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考及文物考古船出坞,明年完工交船

续航力1.5万海里 可在极区载人深潜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4月21日        版次:GA06    作者:任燚

  4月20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在广州出坞。  新华社发

  2023年6月25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开工建造。 南方日报记者 苏韵桦 摄

  我国首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20日在广州出坞。该船由我国自主设计和建造,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据介绍,本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于2023年6月25日开工,是第一艘由我国工程师自主研发设计并建造、具备冰区载人深潜支持能力的综合科考船。该船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合国家文物局、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出资建造,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尤其是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的考察。

  总投资约8亿,载员80人

  这艘可进行深海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夏季可进行极区海域考察的新型多功能科考船舶,具备无限制水域航行、载人深潜、深海探测等功能,可为深远海地质、环境和生命科学相关前沿问题研究提供所需的样品和环境数据,支持深海核心技术装备的海上试验与应用。

  这艘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总投资约8亿元,建造内容包括船舶系统、载人深潜水面支持系统和综合科考作业系统。该船续航力15000海里、载员80人。  

  突破多项关键技术的垄断瓶颈

  据中国船舶集团广船国际副总工程师何光伟介绍,在这艘船的建造中,广船国际重点突破了冰区船舶总体设计技术、智能控制技术、低温精确补偿技术、冰区载荷与重载荷结构集成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的垄断瓶颈。在科考设备研制及功能扩展方面,大力推进国产化替代,积极探索实现国产科考设备在极区的应用。

  此次出坞后,将开展设备调试和系统联调、船舶海试和科考设备海试等,预计于2025年完工交船投入海上作业。  

  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唐古拉山表示,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及文物考古船未来将成为我国多体系融合、多学科交叉、协同行动创新的开放共享型海上平台。它的建造出坞,标志着我国在冰区深海科考装备和船舶设计的自主可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并将使我国载人深潜能力从全海深拓展到全海域,也将提升我国深海考古作业能力。

  此前,我国载人深潜器母船“探索一号”“探索二号”科考船先后在广船国际属下文冲修造进行改建和改装。其中“探索一号”科考船原为“海洋石油299”多功能作业船,曾在广船国际文冲修造接受过多次改建和维保,并作为母船支撑保障“奋斗者”号载人深潜器在2020年成功完成万米海试,创造了10909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任燚 

  通讯员 彭永桂 符致冠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