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将至,针对旅游市场供需两旺的情况,南都记者获悉,近期,多地发文规范“五一”期间市场价格行为,要求旅游、住宿、餐饮等经营主体合理行使自主定价权,明码标价,避免出现借机哄抬价格、订单生效后单方面毁约或实施价格欺诈等违规行为。部分地区将根据规定对违规涨价者实施罚款。
一到假期,就忍不住要出去看看,这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当下生活的一种常态了。而在出行之前,自然要关注一下各类成本。
关注之下,可能就会伴随一声惊呼。南都记者日前随机搜索北京、西安、南京、大理、重庆、天水、淄博等一些热门旅游城市发现,五一假期的酒店民宿价格普遍相较平时上涨2-3倍,少数涨幅达3-4倍,其中最高价出现在5月1日至3日之间。在福建平潭、江西景德镇等地,多个平日价格在100-250元/间·夜的民宿客栈五一更是飙升到900-2000元/间·夜。
“这不是借旅游旺季之机坐地起价、跟风涨价?”看到这样的涨幅,站在消费者立场,很难心平气和,然后下个反应往往就是一个问号:当地政府在哪儿呢?
以提振地方文旅市场为己任的地方政府当然不会毫无动作。
福建省市场监管局、省发改委、省文旅厅发文倡议经营者综合考量经营成本、市场供需和社会承受能力,确定公道合理的价格,不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泉州市有关部门则发出告诫书,提醒各经营者严格落实明码标价规定,依法合理行使自主定价权……
对比一下不难发现,多个地方政府的提醒、告诫中,这次几乎没有要求执行限价的内容,而这在往年一些地方是一个常见的动作,而且也最为消费者所欢迎。
面对消费者的抱怨,由政府部门进行限价,初衷当然不错,毕竟振兴文旅消费不能做一锤子买卖,各类“刺客”现象注定会让一个地方的口碑受损,但这里面有两个问题:
一是从法律层面而言,按照《价格法》,住宿、餐饮等经营一般实行市场调节价。根据需求自行决定价格,经营者只要明码标价,就是合法行为,无可厚非。
二是客观效果也未必很好。供需决定价格,市场上某种商品的需求如果出现井喷,而供给却没有发生明显变化,那么价格上扬就是大概率事件。假若硬性将价格打压下来,则这种商品的质量可能下降,甚至导致其从市场上退出,让有能力也有意愿的消费者买不到其想要的商品。
现在,地方政府放弃限价,转而将治理重点聚焦于价格欺诈等违法违规行为,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思路。
只要市场足够大,选择的机会足够多,价格并不是个了不起的问题。当下虽是旅游旺季,但何处没有风景?如果注重性价比,以中国文旅市场之大,找到自己心仪的目的地肯定不难。
最让消费者恼恨的其实是价格欺诈。
媒体曾经报道,有的酒店在客人预订后临时加价;各大平台上,还有网友晒出了被酒店“退单”的情况,而酒店给出的退单理由也五花八门。海鲜市场上缺斤少两,去餐馆吃顿饭,吃完后结账,计价单位变了,类似现象也屡见不鲜。
不论临时加价,还是随意退单,其实质都是毁约,是涉嫌欺诈的违法行为。
针对违法行为,需要监管部门强力出击。
现在,各地政府部门未雨绸缪,就可能出现的价格违法行为发出了提醒和告诫。接下来,在五一期间,需要监管部门加大巡查力度,提高对价格违法行为的处置效率。
诚信经营,接住假期给文旅市场带来的“泼天富贵”,每一方都会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