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首个!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启用

为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1月21日        版次:GA03    作者:张德威

  昨日,位于黄埔区的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启动运行,将聚焦区域预报、区域防灾减灾等业务。 受访者供图

  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宣传片。

  11月20日,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以下简称“分中心”)正式启动运行,将聚焦区域预报、区域培训、区域防灾减灾等方面,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持续深化气象领域国际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高质量气象保障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目前共有10个世界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是唯一设在发展中国家的世界气象中心,而此次启用的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是全球首个世界气象中心分中心。

  此外,2023年热带气旋监测预测业务与高级管理国际培训班暨第8期台风业务国际培训班同步在分中心开班,来自33个国家的高级管理人员和台风监测预报高级气象学家参加培训。

  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提供气象预报预测指导产品  

  “未来,将依托分中心重点在推进‘一带一路’气象合作、深化粤港澳气象事业融合发展、培养气象国际交流合作人才等领域加快进度,提升工作成效,为广东气象高质量发展创造更有利的国际合作氛围,提供不竭的前进动力。”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介绍。

  随着分中心的启用,广东气象部门将为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气象预报预测指导产品和技术交流培训平台。同时,依托项目实体,推动组建粤港澳大湾区气象智能装备研究中心、广州气象科技协同创新中心、碳中和研究院等,助推粤港澳大湾区监测预警预报中心(深圳、香港)、粤港澳大湾区气象创新研究院等高水平气象科技平台发展。

  开展强对流监测和预警合作

  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  

  1983年,粤港双方首次开展合作,经过近40年的发展实践,粤港澳大湾区的联合气象协同观测和科学试验研究取得长足发展。

  在珠江口西岸,针对极端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珠澳两地气象部门联合召开重大气象灾害或天气过程技术总结会,开展强对流监测和预警合作。同时,两地共建4部相控阵天气雷达,进一步实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填补珠江口西岸雷达监测的空白。组成的雷达网实现了对短时强降水、龙卷、下击暴流等灾害性天气的高频次观测。

  深港气象合作也不断取得突破。在深港S波段雷达重大天气协同观测试验中,深圳竹子林雷达和香港大老山、大帽山雷达利用错时协同观测和低仰角快速扫描观测两种模式,重点针对风、强对流天气触发机制及风场反演等进行观测试验、研究。同时,粤港两地气象部门对雷达等非常规资料同化技术、区域集合预报、数值预报产品解释应用等也开展深入研究,部分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广东省气象部门将持续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气象业务合作与融合发展,落实数值预报技术、综合气象观测业务及辐射监测、信息网络及数据交换等七大类共36项合作任务。”广东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立高分辨数值预报系统

  精准预报台风暴雨强对流  

  “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常年易受台风影响,为助力解决这一难题,2012年,广东省政府和中国气象局共同成立区域数值天气预报重点实验室。目前,实验室研发建立了热带区域“9-3-1”高分辨数值预报系统,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为台风、暴雨和强对流等天气的精准预报提供了科技支撑。

  据介绍,“9”是指9公里分辨率的南海台风模式CMA-TRAMS,覆盖亚印太;“3”是指3公里分辨率的华南中尺度模式CMA-GD,覆盖我国东部;“1”是指1公里分辨率的短临预报模式,覆盖广东,这是我国首个达到1公里分辨率的可业务运行的模式。“CMA-TRAMS的台风预报服务效果显著,能提前预报台风生成,也能较为准确预报复杂的台风移动路径。”广东省气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CMA-TRAMS的48小时内台风路径预报误差接近ECMWF,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此外,CMA-GD也能准确预报区域强降水过程,1公里分辨率业务模式为华南的强对流天气等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了重要支撑。

  目前,“9-3-1”高分辨率数值模式预报产品已被亚太经社会/世界气象组织(ESCAP/WMO)台风委员会推介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是气象服务“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战略中的重要实践。 

  广东研发气象服务系统

  服务32条国际航线79个港口 

  除此之外,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海域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广东省气象台基于海洋网格预报产品,整合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船舶和岛屿观测、天气预报、数值预报、热带气旋警报及卫星遥感观测等多种信息,研发出“海上丝绸之路”气象服务系统。据介绍,该系统可提供天气预报、海区预报、航线风险等7个模块产品,为32条国际航线、79个港口提供海洋气象预报服务。

  目前,“海上丝绸之路”气象服务系统发布的精细化预警预报,已逐渐在海上安全生产、远洋捕捞、海上运输和防灾抢险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广东省气象台还与交通运输部南海航海保障中心广州通信中心(广州海岸电台)联合推出海上无线电气象传真业务,填补了我国南海海域气象传真业务的空白。同时,卫星遥感也正赋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合作,服务海洋养殖与捕捞等产业。

  聚焦

  南都创作的大湾区分中心宣传片

  用湾区文化展现三大建设特点

  启动仪式上,现场播放了由南都创作的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宣传片,时长一分钟。该宣传片围绕“世界一流、中国领先、湾区特色”的分中心定位,通过展现“海上丝绸之路”背景,引及两千年前从广州出发,以商为谋;两千年后再次从广州出发,以气象合作为发端,再展新貌,并结合粤剧、粤菜、醒狮等特色文化,集中展现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丰富民俗。同时,通过人物演绎、会场巡拍以及观测场摄录,重点介绍了分中心三大特点,分别是“人才交流”——国际气象业务培训服务平台;“气象科创”——气象科技融合创新平台;“国际合作”——全球气象业务“桥头堡”。

  采写:南都记者 张德威 通讯员 王天巍

  视频:张昕然 陈东晖 叶钧廷 唐志勇 张德威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