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谈
都说这些年受电商影响最小的就是理发店了,但一些店铺似乎并没有因此而珍惜主动上门的客户,消费者往往还是要受一番“煎熬”加“出血”才能走出理发店的大门。诟病最多的自然首推办卡推销,从你落座的那一刻开始,劝你办储值卡的聒噪便不可能停歇。各种或正常或奇葩的理由频出,反正没有一天不是适合充卡的好日子。笔者这种男性群体本身就非Tony老师定位的主要受众,但男人都不放过,可想而知女性顾客所承受的压力。但即便办了卡,其声称的原本折扣,也不是顾客随意充多少钱都行。各种充值金额对应的折扣不一,且同样折扣对应的一次性充值金额每年也都在涨。
最为无语的是,据媒体最近报道,储值卡客户想选最低档位的理发师,通常都是不在店内的,有客户就发出“既然列出这些价位,至少应该保证每一档都有理发师。不然顾客要么被迫升级,要么白跑一趟”的怒问。
当然,选不到最低档位的理发师并不算啥大事,最惨的是储值卡尚有较大额度未消费但因商家跑路而归零的顾客。由此可见,消费者一次性充值数千数万元,牺牲这一笔钱在将来若干年内的可能收益,来换取商家的折扣,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得保证资金去向透明可查,不被挪用或遭遇跑路。在看到强有力的第三方资金监控,商家缴纳保证金等措施之前,理应慎重,毕竟维权救济渠道有限且时间成本太高。
最为可恨的是,近些年会有一些主打“安全闭店”的团队收钱“善后”,接手公司,更换法人代表,之后由这群人负责闭店工作。店面关门之时,原老板早已全身而退。类似此种游走在违法犯罪边缘的不法行为,理应受到重点打击。
此外,这些年一些连锁理发店的服务模式,也被调侃为“店不大、挺浮夸”。每一位理发师都有自己的英文名,Tony已经“烂大街”,从门口的迎宾小姐到店长,相互之间又都爱用对讲机耳麦沟通。并且,一堆的总监、首席、店长,对应不同的价格档位,但手艺真有区别吗?并且,总监、首席、店长等级别是通过了行业考评,还是老板娘自封,顾客完全无从查验。即便收费能够匹配手艺,但这种行业的从业人员流动性本就太大,也很难保证顾客下一次遇到的就是收费能够匹配手艺的理发师。
这时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些年来主打“短平快”的低价快剪专门店盛行——顾客耳边没有办卡推销的聒噪,理发师理发时没有啰嗦、尬聊,10分钟左右完事。最低可至10元每次的价格,消费者省钱省心,快剪单家店也可以积累每天百余人的数量,考虑房租人工的节约和口碑效应,不见得就比传统理发店模式盈利能力要差。
说到这里,我还愿意介绍一些自己从读书开始就积累下来的探店经验,个人通常专门挑家附近背街的小门脸,一是师傅手艺未必不精湛,性价比往往更具优势。二是确实这些小理发店,不劝办卡只靠口碑,每年的涨价也在合理范围。以笔者所处的上海市区某店为例,十余年来,男士洗剪吹客单价虽涨了一倍,但也不过12元到24元。年轻店主一个人从早10点干到晚10点关门,几乎让每一个上门的主顾变成了熟客,手艺性价比之高,让我们这样的老顾客每年都力劝他多涨一点,无他,排队太久了,价格贵一点人少点,也乐意。
□蒋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