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穿越探险监管,也要提升避险与救援服务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0月12日        版次:GA02    作者:木须虫

  来论

  “探索秘境”“寻访冰川”“打卡无人区”……据媒体报道,随着近年来自驾游不断升温,一些游客追求冒险刺激,前往青海、新疆、甘肃等地生态保护红线内的无人区,结果频频发生被困甚至遇难事件。业内人士表示,“生命禁区”不是“猎奇专区”,需加强对无人区非法穿越的监管。

  野外穿越探险乱象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理性来说,这些乱象并不宜简单归咎于任性。毕竟探索未知与风险也是人性的一部分,如鳌太线穿越近10年来几乎每年都有驴友遇难,但并不能阻止它成为国内“十大探险”热门线路。死且不惧,足以说明穿越与探险是一种无法抑制的需求,而且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升,需求正呈快速增长之势。

  正因如此,对于穿越与探险倒也不宜一棍子打死、单纯禁止,而是应当疏堵并举,趋利避害,使之在合理、安全的范围内理性有序地开展。

  一个维度是完善法治,把该管的管起来,避免放任自流。首先需厘清禁与放的区域,除了重要自然生态保护区、重点文物保护景观等不允许人为因素干扰的区域之外,都可以作为未开发的旅游资源,允许穿越与探险的存在;其次,修订完善相关法规,明确非禁止的未开发区域旅游活动的行为规范,细化穿越探险合法行为的边界,提高穿越与探险破坏的法律成本,确保旅游不得破坏自然生态、文物景点,同时,加强执法管理,提升管理手段,让禁止的行为管得住、禁得了;第三,完善野外遇险有偿救援制度,更精准地调节权利与义务,促进穿越与探险选择的理性。

  另一个维度则是引导与服务,逐步提升野外穿越与探险的安全保障能力。野游遇险频发,首先是群体野外探险还不够专业,既有赖于圈子内部的自我发育,更有待于外部专业权威指导的助推。从这个角度来讲,既然户外探险无法通过门槛限制,还不如在公共管理层面加强引导,依托户外探险民间组织,给予指导和培训。

  其次,给野外探险提供更多避险服务,如探险地路线安全建议、特别风险提醒等,帮助探险者理性决策探险行为,而非一味替代探险者管控探险行为。同时跟上野外探险的发展步伐,落实一些避险举措,如在一些热门线路上合理布设一些避险所,提供急需的物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另外还要加快野外救援的现代化。穿越探险被诟病任性,一个重要的因素是遇险后救援费力、代价高,消耗大量社会资源。野外救援难度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恐怕是救援能力存在明显短板,依赖应急的人海战术,亟须加快向专业化、装备化的转型,降成本、提效率。 □木须虫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