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发布

近六成受访者遭遇失眠困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3月21日        版次:GA12    作者:黄亚岚

  你每天几点能够入睡?如果回答是23:00之前,那么恭喜你,你可能已经击败了大多数人。如果你从未遭遇过失眠困扰,那你就是“人中龙凤”。

  2024年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共享”。近日,中国睡眠研究会等公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简称《白皮书》)显示,居民整体睡眠质量欠佳,近1/3的人群睡眠时长不足,22%的人群睡眠质量较差,“00后”入睡困难,70后夜醒频繁……

  《白皮书》自今年2月启动,基于超1万名的研究用户,主要人群包括学生、上班族、退休职工等人群。调查显示,国人平均睡眠时长6.75小时,59%的人存在失眠症状。

  我们的睡眠怎么样?

  易醒、早醒、入睡困难等是最主要的睡眠困扰

  《白皮书》显示,居民平均在零点后入睡,夜间睡眠时长普遍偏短,只有6.75小时。平均夜间清醒次数不多,为1.4次。居民总体睡眠得分为75分,睡眠质量欠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从夜间睡眠时长来看,只有27%的人群睡眠时长在8小时以上,45%的睡眠时长为6-8小时,28%小于6小时。从夜间睡眠得分来看,有36%的人群在80分以上,64%的人群睡眠质量欠佳(<80分),其中睡眠质量较差(<70分)的人群占比22%。

  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睡眠困扰,易醒/早醒、入睡困难、夜间如厕是最主要的睡眠困扰,64%的人群睡眠困扰频次小于1次/周,27%的人群达到1-2次/周,更有3%的人群达到3次以上/周。此外,咳嗽/鼾声高、做噩梦、呼吸不畅、疼痛不适等也是睡眠困扰的原因。  

  饮酒频次越高

  睡眠质量越低  

  53%的人群处于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偏高的状态,睡眠呼吸暂停风险偏高人群夜间睡眠时长显著偏短,比低风险人群每日平均少睡43分钟。《白皮书》提示,90后和00后的人群中,睡眠呼吸暂停高风险的比例约有33%,低风险比例为67%。

  睡眠呼吸暂停高风险比例最多的是70前,比例为85%,70后、80后分别有74%、61%。

  频繁饮酒人群睡眠时长短,睡眠质量较低。饮酒人群比不饮酒人群平均每晚少睡27分钟。饮酒频次越高,睡眠质量越低,每周饮酒大于7次的人群比从不饮酒人群,睡眠得分低4分。

  体形过胖也会影响睡眠质量。《白皮书》显示,随着BMI的增大,睡眠得分大于80分的人群比例逐渐减少。当BMI≥28时,只有21%的人群睡眠得分大于80分。

  仅有29%的人群在23点前入睡  

  《白皮书》显示,不同代面临着不同的睡眠困扰。

  入睡困难成为00后、90后、80后最大的睡眠困扰,比例分别有22%、26%、20%,第二大困扰因素则是夜醒/早醒,比例分别为17%、18%、19%。70后最大的睡眠困扰则是夜醒/早醒,有20%的人群面临这一困扰,入睡困难和夜间如厕并列排第二位,均为17%。70前则是夜间如厕、夜醒/早醒并列排第一位,均为21%,14%的人群存在入睡困难问题,平均每晚清醒2次,睡眠质量偏低。“要关注退休人群的睡眠质量问题。”黄志力说道。

  从入睡时间来看,仅有29%的人群在23点前入睡,47%的人群在零点后入睡,13%的人群在凌晨2点后入睡。00后平均入睡时间为00:33,70前入睡时间为23:02。

  年轻人成为熬夜主力。大学生非工作日的入睡、觉醒时间会比上班族更晚,手机日使用时长偏高,熬夜严重。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且有51%的人在零点后入睡,更有19%的人入睡超过凌晨两点。“要重视大学生群体的睡眠健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黄志力副理事长说道。

  上班族群体在非工作日夜间睡眠往往更充足,比工作日平均多33分钟入睡、觉醒时间也会比工作日晚一点。黄志力强调,应加强睡眠科普教育,培养健康睡眠习惯。

  热爱运动的人群(月运动频次≥10次)偏向于早睡早起,平均23:56入睡,7:26觉醒,比月运动频次≤3次的人群的夜间睡眠时长少将近14分钟。

  谁夺走了我们的睡眠?

  职业涉互联网越深,睡得越少

  19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4》指出,2023年居民睡眠时长与上年持平,但主观睡眠质量更差。相比2021年和2022年,2023年被调查者在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紊乱等上的得分均较高,说明其主观睡眠质量更差、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入睡、睡眠紊乱程度更高、更多地使用睡眠药物、白天功能更受影响。  

  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报告还指出,手机成瘾是影响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报告显示,通过对睡眠质量、手机成瘾及其各维度进行相关分析可以发现:睡眠质量与手机成瘾及其4个维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睡眠质量的7个维度与手机成瘾及其4个维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提高睡眠质量,需要降低居民的手机成瘾程度。

  31-45岁高互联网涉入群体睡眠较差  

  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依托互联网平台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达到8400万人。报告发现,涉入互联网程度越深的职业,睡眠时长越短,低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的睡眠时长显著长于其他组,高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的睡眠时长显著短于其他组。整体来看,不同程度互联网涉入职业群体每晚平均睡眠时长在8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均低于50%。对睡眠时长的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职业互联网涉入程度的加深,长时间睡眠(10小时及以上)的比例呈下降趋势。

  报告分析,结合基于年龄的进一步分类研究结果来看,处于31到45岁、正值事业黄金期的高互联网涉入群体的睡眠质量较差,工作产生的情绪压力,导致其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

  一天睡多久最好?

  同样睡8个小时,为什么我还是困得不行?

  “人一天到底睡多久最好?”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睡眠话题里最高频的问题了。答案是:因人而异。 

  不同年龄每天所需睡眠时间不同  

  《美国睡眠医学会》为了回答“人类睡眠时间”的问题,曾经专门组织了一个睡眠专家小组,最终给不同年龄段所需睡眠时间划了一个范围。婴幼儿所需的睡眠时间最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类所需的睡眠时间有减少的趋势,一直到18岁以后,变化才慢慢趋于稳定。不同年龄段,睡眠需求可以变化。

  要提醒的是,3个月以下宝宝这个年龄组的睡眠需求差异非常大,宝宝们少则11小时,多则19小时。所以宝妈们不要去小区里和其他孩子比睡觉时间然后回来折腾宝宝。

  成年人每天要睡7小时以上吗?

  每天7小时以上的睡眠的确是多数成年人需要的,这里的多数是统计学上的一个“均数”。

  在睡眠时间统计图表上,除了中间的7小时外,还有部分数据是分布在两端的。最左端是“短睡眠者”,他们不需要睡那么多,睡6个小时或者5个小时就够了;最右端是“长睡眠者”,他们常常需要睡9小时甚至10小时以上才能保证白天的精神状态(对成年人来说)。

  很多时候,长睡眠者的模式从童年就开始了,然后一直持续到成年。部分研究迹象表明,他们也和遗传基因有关。

  不管怎样,多数成年人的睡眠需求是7小时左右,但这不是标准答案,作为个体来说,你不能只根据这个数字来衡量自己是否睡得好。

  怎样找回我们的睡眠?

  “分期付款”补觉有用吗?

  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剥夺你我的夜间睡眠。如果晚上实在是没睡够,可以采取补觉的方式让自己“回点血”。不过,补觉需要点技巧,一次不能补太狠,否则,容易影响当天晚上的睡眠,也容易打乱整体的睡眠节律。

  最推荐的补觉方式是4个字:“分期付款”。比如,工作日晚上睡不够,那么在白天的中午时段,小睡20分钟。遇到节假日,早上多睡一会,不超过平时起床的1小时,中午可以再小睡20分钟,晚上累了早点安排自己睡觉。

  中国医学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心理(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医师刘艳骄称,白天睡眠状态下,人体内促进觉醒、工作激情的物质一直在分泌,晚上熬夜后第二天白天不要进入一个睡眠周期,可以午后短暂小憩40-45分钟,对恢复前一晚熬夜带来的影响更有帮助。

  饮酒能够助眠吗?

  复旦大学营养研究院高翔教授称,研究发现,喝酒越多,综合睡眠质量越差,呈现剂量-反应关系。饮酒能帮助人快速入睡,然而睡眠很复杂,不仅仅是入睡,还有睡眠期间的质量以及醒来后的状态等,饮酒会造成整晚睡眠时间的片段化,易醒且易做噩梦。

  2018年8月《柳叶刀》刊登的一项涉及全球2800万人的研究指出,饮酒没有“安全值”,只要喝了就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最安全的饮酒量为0,建议滴酒不沾。长期饮酒会引起身体对酒精产生依赖性,进一步加剧睡眠问题。因此,通过喝酒来帮助入睡是万万不可取的。

  提醒

  医学如何定义失眠?

  入睡困难(入睡潜伏期>30分钟);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6.5小时);睡眠维持障碍(整夜觉醒次数≥2次);早醒;睡眠质量下降;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失眠引起的日间功能障碍主要包括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

  如何拥有健康的睡眠?

  拥有健康的睡眠,可以从树立正确的睡眠观念,遵循科学的作息规律开始。

  ●结合自身情况制定规律的作息时间和睡眠计划。例如可以减少白天的睡眠时间,避免超过半个小时的午睡。按时上床,按时起床,躺在床上20分钟不能入睡就应起床,无论多晚睡觉,早晨必须按时起床。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每晚在同一时间入睡和起床,帮助调整生物钟,使身体逐渐适应一种固定的睡眠模式。

  ●晚餐可以清淡饮食为基本原则,不宜饮用茶、咖啡和功能性饮料等。可通过喝热牛奶、热水泡脚或倾听舒缓音乐等方式促进睡眠。

  ●创造安静且舒适的夜间睡眠条件。比如卧室不要放置钟表,避免夜间睡不着时,钟表的滴答声引起心烦焦虑。对光线较为敏感的可拉上遮光窗帘等。

  整合:黄亚岚 来源:南方+、科普中国、新京报、中国新闻网 数据来源:中国睡眠研究会公众号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