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银行公布10月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和金融数据。10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与此同时,受地方政府债净融资拉动,10月新增社融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社融增速反弹回升至9.3%,超出市场预期。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总量保持平稳。但值得注意的是,从结构上看,住户贷款出现减少,信贷增长“居民弱、企业强”的格局重现。
多位市场分析人士指出,10月金融数据好于市场预期,反映我国内需延续良好复苏态势,金融部门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精准有力,但居民消费和楼市修复节奏仍偏慢。从后续政策来看,仍需通过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复苏,预计央行年底前后出台降准、结构性工具可能性仍在。
M1和M2增速剪刀差扩大
货币供应量方面,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88.23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47万亿元,同比增长1.9%,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低0.2个和3.9个百分点。
总体上看,10月M2同比增速结束了此前的“七连降”,较上月末持平于10.3%,但M1增速则延续了此前的回落趋势。至此,M1增速已连续六个月下滑。
申万宏源高级宏观分析师贾东旭团队分析认为,10月M2同比增长10.3%,低于市场预期,或主要源于特殊再融资发行到实施置换期间存在时滞,资金淤积在财政存款中,成为基础货币的抵消项,随着后续债务置换加速后将缓解。
“M1增速从年初的6.7%降至10月份的1.9%,主要是受到地产销量需求持续低迷的影响。”中金公司固收首席分析师陈健恒表示,历史上来看,M1增速与房地产销售增速高度相关。如果居民买房需求较强,会导致居民存款向企业存款转移,尤其是向企业活期存款转移,从而推高M1增速。但随着地产持续低迷,M1增速也就越来越低。同时,今年居民和企业都更愿意存定期存款,而活期存款需求偏弱,也意味着资金活性偏低。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随着M1增速持续下滑,10月M1和M2增速剪刀差扩大至8.4个百分点,为年内最高。
政府债券拉动社融超预期增长
社融增速是10月金融数据的一大亮点。初步统计,2023年10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74.17万亿元,同比增长9.3%。10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8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9108亿元。前十个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1.1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2.33万亿元。
从10月社融增量的细项来看,政府债券供给放量成为社融超预期的主因。数据显示,政府债券净融资1.56万亿元,同比多1.28万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
贾东旭团队指出,社融多增主要源于政府债券放量,但其中预计仅有5700亿左右来源于新增国债和地方政府债融资,其余增加的部分主要来源于特殊再融资的密集发行,其目标是化解风险而非直接促进投资增长。
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密集发行,月内累计发行规模超万亿元,带动当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触及1.56万亿元的年内峰值,且受去年低基数效应影响,同比大幅多增1.28万亿元,对社融增速形成明显拉动。
展望四季度,温彬表示,伴随万亿国债增发且将在2023年内全部完成,预计11月与12月政府债净融资规模均将超过万亿元水平,继续对社融形成有力支撑。
“四季度社融增速有望小幅回升。”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表示,政府债券大幅增发,将支撑社融增速小幅走高,预计全年社融增量接近36万亿元,年末社融增速约9.6%。
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连续两个月多增
央行数据显示,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49万亿元,同比多增1.68万亿元。10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7384亿元,同比多增1058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
光大证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张旭对此表示,10月信贷增长的总量既明显超过市场预期、也明显超过去年同期。此外,今年前十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0.49万亿元,同比多增1.68万亿元,形成了历史最高水平,这进一步体现出金融系统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分部门来看,10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5163亿元,同比增加537亿元,环比减少1.1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77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828亿元,票据融资增加3176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088亿元。
温彬认为,在季初信贷“小月”、实体有效融资需求尚待恢复、前期大规模信贷投放形成一定透支等因素影响下,10月信贷投放环比明显回落,但在企业贷款、票据和非银等支撑下,单月信贷投放保持在同期相对高位。分部门看,对公中长贷仍有支撑,零售领域需求仍待修复,票据和非银贷款占比加大。
相比对公端,居民部门信贷需求仍待修复。10月住户贷款减少346亿元,同比多减166亿元,环比减少893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53亿元,同比多减5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707亿元,同比多增375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居民中长期新增贷款连续两个月同比多增。有分析人士此前测算指出,9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增加5470亿元,同比多增2014亿元,增幅为4月份以来最高。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这显示今年以来信贷“企业强、居民弱”的结构特征仍在延续。结构方面,在楼市依然低迷背景下,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主要受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同时,存量首套房贷降息落地,提前还贷现象缓解,也对当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有所支撑。此外,10月居民短贷负增的背后是居民消费不振,这也与当月CPI同比转负,以及制造业PMI指数中的新订单指数回落至收缩区间相印证。
“居民贷款偏弱的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到年底,‘双11’数据偏低、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重返负增长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短期内消费力度依然会较弱,而房地产市场从企稳到回暖也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王青表示。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王文妍
业内说法
后续地产政策和货币政策还需进一步加码
近期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始终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健性,更加注重做好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下一阶段要“保持货币信贷和融资总量增长合理、节奏平稳、效率提升”。展望后续货币政策,多位分析人士认为,未来仍需通过总量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实体经济复苏。
贾东旭团队预计,后续地产政策和货币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加码,改善居民预期,推动地产销售的企稳。但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可能还是会和汇率挂钩,在保证汇率不会出现较大波动的前提下,货币政策才能进一步宽松,从当前出口数据和中美利差两个角度来看,仍需要一定时间。只要汇率松动,预期降息降准可能快速落地。
王青认为,接下来货币政策将推动宽信用进程一直持续到年底,11月新发放信贷和新增社融都会处于较高水平。其中11月增发1万亿国债将开闸发行,将推动新增社融继续同比多增。不过,10月特殊再融资债券大规模发行,其中一部分会用来置换以存量贷款形式存在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这一因素有可能会影响11月和12月的新增贷款数据。
“接下来货币政策会加强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护航国债增发。”王青判断,央行有可能采取两项措施:一是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5000多亿;二是年底前两个月大规模加量续作MLF。其中后者的概率更大,但不排除双管齐下的可能。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也认为,近期增发国债、支持地方建设、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等政策落地,对于拉动需求、提振实体部门信心具有积极意义。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