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科技成果落地,创交会服务创新效果显著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1月19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11月17日,2023中国创新创业成果交易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开幕。本届创交会共有800多家企业(机构)、2000余个项目线下参展,线下参展面积达3万㎡,是创交会史上参展企业数量最多、展区面积最大的一届。

  创交会由中国科协、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科学院、九三学社中央、广东省人民政府、广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历经8年的发展,创交会现已成为展示中国创新环境和创业成果的关键窗口,以及推动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

  参会嘉宾惊异地发现,相比往届,本届创交会有一个突出的变化,那就是改变了过去以机构为主体的布展方式,首次以产业为导向布展。参展项目则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前沿技术,涵盖创新创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各个阶段,使处在不同阶段的创新创业项目,都能获得充分展示和优质服务。

  这样一个变化,意味着什么?

  其实这正是本届创交会的一大亮点,即以成果转化为导向,着力提升交易功能,服务交易需求。

  长期以来,产学研结合不紧、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被认为是制约我国迈向科技强国的障碍。其中的缘由,除了激励机制尚不完善,还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高校和科研机构看重理论成果却对成果应用持轻视态度,认为成果的转化与自己无关,二是缺乏各方对接的有效平台。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需要技术、人才、资金、市场等众多要素的加持。这就决定创交会不能仅局限在一个展会,而是要成为融合创新成果、人才、资本、产业等多种因素的常态化平台。

  本届创交会,两院院士来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徐涛,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履谦、赵文津、王桥、陈清泉等多位知名院士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等形式,围绕前沿技术创新、国际合作及高质量发展等作了主旨报告及分享,而创交会上的院士成果展区则让人眼前一亮。深入院士成果展区,各种前沿技术成果比比皆是。

  企业家们也来了。在本届创交会线下参展企业中,361家具有“高新技术企业”“小巨人”企业、“承担国家或省(市)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专精特新”企业资质,整体占比达41.63%。

  本届创交会上还有创投家的身影。开幕后,广州产投旗下产投资本联通健康医疗大数据项目等10个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合作签约,总金额达10.18亿元……

  科技进步,归根结底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要看创新绩效。构建技术育成孵化体系,既促成科学家与经营者高效对接,同时也让创投家看到创新的前景乐于投资,是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要义。

  因为创交会这个平台,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三家”汇聚一堂,他们之间,不但会碰撞出很多智慧的火花,也将结出无数产业的硕果。

  众所周知,企业是衔接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关键环节。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让产学研紧密相连,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也需要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以企业的需求来牵引,从而促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本届创交会在广泛征集、认真评审基础上首次发布了“先锋人才榜”“创新企业榜”“产业园区榜”等系列榜单。发布这样的榜单,是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和企业家的激励,必将有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的深度融合。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就要让科技、产业和金融形成良性循环。资金与项目对接、资本与实业对接、科技与产业对接的创交会,已经展示了这样的光明前景。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