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海关关员对过境班列货物开展现场监管。 通讯员供图
近日,在黄埔海关所属增城海关监管下,广东省内首票“中越班列+中欧班列”联运过境货物在广州市增城西站顺利换装发运,标志着“越南-中国-欧洲”班列联运过境通道在粤港澳大湾区正式打通。
这一铁路国际联运新模式能为广东带来什么?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研究员揭昊看来,其将密切广东与包括越南在内的东盟国家的经贸合作关系,将广东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开展合作的优势,推动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同时加快将广州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综合交通枢纽,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
中越班列叠加中欧班列
可节约15天至20天物流时间
据悉,该批铁路运输过境货物为塑料玩具,共8个标箱、货重45吨、货值232万元,从越南河内始发,通过中越班列经广西凭祥口岸进境,在增城西站换装上中欧班列,经霍尔果斯口岸出境至欧洲。
过境货物是指由境外启运,通过中国境内陆路运输继续运往境外的货物。为支持首批过境班列货物高效顺畅通关,增城海关提前开展过境货物政策宣讲,指导企业规范做好运单开具、物流信息申报、过境转关单办理等通关手续,安排专人专班跟进协调过境通关数据流转,叠加无纸化通关、优先验核、随验随放等便利措施,提升过境货物通关效率。
“中越班列+中欧班列”的新融合新探索,进一步拓展了我国与东南亚、欧洲之间贸易通道。“相比传统通过海运和公路再转中欧班列的运输方式,中越班列叠加中欧班列的全线铁路运输模式,可节约15天至20天的物流时间。”广州交投国际班列运营管理有限公司班列业务负责人李思强说。
增城西站国际班列开行量占广东省40%
货物通关时长压缩至15分钟
随着欧亚国际运输体系不断完善,增城西站国际班列集散和联结作用日益显现,开行短短3年,线路已通达欧洲、中亚、东南亚等15国28城,每周开行近10列,开行量占广东省40%、广州市49%,线路利用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大湾区参与国际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今年以来,增城海关监管验放国际班列130列、货值3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7%。
“我们设立班列监管服务工作专班,密切跟进指导企业做好货源组织和班列进出口计划,为新业态、新模式提供定制化通关服务,建立随时响应查检机制、全流程线上监控等一系列措施,推动班列货物整体通关时长压缩至15分钟。”增城海关副关长董加林说。
董加林表示,接下来,增城海关将继续支持中欧班列与中老班列、中越班列间不同线路组合接驳,全力推动海铁、公铁等多式联运,使大湾区联结海内外的线路更畅通、货物通关更便捷。
声音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国际商贸研究所研究员揭昊:
在红海危机背景下,打通“越南-中国-欧洲”班列联运过境通道,有利于构建分散化、多样化国际物流通道,确保供应链畅通和安全稳定。
东盟、欧盟都是广东的重要贸易伙伴,推动中欧班列、中越班列融合发展,广东不能只简单地扮演物流中转地角色,要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开放平台构建和制度创新方面多加谋划,重塑贸易流程、创新贸易模式,着力构建中国、东盟、欧盟共同参与的产业链条,三方共享利益的贸易链条。
实际上,国内南宁、成都、重庆等地也都在开展类似运输服务。对于广东而言,要放大国际联运的优势,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海铁联运等国际多式联运业务;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以中欧班列为代表的陆上贸易便利化,构建和完善相应的规则体系。
知多D
中欧班列累计开行9万列
5月25日8时40分,X8157次中欧班列从西安国际港站开出,奔向波兰马拉舍维奇。至此,2013年起步、2016年统一品牌的中欧班列累计开行9万列。
在中国,时速120公里图定中欧班列运行线已达87条,联通境内122个城市,拥有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二连浩特、满洲里、绥芬河、同江北六大口岸。
在境外,西、中、东三条运输主通道日益成熟,外加跨里海、黑海的南通道新径路,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3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超过100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
如今,中欧班列运送的货物达53大类5万余种。2016年,中欧班列年运输货值仅有80亿美元,2023年攀升至567亿美元,钢铁驼队“金火车”的带货能力越来越强。
当前,中欧班列中国境内段日运行里程可达1600公里、境外段可达1000公里,单列平均运量较开行之初提升34%,中国与欧洲间铁路运输时间较开行之初普遍压缩5天以上。今年以来,西安至德国杜伊斯堡、成都至波兰罗兹等全程时刻表中欧班列稳定开行,全程运输时效较普通班列大幅压缩,已累计开行258列,受到客户青睐。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应用北斗卫星定位、5G技术,保障中欧班列安全稳定运行。成立中欧班列客服中心,上线中欧班列门户网站,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7×24小时为全球客户提供联运单证处理、货物追踪、专业客服等基本服务。
越开越多,越开越密,越跑越好。2020年5月起,中欧班列已连续48个月单月开行数量保持在千列以上,开行万列所需时间由开行之初的90个月缩短为现在的7个月。未来,中欧班列还将朝着更高质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的方向不断“升级”,让古老丝绸之路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整合:杨景博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通讯员 胡继万 张晓欣
来源:“中国铁路”微信公众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