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落下帷幕

探讨20余个议题 举办76场活动 帮世界读懂中国 帮中国读懂世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2月04日        版次:GA07    作者:莫郅骅 陈卓睿 李竹

  “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会场。

  12月3日,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举行闭幕新闻发布会,为期3天的大会完美落幕,中外与会人士合力将中国故事讲述给了海内外的广大受众,也再一次让世界了解了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成果。

  南都记者了解到,会议举办三天以来,近300位发言嘉宾围绕20多个议题进行了探讨,直面百年变局,思考中国新作为的内涵,探讨如何推动世界各国和中国一道,不断扩大利益汇合点,构建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创会会长、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徐伟新表示,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延续了往届的高规格,本次会议嘉宾历届最多,议题丰富、涵盖面广,会议成果丰硕,传播立体化全覆盖。他指出,“读懂中国,关键要读懂中国式现代化”为本次大会奠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会长史玲在发布会上介绍,本次“读懂中国”国际会议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3位国际嘉宾应邀出席。与会国际嘉宾高度赞扬中国式现代化,高度认同中方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外,与会嘉宾积极评价“读懂中国”国际会议,认为这一重要平台为减少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读懂赤字”,帮助世界读懂中国和中国读懂世界发挥了有益作用。

  据了解,本届会议共举办各种形式活动76场,包括开幕式、主旨演讲、午餐演讲、平行研讨会、专题论坛、闭门会议、“读懂广州”系列专题研讨会、专场记者会、“读懂中国”主题演讲、大咖对话、高端访谈等,来自多个领域的专家就全过程人民民主、经济发展、大国关系、文化交流、绿色低碳、新科技革命、青少年教育等诸多问题进行交流和探讨。此外,会议举办影视交流、文化体验、参观考察等一系列配套活动精彩纷呈,多维度向中外嘉宾展示了中国形象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风貌。

  大咖“读”中国

  黄奇帆:

  制造、服务和新业态 是未来巨大增长极

  “中国的制造业板块、服务业板块、新业态板块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现阶段的短板一旦被克服,就是巨大的未来增长极。”12月3日,在2023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的研讨会上,国创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聚焦“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引擎”主题进行演讲,深入分析了上述三大板块的发展现状。他表示,期望在中央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推动下,这些板块能成为未来发展的增长极。  

  新制造

  未来新制造业发展 主要聚焦五大板块  

  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我国正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谈及“新制造”,黄奇帆认为,未来新的制造业发展主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五大板块。

  黄奇帆解释道,从煤炭能源发展,到石化能源发展,再到如今以清洁能源为代表的新一轮能源变革,这是当代新的发展趋势。中国投入大量资金推动清洁能源发展,代表了未来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的制造业发展环节。

  “新材料是国民经济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础”,黄奇帆进一步指出,我国是钢铁生产大国,石化工业规模也在世界排名靠前,但传统材料行业研发新材料与新产品的水平还有待提升。

  关于数字经济,黄奇帆又指出,近十几年来,我国消费互联网发展得风生水起,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产业互联网并未真正展开,导致最新的通信设备缺乏“用武之地”,这是未来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点。他表示,依托工业互联网提升资源优化配置效率,是制造业与时俱进的更优路径。

  黄奇帆还提到,当前我国很多高端医疗器械、生物制药设备靠引进,因此生物医药在未来也将是新制造重要的高增长通道。  

  新服务业

  以强生产性服务业带动强制造  

  纵观当今全球贸易发展,黄奇帆总结了三大特征:一是在各种高端装备中,服务业或终端附加值占比达50%-60%,余下部分才是制造硬件本身的附加值;二是服务贸易占全球贸易的比重越来越大,从30年前的5%提升至如今30%左右;三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板块中的占比也不断提升。

  黄奇帆认为,这三个服务业有关指标,恰恰是现阶段中国的发展短板。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的生产性服务业约占全国GDP的20%,和欧美地区相比差距较大,“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更应在现代化过程中推进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业依附于制造业而存在,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上游、中游和下游诸环节中,是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的关键环节。黄奇帆坦言,一个地方制造业规模再大,若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很低,这个地方的工业品很有可能是中低端的。

  黄奇帆还提到中国的服务贸易结构比例与世界尚未“合拍”。全球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30%左右,而中国去年的服务贸易额仅占全国贸易总额12%,差距显而易见。与此同时,我国服务贸易出口2000多亿美元,而服务贸易进口5000多亿美元,多为生产性服务业,且大部分为外国服务贸易公司对中国的输出。

  “中国式现代化要实现高水平生产力,未来生产性服务业要占全国服务业的50%,在GDP中占比应该力争达到30%,使我们的高端制造中,服务价值能达到制造业附加值50%的水平,这也属于新质生产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服务业水平上去了,新质生产力的制造业也跟着上去了”,黄奇帆说。  

  新业态

  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建立产业互联网  

  “新业态一定是国内国际一个市场,全球一体化的。”黄奇帆提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已进入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要“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在此新格局下,我国的管理制度必须从规则、规制、体制标准全方位实现内外循环一体化,也就要形成内外循环一体化的规则、规制、体制标准。当双循环一体化的标准体系形成后,就会出现各种业态的新格局。

  不仅如此,黄奇帆进一步指出,内贸外贸的新业态也要一体化,这需要更多的双循环体制改革举措。再就是要建立产业互联网,一种是企业或集团内部制造业的自动化,建立起从设计、开发到制造、物流一体化的自动化系统,另一种是互联网上的B2B平台,可以提炼最新的市场需求,转移关联的所有设计公司,完成设计后下单给制造业中小企业进行生产,最后由物流配送到有需求的市场。 

  此外,黄奇帆还指出,数字贸易产业在服务贸易产业中占比超五成,是重要的新业态。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卫国 裘萍

  统筹:李陵玻 冯芸清

  执行统筹:吴璇 陈卓睿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陈卓睿 李竹

  摄影:南都记者 冯宙锋

  视频:南都记者 张驰

  新媒体协作:吴文伟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