,远超其他地区,欧洲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根据彭博绿金的数据,欧盟占据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大约1/3的市场。目前,比亚迪、奇瑞近期已分别在匈牙利、西班牙投资建厂。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梁罗喆 陈镜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