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珠康鹭片区拟花10年分四期改造

改造范围用地110.17公顷,人口将从13万降至7万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2月22日        版次:GA14    作者:莫郅骅

  康鹭片区改造后的公共空间。 通讯员供图

  12月20日,《海珠区凤和(康乐村、鹭江村)片区城市更新单元详细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经第四届广州市规划委员会地区规划专业委员会第16次会议审议通过。该项目位于海珠区中部,改造范围用地面积为110.17公顷,更新改造过程拟分为四期进行,预计花费十年时间。

  疏解

  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腾退转移

  位于海珠区中部的凤和(康乐村、鹭江村)片区,北至新港西路,毗邻中山大学,南临新滘西路,东至广州大道南,西至瑞康路。据相关部门统计,康乐村、鹭江村共有2856户,户籍人口6664人。现状常住人口约13万人,人口密度约11.8万人/平方公里。

  根据《规划》,划定更新单元范围面积为288.97公顷,占地面积超1.1平方公里,涉及10个控规管理单元,拟采用引进开发企业合作参与改造方式。结合村民改造意愿,将凤和联社康乐村、鹭江村110.17公顷权属用地纳入改造范围。改造范围与片区策划方案一致。

  《规划》指出,凤和片区地处中大纺织商圈,紧邻中山大学,新港路沿线聚集了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意园、文化设施,形成了一条科技创新产业带,时尚产业、科研创新发展优势显著。但现状空间规模紧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产学研转化效能较低,亟待通过城中村全面改造释放存量空间,补齐功能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腾退转移。同时,中心城区城中村普遍存在楼宇间距小、人口密度过高、环境卫生条件较差、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不足、交通组织混乱等重大问题。

  通过本次改造将达到疏解人口的目的。会上有专家提出,1.1平方公里内的原有13万居住人口,疏散后要降至7万人左右,道路密度从6.8提升至12,为支撑地区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设计

  时尚产业、城市生活、自然生态跨界融合

  根据《规划》,凤和片区以“创享智谷,公园‘尚’城”为设计愿景,强调时尚产业、城市生活、自然生态的跨界融合,塑造一个面向未来、灵活多元的生产型产业社区。

  规划提出,城市形态上考虑与周边城市环境关系,通过视廊控制,优化范围内建筑高度及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两大塔楼聚集区,地标高度不超过250米,补充广州天际线高度及丰富节奏。片区内居住建筑总体控制在150米内,商办建筑则总体控制在250米内。

  同时,以10分钟步行距离为基础,设置大型开放空间,并以康乐涌等水系和林荫道为脉络进行联系,形成城市的整体公共领域的空间骨架,打造五大各具特色的大型开放空间。

  由于场地拥有多处历史文化资源,以及近现代轻纺城,通过对历史文化节点的保留,可重塑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走廊。据悉,片区拟规划祠堂集群空间,连同区域的纯阳观、轻纺城等新旧文化节点,打造串联古今的文化走廊,展现龙舟文化、宗亲文化和现代时尚文化的魅力。

  此外,构建功能复合的时尚文化创新走廊。围绕两大功能核,配合构建总部经济和超级T台时尚产业,配套商业产业服务中心与平台,实现高效的科研成果至产品的转化。

  在这个未来的产业社区里,按照总人口要求,项目拟设置公共服务设施共309处,公服设施建设量占居住总建设量比例11%。公服市政、道路交通、绿地用地占改造范围总用地面积的55%,提升片区公共服务水平。

  产业

  构建“1+1+1”都市时尚与现代科创产业体系

  今年4月,《中大纺织商圈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为片区产业提质提供了新的机遇。

  此次片区改造规划提出了打造国际时尚创新活力区,形成中央活力区与产业活力区的城央产城融合示范。从产业发展策略看,凤和片区以都市纺织升级为根基、以科技创新转化为新动能、以活力消费导入为特色,着力在更新改造中延续城脉、文脉、商脉,通过“智纺凤和、科创凤和、活力凤和”策略构建“1+1+1”都市时尚与现代科创产业体系,形成凤和片区“一带四区”的产业格局,“一带”指产业集聚创新带,“四区”指时尚智纺示范区、科技创新发展区、活力消费体验区、滨水品质国际社区。

  “智纺凤和”立足延续中大纺织商圈优势与产业生态的目标,提出“保留部分关键生产、分类施策重组企业结构、打造数字供应链平台、品牌集聚设计孵化”四大发展策略,构建都市时尚服装智造基地,包含都市工业、设计打板、数字供应链、品牌孵化、时尚总部。

  根据前期调研访谈与企业需求摸查,基于与现状产业协同集中布局、优先安置、避免功能混用用地条件满足产业上楼垂直布局四大原则,《规划》建议选择瑞康路沿线用地布局。为保证商圈产业生态完整性与延续性,建议重点保留种子企业和规上企业90-100家,预计所需产业上楼体量为9万平方米。

  “科创凤和”聚焦三大方向,导入市场创新主体与科创服务主体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数字创意三大方向,重点导入孵化器运营机构、初创企业、加速企业种子独角兽企业等市场主体,引入公共平台与科创服务机构,搭建技术创新与服务创新的科创全链条,包括独角兽科创硅楼、产学研创新中心、国际人才科创牧场、数创文娱聚合中心,打造凤和活力科创社区。

  “活力凤和”则通过活动引领树品牌、消费引流带流量、商旅提质强服务、人才集聚优配套,多元业态融合打造广州活力新地标与城央产城融合新标杆。

  交通

  加强对外交通能级,落实11条区域通道

  《规划》指出,现阶段,凤和片区南北向骨架路网初步建成,东西向通道仍缺乏。地区服务性道路以支路为主,道路微循环较差。区域道路交通运作压力大,主要交叉口高峰期容易出现交通拥堵。

  为此,此次改造将加强外“畅”交通,落实规划11条区域通道,如广州大道南快捷化改造等,提高对外交通能级,并提升片区与区域通道转换节点衔接。有专家对此提到,目前片区最大的交通瓶颈在于客村立交,建议对其进行改造,使得广州大道作为南北交通要道进行更好地升级。

  《规划》建议,片区结合地块开发,逐步完善骨架路网,同步统筹改造范围外道路实施。

  在公共交通设施上,片区规划形成“四线七站”,站点800米覆盖率100%,站点密度达2.1个/千米。“四线”包括地铁26号线、8号线、10号线、11号线,“七站”包括鹭江站、五凤站、逸景路站、上涌公园站、中大站、规划站点1、规划站点2。此外,强化“慢行+公交”衔接,慢行道密度超过12公里/平方公里。

  停车交通设施规划或将按照公共泊位占商办总泊位10%-15%落实公共停车场,对轨道站周边的商务、商业用地实施停车配建按80%折减。有专家建议称,应推动片区地下空间车库进行共享整合,借助智慧交通系统加强有效管理,对于片区交通大有帮助。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