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度容貌焦虑患者挤满整形科

医生:警惕发展为躯体变形障碍症,在修皮囊前先修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0月12日        版次:GA13    作者:南方+ 金羊网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主任医师邝石峰的诊室,很多患者说着说着就哭了。

  一名38岁的女患者,总觉得自己的鼻子“又塌又歪”,从来不敢谈恋爱;刚生产完的中年女性出现乳房下垂,非常担忧丈夫不再爱自己;即将面临求职的大四学生,因担心长得不够好看会影响面试成绩,着急地想要在毕业前把脸“修一修”……当他们容貌焦虑到一定程度时,很可能会进展为精神疾病——躯体变形障碍症。

  “我常劝患者,在修这副‘皮囊’前,要先修‘心’。否则无论怎么医美都不会满足。”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邝石峰呼吁公众重视因容貌引起的精神问题。

  过度容貌焦虑,显然是一种心病。症结,到底在哪里?

  被自我低估的颜值

  根据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中国医美行业白皮书》,近5年来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持续增长,2023年我国医美消费者规模将达到2354万人。作为资深整形科医生,邝石峰很能感受到这股“想要变美”的热潮。

  原本,整形科医生的主要职责是为先天畸形或因后天创伤导致畸形的患者进行整容修复。但近年来,单纯以变美为目的而找到邝石峰的患者越来越多,几乎占了他诊室接诊患者的80%。而从医生角度看,他们当中90%的人都长相正常,有些也符合传统审美标准中的“面容姣好”,根本不需要整容。

  “视觉时代的来临,加剧了公众容貌焦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陈祉妍指出,了解一个人的内心从来都不容易,但如今在网络上获取一个人的外表信息变得尤为方便,导致大家把对他人的认知重心都放在了容貌上。比如,在婚恋交友网站上,许多人认为一张好看的脸就是“通行证”。

  而容貌焦虑患者会有两个认知偏差:高估了容貌的重要性,低估了自己的颜值。

  邝石峰印象很深刻,在三五年前以高鼻梁、大眼睛、瓜子脸为代表的“网红脸”特别流行,有很多患者前来要求整成那样。但他根据患者的身心状况评估发现,她们并不适合动那么多刀,也没必要。这时,有情绪激动的患者会崩溃大哭,甚至指责医生“审美不行”。

  这两年,前来寻求整容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了。他们认为,好看的容貌是找工作的“敲门砖”。

  “我经常要先与患者深入谈心,评估是否合适整容。如果是在严重的容貌焦虑下整形,只会怎么整都不满意,反反复复,伤害身体。”邝石峰说,有时面对一些精神状况非常糟糕的患者,他会建议其到精神科就诊,或与精神科联动诊疗,先把患者心态调整平和。

  或引发躯体变形障碍症

  因容貌焦虑引起的精神问题,不容小觑。有人仅仅因为脸上有些微红血丝,就产生容貌焦虑直至发展为抑郁。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指出,在世界范围内的整容手术病人中,躯体变形障碍症的患病率为3%-16%。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反复整容,是该病症诱发的主要行为之一。

  多年来,广东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侯彩兰接诊过许多这样的患者。他们明明已经很好看,却坚持认为自己“丑到无法见人”,不仅反复整容,还会自伤自残、社交恐惧,甚至想要自杀。

  20岁的躯体变形障碍症患者安然(化名)就曾经历过这段“黑暗时光”。

  安然是一名艺术专业学生,白皙的脸颊上有些微红血丝,在他人看来并不明显。但从高中开始,她就看这几缕红血丝不顺眼。后来,她的注意力几乎全放在了红血丝上,每天都要涂上厚厚的遮瑕膏和粉底液才敢见人。恋爱后,她也因不敢让对方见到自己的素颜而分手。

  抑郁和社交恐惧在安然身上愈演愈烈。就诊后,她被确诊为抑郁症,但疗效甚微。直至经人介绍找到侯彩兰就诊,才被确诊为躯体变形障碍症,接受了真正有效的治疗。

  “躯体变形障碍症常被漏诊、误诊。”侯彩兰说,来到自己这里接受规范对症诊疗的患者,大多是在皮肤科、整形科乃至其他心理科诊治无效后才转诊而来。

  她表示,目前国内对该疾病的诊疗认知还不健全,加之该病症表现出的一些症状与抑郁、社恐、精神分裂等疾病相似,导致有些医生会将其误诊为其他精神疾病,使患者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

  调查

  近七成大学生为改善容貌做过努力

  日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编辑出版系2020级学生在《媒介市场调查》课程中针对大学生的容貌焦虑、在线消费行为等热门话题开展了系列线上、线下调研。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自我容貌的认知较积极,但仍有少部分大学生有容貌焦虑。

  在500份有效问卷中,男生为105人,女生为395人。69.7%的大学生存在容貌焦虑,其中女生(78.83%)比男生(50.39%)更容易感到容貌焦虑。大部分男女生对自我容貌有中等偏上认知,但男生(7.87%)对自己容貌重度不满意的占比比女生(2.84%)更多。记者对比数据结果发现,男生更期待他人对自己外貌给予正面评价,也更重视亲密关系对外貌的需求,而女生更容易受到网络舆论贩卖容貌焦虑的影响。

  调查显示,近七成大学生为改善容貌做出过努力,女性相较男性为改善容貌做出过努力的人数更多。在大学生改善容貌焦虑的行动中,控制饮食(50.47%)、健身运动(61.21%)、学习妆容和服装搭配(63.32%)的占比均超过50%。

  监管

  医美机构不得制造“容貌焦虑”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北京市医疗美容服务合同(试行)》示范文本。示范文本特别对医美机构提示,应如实介绍、宣传服务内容和效果,杜绝虚假宣传,不得制造“容貌焦虑”。

  按照示范文本的要求,消费者应以实名接受医疗美容服务,否则在发生纠纷时将需承担相应的举证责任。如消费者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由监护人代为签约。

  消费者有权索取药品信息及溯源。示范文本规定,消费者可以对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信息进行核实,避免接受不具备相应资质或从业资格的机构和个人提供的医疗美容服务,或使用未经政府主管部门批准、注册或备案的药品和医疗器械。此外,消费者还可以向医疗美容机构索要服务项目所用肉毒毒素、玻尿酸、胶原蛋白及假体等填充材料及其他高净值药械产品的合格证、溯源码等资料。

  好心态

  亚运英文播报员走红,佛山“谢顶哥”回应掉发

  “头发不要我,我还不要它了呢”

  亚运会英文播报员潘狄安在网络上走红,被人称为“谢顶哥”。据悉,潘狄安是佛山人,为佛山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17班的优秀校友,在浙江传媒学院就读时专业是播音与主持艺术(双语播音)。潘狄安视频回应称,自己是2001年出生,对于头发问题,潘狄安称曾经也有过容貌焦虑,但后来自我开导,“头发不要我,我还不要它了呢”。

  整合:朱林 来源:南方+、金羊网、北京日报等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