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中心图。 南都记者 刘媚 摄
“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我相信这个方案的出台,可以让我们在经济、文化方面,有一个深入的、开放式的融合与互动。”……
9月6日,《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简称《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成为台商们尤其是东莞台商们的热议话题。根据方案设计,具体部署12项重点任务,主要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将东莞打造成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简单来说,“国字号”加身,这将是东莞和台胞台商们的新发展机遇。
东莞在营台资企业3873家
累计实际利用台资约占全省1/3
《总体方案》获批复时间,正是2023“台商一起来,融入大湾区”主题活动暨第十四届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开幕的前一天,这个“恰恰好”的时间点,不少人认为是给东莞和台商们大“礼包”。
东莞是台商进入大陆时间最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台资企业的数量、投资额均居各地前列,素有“台商大本营”的美誉。
1988年,台胞张铭烈在虎门龙眼社区创办万泰光电(东莞)有限公司,成为东莞第一家台资企业,由此开启台胞台商投资东莞的故事。
“当初创业是一步一个脚印,很艰辛地走过来的。”台胞戴秀霞就紧随其后,1989年从台湾到东莞投资办厂创业,如今她担任东莞市台商协会妇女联谊会会长,带领台商姐妹们在东莞谋求更大的发展机遇。
最新数据显示,东莞在营台资企业3873家,约30%为规上企业,累计实际利用台资205.9亿美元,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在东莞诞生,像食品界的徐福记,家具行业的台升国际、运时通等,新兴产业的台达电子、骅国电子等等。
不少台商台胞的儿女都在东莞成家立业,如今东莞常住台胞约5万人,5700多名台籍学生就读,建有大陆第一所台商子弟学校和广东第一家台资医院,东莞城市中轴线上的台商大厦更一度是东莞最高楼。“东莞台湾名品博览会”连续十四年举行,越来越多台胞台商视东莞为“第二故乡”。
台商是东莞经济腾飞的重要助力。东莞从花果飘香的农业县,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拥有万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千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22年,莞台贸易总额超人民币1419.3亿元;台资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10%,是两岸人民双向奔赴的典型案例。
关于东莞为何能获得本次“国字号”加持的背后原因,除了东莞具备两岸经贸交流、人员往来的良好基础,还有重要原因在于东莞所在的粤港澳大湾区是大陆开放程度最高、发展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这里有利于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对台交流合作优势资源,共享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大机遇。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同志就《总体方案》出台实施有关情况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也给出了“答案”——在东莞试点探索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有利于加快建设两岸共同产业、共同市场、共同家园,实现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顺应两岸同胞加强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为台胞台企分享更多大陆发展机遇和成果,有力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聚焦产业市场民生部署12项重点任务
东莞定4个新目标
据不完全统计,以国务院名义批准或批复的国家级两岸合作平台有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平潭综合实验区、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等,东莞是最新的一个国家级两岸合作平台。
在国务院关于《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的批复中,东莞要打造成为两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合作的新高地、社会人文交流的新枢纽、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交流合作的新平台。
可以看到,东莞《总体方案》最突出的特点是四个“新”,涵盖产业、科技、人文,其中又以产业为核心,强调科技的协同,与东莞的任务“打造科创制造强市”是一致的。
《总体方案》有哪些内容?《总体方案》立足东莞对台交流合作基础和粤港澳大湾区资源禀赋,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深入推进要素开放和制度开放,充分发挥台胞台企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深化两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扬中华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新模式、优化台胞台企发展环境,打造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
具体部署了12项重点任务,主要聚焦产业、市场、民生三大关键领域。
在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具体包括推进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增强台资企业科技创新动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在携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方面,具体包括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支持拓展国内大市场、携手扩大对外开放;在携手共建两岸交流合作美好家园方面,具体包括加快建设两岸交流合作平台、畅通人才就业创业渠道、营造安居乐业优良环境。
当前,东莞台资企业处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正积极探寻技术革新、拓展产业空间、开拓战略性新兴产业。
《总体方案》获批复后,东莞市台协会长、骅国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宏钦连声称赞,“台商深耕大湾区发展已经三十多年,东莞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对于台商在东莞、在大湾区的发展至关重要。”
“我相信这个方案的出台,可以让我们在经济、文化方面,有更深入、开放的融合与互动。”全国台湾同胞投资企业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东莞台青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长林子凯称。
曾请示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
台商公司正对增资扩产做计划
《总体方案》以国务院名义批复,凸显了东莞在两岸交流合作大局中的突出地位,当然这也是东莞难得的机遇。
如上所述,台商是东莞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角色。在过去,东莞先后出台“惠台77条”,打造东莞松山湖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901两岸青创联盟虚拟孵化器等海峡两岸就业创业基地及示范点,着力营造关心关爱台商台胞的软环境。
2022年东莞迈上“双万新台阶”,进入新发展阶段,东莞需要携手台胞台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科创制造强市。
公开数据显示,在东莞,台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76家,近三年增长38%;规上台企数量达到1104家,从事半导体、生物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台企超80家。
进一步吸引台商增资扩产、转型升级,对于东莞尤其对于正处于爬坡过坎的东莞更显得重要。
东莞必然全力抢抓这一次创新发展合作的重大机遇。方案获批前,东莞就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2022年深化两岸创新发展合作区请示得到省委、省政府认可。当年8月,东莞方案上报国务院。今年的东莞政府工作报告也将该工作作为重点工作。
本次方案中强调,双方将携手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台资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两岸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等措施。受访者认为,这给予台商们很好的思路和空间去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对于东莞乃至中国大陆的发展前景,台达电子智能制造事业处亚太区总监杨应龙表示“非常看好”,不过他也坦言,这几年,在东莞的产业招工越发困难,建议制造业一定要朝数字化转型。“要刺激制造业去升级转型。否则,靠传统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很难在经济的洪流中生存下去。”
有企业也表示了行动。“很开心!”戴秀霞表示,“能够有这样一个平台,这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也希望这样的合作能够促成两岸更好地融合。”公司正在对增资扩产做计划。
东莞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是链接内外两个市场的重要节点,在与台商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支持拓展国内大市场、携手扩大对外开放大有可为。《总体方案》就强调了要携手打造两岸共同市场。
台商们也看得明白,林子凯就表示,“希望在细分市场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企业,能有机会通过政策支持,在东莞迎来更好的发展机遇。从单点发光,再多点复制,然后开枝散叶到全国去。”
东莞和台商们走过的路,以及现在走的路是国内不少城市同样面临或者将要面临的。
《总体方案》的落地不仅对东莞发展重要,如能及时跟踪推广,带动其他地区提升对台创新发展合作水平,这个实践作用更具意义。
采写:南都记者 梁锦弟 田玲玲
实习生 刘宇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