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揭阳金融助创“梅”好未来 激发数十亿元产业新动能

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来到揭阳,剖析揭阳乡村振兴背后的金融赋能力量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1月27日        版次:GA08    作者:陈培均

  调研团到访广东殿羽田食品有限公司。

  普宁青梅种植面积超16万亩,年产量超5万吨。

  梅农分享青梅丰收的喜悦。

  在潮汕平原西部,榕江、练江和龙江上游,坐落着“中国青梅之乡”揭阳市普宁市。在这个全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的县级市中,一颗700年前在山间种下的青梅树,不仅给普宁市带来氤氲绿意,结出的爽脆果实更是成为30万普宁梅农的“致富果”,超50亿元产值的青梅产业链不断引领着人民追求“梅”好生活。

  近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要着力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

  十一月中旬,在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的指导下,南方都市报社、N视频、湾财社启动的“新乡村·大生意”广东金融赋能粤乡村高质量发展深调研团来到揭阳。以百年梅乡的产业奋进之路为观察样本,深度剖析揭阳乡村振兴背后的金融赋能力量以及创新探索,呈现金融活水浇灌乡村热土的美好图景。

  百年耕耘种出“梅”好产业,远销海外十余国家  

  有一种味道,叫做“普宁青梅”。北回归线从普宁北部穿过,全年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背靠高山、面朝大海,人间秘境自然孕育人间美味,造就了普宁青梅果大、肉厚、核小、酸度高等优点。

  700年的青梅种植史也让青梅成为普宁的主角。在这座250万人口的广东东部县级市中,有超过八分之一的人口“靠梅吃饭”,青梅也成为普宁贸易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重要见证者。

  目前,普宁是全球贸易量最大的青梅聚集地。普宁青梅种植面积超16万亩,年产量超5万吨,产业链总产值57.55亿元。其种植面积占全国青梅种植面积的24%,加工量则占全国30%以上。

  对于普宁人而言,青梅形态是“多变”的,其加工方式也是多样的。它可以是用海盐简单腌制而成的腌梅,可以是米酒与青梅相互调和而成的微醺果酒,也可以是结合市场流行要素进行创新的青梅饮料。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普宁共有40余家青梅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达10万吨以上,已形成盐渍、凉果、果酒、饮料、熏制等5大类200多个品种,梅制品远销日本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5000多万美元。

  行得高才看得远。对于普宁青梅产业而言,如何进一步提高规模化、品牌化以及体系化水平,成为普宁青梅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命题。

  “虽然加工基础雄厚,但深度不够、品牌效应不足,这是影响普宁市青梅产业高质量发展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普宁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础鹏在参加广东青梅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时表示,普宁青梅加工企业众多,但青梅制品多为干湿梅、盐渍、蜜饯类等初加工产品,精深加工产品少,品种单调,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不高。另外,企业青梅制品研发能力较低,青梅其他产品如青梅酒、青梅汁提取工艺都没得到充分开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青梅产业的生产发展。

  对于青梅产业的发展路径,普宁市“眼中有光,心里有数”。近年来,普宁市以产业振兴为引领,加快建设以青梅为主导产业的普宁市现代农业产业园,整合青梅特色珍稀资源和生态特色、品牌文化等资源建设,产业园集纳了全市青梅企业,让青梅第一、二、三产业形成合力,齐心协力打赢青梅产业高质量发展攻坚战。2022年初,普宁青梅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为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揭阳开展农业产业链“链长制”工作铺开道路。

  企业自立自强缺资金,金融机构量身定制专属方案  

  从郁郁葱葱的青梅林到鳞次栉比的加工企业,再到“国家级”的农业产业园,普宁青梅代表着揭阳市发展现代农业的“加速度”,也见证着揭阳市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成效。

  在“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普宁市高埔镇中,坐落着普宁青梅产业链中的代表企业广东殿羽田食品有限公司(下称“殿羽田”),其年销售额达到4500多万元,年加工量达4500吨,拥有自主农园2700多亩,与20多个相关果园和专业合作社签订专属合作协议。

  趋于饱和的日本市场与国内有待挖掘的青梅产业市场,特别是市场已经诞生10亿级的青梅酒品牌后,让主攻日本市场的殿羽田下定决心走出舒适区,加快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培育,相继推出了“真爱”“梅满开”等广东省著名品牌、名优产品。

  然而对于殿羽田而言,自立自强的路途并不平坦,“成长的烦恼”如影随形。在这个过程中,原料收购、技术研发、产品生产等环节的资金成本压力都如同一座座大山,稍有差错都将对公司现金流产生巨大的影响。

  “在做大做优做强中暂遇资金缺口瓶颈,正愁融资渠道时,恰逢普宁农商银行高埔支行工作人员上门来访。”殿羽田总经理温素萍表示,在了解到公司暂时遇到的资金缺口难题后,高埔支行工作人员对公司进行“量身”,并为公司制定了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公司快速、便捷地获得了发展重要节点的信贷资金支持,得以投入生产经营,使得公司做大做强,现已走上了“产、供、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之路。

  殿羽田与普宁农商银行的“遇见”并非偶然,而是源于金融机构对于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精准洞悉以及长期主义。

  “我们通过‘银行+协会’合作、丰富产品矩阵、整村授信和定向走访对接赋能青梅产业发展。”广东普宁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陈柱钦表示,一是不定期拜访普宁市青梅科技协会及其会员单位,与协会一起组织青梅产融对接会,了解青梅产业在培育自主品牌和整合优化资源,确保青梅稳产、保价、有销路,带动梅农创收、梅企增效中存在或潜在的金融服务需求,出台“一对一”专属金融服务方案予以支持。

  同时,对于青梅农户及企业因轻资产缺担保物,生产经营季节性灵活用款、灵活还款的融资需求,普宁农商银行根据青梅行业特征、经营情况等,灵活采用多种贷款期限、多种担保方式、多种还款方式以及不同幅度利率优惠等,量身定做创新信贷产品,提供适配梅企及梅农种植、加工、贸易、项目融资、固定资产、购置设备、厂房建设等多元化融资需求的融资服务。

  由于未来销售市场会更加锁定国内,温素萍介绍,所以希望金融机构针对青梅行业企业特点,进一步细分客群,推出更多适配青梅企业和农户金融需求的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服务乡村不仅要创新产品,还要建设信用体系  

  普宁青梅产业仅是揭阳市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之一。在金融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的探索中,揭阳市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产品,引来金融“活水”浇灌乡村原野,打造乡村振兴“揭阳模式”。

  中国人民银行揭阳市分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683.1亿元,同比增长9.1%,高于全市各项贷款增速。同时,1-9月,累计发放支农、支小再贷款1.99亿元,发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激励资金2108.24万元,带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1.08亿元。

  在创新金融产品、提高服务效能方面,揭阳全市银行机构已为3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授信支持超6亿元。解决县域市场主体首贷难题,推动成立4个县级首贷服务中心和101个银行首贷服务专窗。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银行创新推广“裕农快贷”“乡村振兴贷”等47个乡村振兴专属信贷产品,围绕特色农产品量身定制“竹笋贷”“青梅贷”“金鲍贷”等地理标志性信贷产品。

  未来,在金融机构不断创新产品形态、提高服务质量等探索的同时,又该如何进一步更好地让金融“活水”浇灌乡村热土?

  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莫秀根认为,当前乡村金融服务需要解决的是扩大金融服务面的问题,就是要扩大服务边界,包括内容边界、客户边界和空间边界。而过去改善担保和抵押的方式可能难以发挥更大作用,信用贷款变成了唯一的手段。同时,这也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信用体系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目前,可利用金融科技对人们的财产、生产、经营、信用、行为等形成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评价信用程度并且给予授信,更大幅度降低金融服务的成本和门槛,提高服务效率和用户体验,突破金融服务内容和空间边界。

  同时,莫秀根表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生态体系。金融体系不仅包含各类银行,也包含租赁、理财、保险、小贷等金融机构。当前大中小银行都在乡村发挥各自的作用,而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在乡村地区的发展滞后、覆盖面小。需要把它们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完善乡村金融体系。金融基础设施、法治环境和金融政策同样是金融生态体系的重要内容。需要强调的是,数字乡村是数字普惠金融乃至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加以完善。

  访谈

  揭阳人行王义平:以特色信贷为媒,“贷”动支柱农产品走出去

  近日,调研团来到揭阳展开调研。中国人民银行揭阳市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王义平接受南都·湾财社记者专访时介绍,截至9月末,全市银行机构已为35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授信支持超6亿元。引导银行创新推广“裕农快贷”“乡村振兴贷”等47个乡村振兴专属信贷产品,围绕特色农产品量身定制地理标志性信贷产品,“贷”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南都·湾财社:今年以来,全省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请介绍近年来贵行在支持农业产业与乡村振兴方面的工作情况、工作成果及创新亮点。

  王义平:近年来,人民银行揭阳市分行围绕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和揭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工作部署,推动金融支持辖区乡村振兴形成多特色、多样板格局。

  一是强化政策引领,健全乡村振兴金融服务长效机制。先后出台《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揭阳市货币信贷服务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全市开展“货币信贷+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行动,切实提升涉农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获得感。

  二是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三农”、小微等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精准滴灌作用,带动普惠小微贷款增长11.08亿元。率先在省内推广“再贷款+政策性融资担保”业务,撬动银行机构为市场主体提供优惠利率贷款规模达3.1亿元。

  三是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提升乡村振兴领域金融供需两端对接效能。健全政银企常态化对接机制,联合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举办金融助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对接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融资服务对接会、中小微企业服务推广日暨“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活动等一系列融资对接活动。创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推动银行与重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对一”合作。解决县域市场主体首贷难题,推动成立4个县级首贷服务中心和101个银行首贷服务专窗。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银行创新推广“裕农快贷”“乡村振兴贷”等47个乡村振兴专属信贷产品,围绕特色农产品量身定制“竹笋贷”“青梅贷”“金鲍贷”等地理标志性信贷产品,“贷”动特色农产品“走出去”。

  四是优化多元金融服务,推动金融下沉田间地头。不断延伸乡村地区金融服务触角,通过统筹金融机构组建96支“红色金融轻骑兵”队伍、指导银行机构选派非公企业党组织金融委员及派驻金融顾问等模式,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和金融服务进乡入村。推进移动支付下沉乡镇工作,充分发挥已建成的22个示范镇示范引领作用,推动25个乡镇新一轮建设工作。推动农村信用培育和信用价值转化,积极开展信用村创建和“整村授信”,截至9月末,推动全市信用村“整村授信”971个。

  南都·湾财社:下一步,贵行在金融助力当地实体经济,特别支柱性产业和新兴产业上,会有哪些新的重点工作方向及内容?

  王义平:下一步,人民银行揭阳市分行将实施稳健货币政策,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一是聚焦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形成“一县一特色”的金融服务格局。引导金融机构围绕“普宁重新进入百强县”“建设惠来临海特色产业高地”等县区目标,全力支持普宁商贸和工业发展提升,引导海洋牧场建设和鲍鱼养殖等临海特色产业长足发展。继续巩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成效,加大对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农业产业链及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

  二是围绕“制造业当家”,继续强化制造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领域的金融支持。围绕全市重点产业园区,加大对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三是强化支柱产业服务,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引导金融机构聚焦绿色石化、海洋经济两大支柱产业重点项目,加大金融资源支持力度。 

  总第116期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陈培均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