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诞生,掀开AI新一个“万亿蓝海”

深圳“人形机器人”敲锣亮相 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一台“广东造”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4年01月04日        版次:GA07    作者:许宁宁 李赫

  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和优必选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剑一起完成上市敲锣仪式。

  熊猫机器人优悠在迪拜世博会中国馆和全球游客互动。

  Walker X在智慧工厂场景中进行老化测试。

  2023年12月29日,港交所迎来特殊时刻——一名身形灵活的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落锤敲锣。

  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必选”)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

  在上市仪式上,人形机器人优悠(熊猫造型)踏着台阶走上舞台将锣锤递给优必选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剑,另一位人形机器人Walker S首次亮相,手持另一个锣锤,与周剑一起敲响开市锣。

  上市首日,优必选股价一度上涨至93.45港元,市值逼近390亿港元。

  “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诞生,掀起了一波行业关注,机器人是AI之后下一个“万亿蓝海”吗?国内机器人产业发展如何?

  “万亿蓝海”

  预计2035年市场规模达万亿级

  当日敲锣仪式上,熊猫机器人“优悠”稳步走上舞台,向优必选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周剑递出锣锤,而优必选全新一代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更是首次亮相,手持另一个锣锤走向舞台中央,与周剑一起敲响开市锣。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人形机器人敲锣的上市仪式,也将成为全球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

  成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背后,是优必选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长达十多年的专注耕耘与实打实的“硬核”投入。

  作为人形机器人赛道的领军企业,自2012年成立以来,优必选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发,布局多项全栈式核心技术。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优必选总营业收入达28.3亿元,总研发投入近1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重达56.5%。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优必选研发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56.5%。

  在深耕核心技术的同时,优必选作为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参与者之一,率先实现了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截至2023年6月30日,优必选售出超76万台机器人,服务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900多家企业客户。

  “人形机器人应用场景广泛,是工业机器人与其他自动化设备的有力补充,其全球市场空间可达数万亿级别,不逊色于3C、新能源汽车。”中信建投在研报中指出。

  据沙利文预测,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行业的技术进步以及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将进一步推动市场对人形机器人的需求及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

  预计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到2026年将达到80亿美元,占全球智能服务机器人解决方案产业市场规模的11.8%。

  高盛则认为,在理想状态下,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能够达到1540亿美元的规模,接近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以及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1/3。

  面对巨大的市场前景,科技巨头和创业公司已跑步入场,共同押注人形机器人赛道。如Open AI、亚马逊、三星、腾讯等都已经通过投资布局人形机器人;特斯拉、戴森、小米等下场研发人形机器人;创业公司Figure完成7000万美元A轮融资,智元机器人获比亚迪、百度、高瓴等机构的投资……  

  巨大潜能

  去年前10月营收超1300亿元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如何?在近期召开的2023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上,一组数据彰显了中国在机器人领域的潜力和实力: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达到29.7万台,连续十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消费市场;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超过11.2万台,同比增长19%,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7.8%,是占比最高的一年。

  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9.3%;机器人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3%;工业机器人产量达到了35.3万套,服务机器人产量达到了643.6万套,机器人产业整体呈现旺盛的发展势头。

  人形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其战略重要性已经显现。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并将其列为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诸多政策纷至沓来。

  2023年9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3年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工作的通知》,面向元宇宙、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4个重点方向提出2025年的具体目标,进一步明确了人形机器人攻关重点与应用场景。

  10月,工信部等部委印发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其中提出,到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其中还提出,提高人形机器人的人-机-环境共融交互能力,支撑全场景落地应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是首次以单独文件形式对人形机器人发展做出全面清晰的战略规划部署,其中提出,“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人形机器人集成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进一步融入人工智能学习算法后,有望全面再现人的肢体行为能力,并通过持续演化无缝利用人类当前全部基础设施,大面积替代各类高风险和重复性工作,因此成为国际科技竞争的新高地、未来产业的新赛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就《意见》发表解读时表示。

  优必选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兼执行董事熊友军分析,从产业应用方面来说,我国的人形机器人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与其他国家的人形机器人技术和应用方面相比没有“代际差异”,加上政策支持,可以实现并跑,并有望实现领跑。  

  广东“加码”

  广东工业机器人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

  在机器人“赛道”上,制造业大省广东已先行布局,一大批机器人制造新秀也在崛起。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广东共有相关人形机器人企业数39家,排名第一。优必选、乐聚机器人等一批智能机器人骨干企业涌现。例如,造出世界第一艘环境监测无人船的云洲智能、让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美的库卡等。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实现616.4亿元,同比增长15.45%;实现增加值111.4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广东工业机器人累计产量16.57万台(套),同比增长2.1%,占全国产量三分之一,连续三年稳居全国第一。全国每3台工业机器人就有1台“广东造”。

  《中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发展报告(2023年)》指出,我国机器人优质企业重点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并在当地优质企业引领带动之下,涌现了一批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锐企业。

  随着AI大模型火爆,广东“加码”多项人工智能产业政策,助力行业发展。早在2020年,广东便出台《广东省培育智能机器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聚焦技术创新,重点支持提升关键零部件、核心软件技术水平,突破瓶颈。

  多个地市也纷纷出台政策抢占机器人产业。《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提出,开展通用型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和应用。实施核心技术攻关载体扶持计划,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共建5家以上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加快组建广东省人形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同步发布首批“城市+AI”应用场景清单,统筹设立规模1000亿元的人工智能基金群,以最充足的算力、最大的政策支持、最优的产业生态、最好的人才环境、最丰富的场景应用,积极打造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努力创建人工智能先锋城市。

  加上我国首部人工智能产业专项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人工智能产业促进条例》的出台和正式实施,深圳由此构筑起“一条例、一方案、一清单、一基金群”的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应用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全域全时应用。

  《佛山市机器人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年)》提出,到2025年,佛山机器人及相关产业营收从515亿元增长到1000亿元;《东莞市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力争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亿元,拉动相关产业营业收入突破800亿元。

  在产业结构方面,广东省在生产机器人所需的精密机械加工、电子设计和工艺装配等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产品研发和应用方面相对较为成熟。在核心零部件技术攻关与成品研制方面,涌现出了汇川技术(300124)、瑞松科技等企业,这些企业具备一定的国产化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逐渐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布局。以深圳为例,已经培育出汇川技术、长盈精密(300115)、优必选、大疆、普渡等知名企业。

  像汽车工业一样,人形机器人同样拥有复杂精密的软硬件产业链体系,带动了人工智能、相关控制系统及减速器、传感器、电机、计算器视觉等上游核心零部件发展。

  目前,广东已经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行业领先地位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如专注传感器的奥比中光、专注滚珠/滚珠丝杠的汇川技术、专注谐波减速器、无框力矩电机的昊志机电等。  

  变革

  “覆盖所有人类可以做到的非标任务”

  机器人如何为生产生活带来变革?有“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称誉的机器人正在加速拥抱实体经济。

  在2023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特斯拉CEO马斯克语出惊人:“未来将会有非常多的机器人,机器人和人类的比例,在某个阶段将会超过1∶1。”

  陈列整齐的工厂货架前,优必选Walker X识别到需要拣选的零部件后,自主规划抓取路径,凭借一双巧手轻松地完成抓取。而后,它迈着均匀步伐,将拾取的部件送到一旁等待的AGV小车上。

  “人形机器人的决策能力更强,灵巧手的抓取能力也很强,还可以替换不同夹具来完成不同工种,几乎可以覆盖所有人类可以做到的非标任务。”优必选CTO熊友军说。

  有专家表示,目前,人形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很大,在工业领域,劳动力需求旺盛的行业和生产环境相对恶劣的行业,都可以依靠人形机器人的力量来让人力得以解放。在商业领域,医疗、康养、教育、文旅等方面也可以依托人形机器人工作。

  在物流领域,天狼、地狼机器人让京东北京亚洲一号拣选效率提升3-5倍,每天出货量达几十万单。

  在医疗领域,哈工大联合开发一种仿水熊虫医用微纳机器人,直径20微米的机器人可在20000微米/秒的静脉血流环境中“跑得快”“停得住”……

  “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商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建筑”“机器人+制造”“机器人+矿山”等,“机器人+”正是机器人产业与千行百业融合的一个缩影。  

  2024年或将迎来规模商业化元年

  工信部在《求是》杂志撰文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方正证券认为,人形机器人是具身智能发展的理想最终形态,涉及的计算机应用技术范围更广更深。多模态大模型是提升机器人感知与交互的关键。国海证券李航分析指出,人形机器人供给侧率先繁荣,一方面海外标杆企业推进产品迭代、商业化落地,2024年人形机器人或将在工厂批量应用;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积极入局人形机器人产业,2023年发布产品陡增,积极预期未来潜在的重磅“玩家”的参与,或将带来新一轮产业发展热潮。

  产业积极探索商业化路径,智能制造或将成为人形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领域,长期视角下家庭服务是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之一,2024年人形机器人或将迎来规模商业化元年。  

  运动控制和感知能力是两大难点

  “科技,是立足的根本;创新,是前进的引擎。但我理解的创新,不仅仅是搞技术,更重要的是把技术做到成熟之后,找到一些新的思路去运用,让它能商业化落地,这也是一种创新。”周剑说。

  中国电科21所机器人工程中心工程师蒋志勇表示,人形机器人的发展目前面临两大难点。从技术纬度上看,运动控制问题成为一大难点,人形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行走以及整体操作中的各种运动。

  目前,人形机器人虽然在平坦地面上的运动控制已经相对成熟,但一旦面临复杂的马路等真实环境,机器人如何稳妥地行走仍然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人形机器人对周边环境的感知能力也是一大难点。蒋志勇称,设想未来某一天,人形机器人走上街头,怎么有效地识别红绿灯,怎么判断周边的环境,避开干扰物?  

  整合:易福红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许宁宁 李赫

  来源:经济参考报 21世纪经济报道 南方+ 经济日报 等

  图片: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