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教剪辑、花钱送“粉丝”直播卖课瞄准老人诈骗千余万

警方揭秘此类案件明显套路:先引流、再洗脑、最后造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3月30日        版次:GA14    作者:赵唯佳

  诈骗团伙对外宣传的视频截图。上海警方供图

  无门槛0元学剪辑课,帮助开通“橱窗”功能,精准推送粉丝群体,轻松获取高额收益……在直播间购买课程后,却发现只花钱不赚钱。

  近日,上海警方成功捣毁一个以“无门槛学习剪辑、进军短视频平台赚钱”为幌子骗取钱财的犯罪团伙,抓获以吕某、张某、陈某等为首的团伙成员20人,查冻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

  案例 1 转账9000元学习运营,发现并不能赚钱

  今年2月,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接到辖区居民周阿姨报案,称去年10月在某平台直播间内看到有人推销课程,宣称学习后可以在短视频平台经营店铺,轻松月入过万,并承诺购买课程后还可打包推送大量粉丝。一期课程2580元可获得1000粉丝并开通平台“橱窗”功能,二期课程7998元可获得15000粉丝。

  一番说辞让周阿姨颇为心动,讨价还价后向对方公司转账9000余元人民币,这对于做家政服务的周阿姨来说并不是一笔小数目。然而,周阿姨按照对方的步步引导,听了课程并在短视频平台开设店铺,却发现并不能赚钱,感觉被骗后向公安机关报案。

  接到报案后,奉贤警方立即展开侦查。从相关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短视频网站记录等线索入手,民警经综合研判分析很快锁定了一家名为“彦君科技有限公司”的培训机构有重大诈骗嫌疑,并进一步梳理掌握了该公司的内部结构、人员信息、经营分工等,固定了大量外围证据。3月初,在当地公安机关的支持下,奉贤警方组织警力在外省市一写字楼内成功抓获吕某、张某、陈某等团伙成员20人。

  经查,2023年4月起,吕某等人经营的“彦君科技有限公司”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老年剪辑课、无门槛、0元学”的虚假广告,以0元学习剪辑课程、推送精准购物粉丝、短视频带货赚取高额利润等为噱头,吸引中老年人关注。同时,该团伙每周还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直播卖课,通过展示虚假收益截图、请人现场讲述虚假成功案例等方式,营造出虚假的高收益前景,吸引被害人购买所谓培训课程。

  上海市公安局奉贤分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张文韬提醒,正规教育培训机构授课往往不会保证“学了就能盈利、有收益”,而诈骗团伙却会以虚假的保证做幌子。

  案例 2 花近3000元买课后,被“客服”拉黑

  2023年6月,李某某(女,38岁)在家刷短视频时,刷到“直播带货赚钱方法”广告,于是在弹幕中咨询。随后李某某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自称直播客服,让李某某添加其企业微信指导“买课”。

  李某某按照其指引支付199元“买课”,观看课程回放。不久,另一位“客服”主动添加李某某,让李某某下载某App购买直播课程。李某某通过其发送的二维码扫码支付了2992.99元,下载该App后却发现里面没有任何直播课程。李某某再联系之前的客服时,发现自己已被删除拉黑,李某某报警。

  2022年8月,王某某(女,45岁)在家刷短视频时,被关注的好友发起语音通话,说可添加其企业微信,学习“直播带货”课程。价格谈妥后王某某扫其发送的二维码支付了2998元。随后对方随机发送了几次不同的学习链接。

  不久对方通过微信让王某某添加另一个微信号可继续学习,王某某添加成功后,该客服却声称不认识前一人员,称王某某要学课就需要再次付费。王某某感觉被骗,报警。

  套路

  卖课骗局为何让人深陷其中?

  卖课骗局为何容易让人深陷其中?经调查,公安机关发现此类新型涉嫌诈骗案件存在较为明显的套路。

  第一阶段,引流。犯罪嫌疑人制作引流视频,宣传可以通过拍摄短视频零成本赚钱、开小店,获取潜在受害者的联系方式。

  第二阶段,洗脑。犯罪嫌疑人主动联系具有开网店意向但缺少经营经验的客户,利用专业话术、虚假聊天记录,诱导客户购买其所谓的“课程包”。在日常微信聊天和线上直播的虚假宣传下,受害者被洗脑,认为自己也能通过短视频平台带货赚钱,此时嫌疑人就会推销所谓的线上教学及代运营服务,并与受害者签订线上合同。

  第三阶段,造假。受害人缴纳费用、签订合同后,犯罪嫌疑人只是提供一些网上就能搜到的视频剪辑教学,并没有相关实质性培训。当受害者反映赚不到钱时,犯罪嫌疑人一方面向平台购买流量,或自行下单,购买少量低价商品等“刷单”,制造流量和订单暴增的假象;另一方面,犯罪嫌疑人进一步诱导受害者付费升级套餐,金额最高达数万元。

  监管

  建议夯实平台监管职责 明确部门监管范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基层的公安、信访、市场监管、街道社区等普遍认为,现有法律法规对此类案件较难定性和监管。

  深圳市龙华区信访局相关人士表示,成人类培训机构不在“双减”范围,缺乏各层面的政策法规等监管文件,已有的指导性文件无法适应市场新变化。

  此外,此类案件调查取证难度大、量刑威慑力不足。公安机关表示,此类案件属于刑事、民事交叉案件,要侦破并成功定罪,主要是辨别此类公司的主观意图,是否有完整、真实的账号代运营行为,是否有真实的履约能力。

  但受害者往往遍布各地,加之部分受害者已收到部分退款并签署所谓“不投诉协议”,不愿意配合调查,使得公安机关取证成本较高。

  在有的已审判的同类案件中,主犯被判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形成的实际威慑力较低,目前仍有大量同类型的公司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话术进阶、套路升级,更具有迷惑性,打击难度增加。

  当前,针对查处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些受访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网络平台的监管盲区不容忽视。一些平台对此类经营行为监管不严,投诉举报机制形同虚设,而算法推送又使得一些分辨能力较低、求财心切的群众“精准被套”。应当夯实平台监管职责,明确部门监管范畴,不让卖课骗局成为下一个社会风险点。  

  整合:易福红

  采写:南都记者 赵唯佳 发自上海

  来源:经济参考报 重庆反诈骗中心 新华每日电讯等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