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于11月19日在深圳闭幕。本届高交会继续沿用“一展两馆”模式,在深圳会展中心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分别设立展区,来自国内各地以及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的4925家参展商参会参展,展会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属历史上规模最大。据统计,截至11月19日,本届高交会累计洽商交易额372.79亿元。
中国经济正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交会更受关注。
展会上有哪些突出的成果,什么技术具备发展潜力,过去这些可能都只是行业性问题,大家更多是看个热闹和新鲜。而如今则是借此观察产业转型、升级,国内国际市场交流的重要平台。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需要经历一个技术沉淀的过程,在展会上崭露头角的各类高新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南都报道梳理了本届高交会的关键词,其中高端制造尤为受关注。制造业是中国的优势产业,要延续这种优势,就必须在高端制造方面发力,而本届高交会给出的答案让人欣喜。
在2号馆,广东展团重点展出了高端制造产业创新领域中一批突破技术瓶颈、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攻关力量和技术成果。其中,广东省科学院智能制造研究所利用人工智能高光谱传感技术,自研高光谱无损检测装备,解决陈皮、橘红、葡萄等中药材、农产品的在线品质分选问题;在8号馆,展出的国内首台高分辨率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分辨率突破至0.9纳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成功实现产业化,有效解决了前沿科学研究与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尖端仪器“卡脖子”问题。
统计显示,海内外近40个国家和地区的超5000家展商、逾8000个项目参展。其中央企、世界500强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公司、外资和行业龙头企业合计超过1300家。
作为高交会的举办地,深圳是创新之都,也是创业者的天堂。高交会与深圳可谓相互成全,高交会见证了深圳的发展,这个“科技第一展”也为深圳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对于企业而言,高交会意味着难得的合作机会。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曾说:“我们曾为凑出必需的营运资金而四处奔波、夜不能寐,甚至试图卖掉我们的QQ软件。幸运的是,借助深圳第一届高交会这个平台,我们获得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加快了创新步伐,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企业缺订单,在高新技术领域尤其如此,只有订单才能让企业形成造血、回血能力。很多时候,企业自身有技术,产品也有竞争力,但就是连接不了市场。高交会是一个开放的窗口,连接供需两端的平台,本届高交会达成数百亿的成交量,必定使不少企业受益。
2022年,深圳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49%,基础研究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7.25%,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94.0%。放眼广东,2022年全省研发经费投入达到4200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2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加到6.9万家。截至目前,深圳已累计培育75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前并超额实现了2025年深圳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600家的目标。毫无疑问,这些企业需要进行业内交流,需要与国际交流,而高交会则是理想选择。
高交会是开放的产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必然要依靠对外开放这个传统法宝。相信只要坚持进一步开放,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就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