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字破题“N”力量大“水患之河”变“幸福之河”

跨市推进“1+6+N”体系建设,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三坑样板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1月20日        版次:GA06    作者:江绮雯

  南都讯 南方日报记者 江绮雯 当前,全面开展“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是省委多元共治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日,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组织的“粤治-治理现代化”考察团走进三坑进行调研。据悉,三坑镇地处清远、肇庆、佛山三市交界,以化解边界矛盾纠纷为契机,以环境联抓、民生联解、发展联促为抓手,最大限度发挥各类“N”的力量,积极探索跨市区域协作基层治理机制,有效探索出一条“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新路径。

  守平安

  从“接边劣势”到“接边优势”  

  “这几年都没有犯洪水了,现在河清岸美,我们散步休闲也有了好去处。”家住三坑社区,罗阿姨对漫水河的变化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漫水河是北江的一级支流,贯穿整个三坑镇。以前,由于河道淤泥阻塞、障碍物丛生,给防洪安全埋下了不少隐患,老百姓的生活也受到影响,漫水河治理一直是三坑镇基层治理的“老大难”。

  群众的心事也是镇村干部的心结。通过实地调研和长期观察,三坑镇最终发现了症结所在,“三坑与四会罗源、威整等在一水之间,水环境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同步开展河流治理。”

  跨地区跨部门研讨石陂坑水质环保问题,携手解决威整河流域污水治理问题,合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鱼塘水治理、河道清淤、排污企业管控等措施……

  三坑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合力治理下,根治水患成为现实,漫水河从“水患之河”变成了“幸福之河”,水质年均值达到II类,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漫水河的美丽蝶变,进一步拓宽了三坑镇开展基层治理的工作思路,跨市联动开展区域联防联治、探索便民服务新模式在三坑镇成为常态。

  谋发展

  从“各自为营”到“互利共赢”  

  崩坑24米、三桂堂28米、叶炳林13米、叶水生34米......在笔记本上,三坑镇崩坑村党总支部书记范炳灿仔细记录了道路拓宽涉及土地权属的明细。

  “这条三岔路从崩坑出发,一头连接四会罗源,一头连接四会叶寨,过去只有3米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范炳灿介绍,三坑和四会正合力把道路拓宽至5米,并计划加装太阳能路灯,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也为两地联动推动产业振兴夯实基础。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三坑镇开展跨区域经济协作互动早有部署。

  今年年初,三坑镇组团前往四会市罗源镇实地考察,协商共建红色睦邻廊道,双方达成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党建联抓、人才联培、文旅联建、产业联促等10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根据协议,两地每年将确定一批重点实施项目,集中双方优势资源及力量联合推进两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管兵认为,创新体系建设关键还是服务民众真实需求,解决真问题提供真服务。三坑镇在了解客观需求、治理现实和发展潜力的基础上,利用好跨市跨区域的各种具体实践机制,把已有的做法融入到新体系的建设中,是可行有效的办法。

  华南师范大学政管学院培训部主任蔡灿新建议,当地可探索建立三地党支部共建常规化机制、以发展为驱动力的议事协调机制和三地商业合作组织,用制度管经常、管长久,推动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方舆情数据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打破边界区域社会治理壁垒,是三坑镇探索“1+6+N”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体系建设的新路径。我们希望能够持续发掘出更多像三坑镇这样的“粤治”案例,打造更多“枫桥经验”样板,为广东乃至全国推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提供参考样本,赋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