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解城市公交困局:政策要支持,行业要求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10月12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网民詹女士在南方某小城老家为坐公交犯了愁。“本来想坐公交车去目的地,结果一看手机地图,显示60分钟才来一趟,而且我家附近的几个站点都撤了,有的公交站牌下都长了草。”而就在去年,该地公交企业曾一度公告因亏损严重、资金链断裂而决定公交车线路停运。

  詹女士的遭遇远非个案。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包括天津、甘肃兰州、河北保定、河南郸城、湖南衡山等地先后都发生过公交线路停运或拖欠公交司机工资等情况。其中既有像天津这样的大城市,也有郸城这样的小城市,说明当下城市公交运营困难的问题已经不容小视。

  类似困局因何而来?

  交通运输部统计,中国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自2014年达峰后便步入了持续衰减的通道,而疫情更是使公交客运“雪上加霜”,至2022年,城市公共汽电车客运量仅有353.37亿人,不足巅峰时期的一半。在客运量下降的同时,不断提高的人工成本、燃料价格与购车价格,都使城市公交系统成本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基本依靠财政补贴维系原本是公交的常态,但由于各种原因,地方财政对公交的“输血”力度近年来又降低了。

  这个困局必须破解。尽管当下人们的出行方式已经非常多元,但公共交通仍然是保障市民出行的基础公益性事业,也是关乎社会民生的大问题。在任何一个城市,公共交通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地位不可或缺。不要忘记,在一条大道上,虽然很多人可以搭乘私家车、网约车、电瓶车前往不同的目的地,但肯定也有不少像詹女士这样的市民在等待一辆公交车的到来。

  城市公交困局必须破解,这是共识,关键在于如何破解。近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财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5方面共15项政策举措,包括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支持政策、夯实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基础、加快落实城市公共交通用地综合开发政策、加强从业人员权益保障等,并就财政补贴、公交票价、充电价格、员工欠薪等热点问题做出回应。

  在正视问题的基础上,意见提出了5方面共15项政策举措。审视这些措施,其实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明确支持政策,二是鼓励行业求变。

  15项政策举措中,第一项是完善城市公共交通支持政策,第一条则是落实运营补贴补偿政策,清晰地亮明了九部门的态度。具体来说,意见要求压紧压实城市公共交通的地方主体责任,强调“平等对待不同所有制运营主体”,“及时拨付相关资金”,对政策性亏损及时给予适当补贴补偿。这些意见说明,公交优先的战略不能轻易动摇。

  在鼓励行业求变方面,意见既提出要完善价格机制,也表示支持城市公共汽电车企业充分利用运力资源,开通通勤、上学、就医等定制公交线路,支持发展“公交+旅游”服务模式,允许符合条件的新增场站配套一定比例的附属商业等面积、根据设施功能分层设定地上地下空间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对运营企业来说,这些举措一旦得到落实,肯定有利于自身“造血”和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少城市公交陷入困境的同时,也有一些城市通过定制公交等方式争取到了新客流,依靠多元化经营获得了利润增长点。现在九部门的意见出台,显然也是看到了这一点。

  破解城市公交困局,政策层面的支持不可替代,但行业自身因应时势变化,积极转型破局,同样十分重要。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