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国务院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明确三大发展定位:

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 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 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8月30日        版次:GA04    作者:王睦广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国务院日前印发《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要求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建设,积极主动与香港园区协同发展、优势互补,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极点,努力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该份《规划》由国务院印发,凸显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以下简称“合作区”)的重要地位和战略价值。南都记者梳理《规划》内容,整理出8个问题,与你一同了解《规划》,读懂合作区。

  1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在哪?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处香港特别行政区北部和深圳市中南部跨境接壤地带,是香港北部都会区与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的天然交会点,面积约3.89平方公里。其中,深圳园区面积3.02平方公里,香港园区面积0.87平方公里。

  本次发布的《规划》为深圳园区的发展规划。深圳园区规划范围包括福田保税区和皇岗口岸片区:福田保税区面积1.35平方公里,东起皇岗口岸边、南沿深圳河、西至新洲河、北至绒花路;皇岗口岸片区面积1.67平方公里,东至华强南路、南临深圳河、西至皇岗路、北至滨河大道。

  2 规划建设合作区为何重要?

  规划建设合作区,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有力支撑,是深港双方积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重大机遇,互利合作、协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有利于深圳市创新科技管理机制、对接国际通行创新规则、开展国际协同创新、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有利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将自身科技创新、金融开放等优势与珠三角地区完备产业链深度衔接,推动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规划发展北部都会区;

  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推动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3 合作区的基础优势有哪些?

  区位优势突出,跨境合作条件优越。深圳园区与香港园区一河之隔,直接跨境接壤,拥有福田口岸和皇岗口岸两个连接深港两地的陆路口岸,是深港科技创新合作最直接的对接点。

  深圳园区可快速衔接香港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广深港高铁福田站,与深圳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创新节点形成“半小时科研圈”,与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形成“一小时产业圈”,具备集成粤港澳大湾区优势产业资源、汇聚全球科技创新要素、联动国际国内市场的特殊优势。

  经济基础雄厚,科技创新活力强劲。深圳营商环境好,民营经济发达,创新创业氛围浓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明显,具有应用场景丰富、产业体系健全和连通内地广阔市场等综合优势。

  香港是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实行自由港政策,拥有专业化的服务机构体系和高度开放的科研环境,科教资源丰富。深圳园区依托深港高水平市场化、国际化及科技产业互补优势,在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对接国际通行规则等方面具备独特条件,可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的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成为原始创新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发源地、科技成果产业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和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

  深港合作开发意愿强烈,协同发展潜力巨大。科技创新是深港合作的“最大公约数”,双方合作共识度高、意愿积极、互动活跃,基本形成了高效协作、相互支撑的合作机制。深港两地政府成立联合专责小组合作开发香港园区,支持深圳园区发展,共同建立合作区。目前,深圳园区土地整备、空间筹集、项目储备等工作进展迅速,福田保税区已利用现有空间集聚了一批香港科研创新机构和创业团队,香港高校提出了一批希望落户深圳园区的尖端科研项目;香港正推进筹备香港园区加快发展和优化功能的计划,运营公司将积极配合,并已在预算中安排充足的开发建设费用。

  4 深圳园区发展定位是什么?

  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

  利用深圳园区独特的“平台”和“通道”作用,联合香港园区建设国际一流的科研实验设施集群,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要素资源,汇聚国际顶尖科技人才,链接国际科技创新网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携手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新标杆和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

  发挥深港科技产业互补、园区跨境接壤以及深圳园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优势,紧紧围绕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的任务,营造高度开放的国际化科研制度环境,对接香港及国际先进科研规则,加快形成灵活高效、风险可控的跨境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新时期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扩大开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汇聚粤港澳三地优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实现从研发到工程化的中试转化,打造国际一流中试转化服务平台,形成一批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为大湾区建设持续产生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

  5 深圳园区发展目标是什么?

  到2025年,基本建立高效的深港科技创新协同机制,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取得积极成效。皇岗口岸整体完成重建,跨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实现运转高效的通关查验模式创新。深圳园区监管模式运作成熟,与香港园区基本实现要素流动畅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畅。建立与香港及国际全面对接的科研管理制度,集聚一批香港及国际优势学科重点实验室集群和卓越研究中心、顶尖企业研发中心,与香港科技合作取得一批重大成果。

  到2035年,与香港园区协同创新的格局全面形成,科技创新国际化程度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创新要素跨境自由有序流动,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的创新载体和顶尖科技企业研发中心,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枢纽,有力支撑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科技创新走廊建设。

  6 深圳园区总体布局有何亮点?

  《规划》从区域联动格局、区内空间布局、分区监管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方面明确了深圳园区的布局。

  在区域联动格局方面,联动深圳光明科学城,着力为科学城原始创新提供国际化科研环境和平台,持续输出创新经验成果,推动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联动香港园区,加强与香港园区建设时序、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衔接,推动设施互联、服务共享、创新协作,积极配合香港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有力支撑香港北部都会区规划建设。联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节点,实现科技创新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开展高水平合作和高效率协同,有效融合香港原始创新和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优势,辐射带动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

  在区内空间布局方面,深圳园区构建“一心两翼”的总体空间格局。中心区域包括福田口岸、皇岗口岸旅检区及周边生活区,规划建设国际高端科技服务枢纽,承担口岸综合服务和高端科技服务功能。西翼包括福田保税区,规划建设高端科研区和中试转化基地。东翼包括皇岗口岸现状货检区及其东北侧生活区,规划建设国际协同创新区和国际人才社区。

  在分区监管布局方面,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在福田保税区等海关监管区域建立产业、机构和个人“白名单”制度,对实施特定封闭管理的海关监管区域人员进出、货物流动实行“一线”“二线”分线管理。其中,海关监管区域与香港之间设为“一线”,实行口岸管理;海关监管区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内其他地区之间设为“二线”,实行通道管理。衔接香港园区开发建设时序,分步对福田保税区和皇岗口岸片区实施特殊监管。

  在重大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完善区域对外交通网络。研究引入穗莞深等城际铁路,加快深圳城市轨道交通6号线支线进一步南延至深圳园区等项目建设,实现深圳园区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粤港澳大湾区重大科创平台的轨道交通连接;推进皇岗路提升改造和新洲路南延工程,畅通深圳园区与深圳重点发展片区的连接通道。积极配合香港研究北环线支线经落马洲河套地区的香港园区接入新皇岗口岸的可行性。优化区域内部交通网络。完善深圳园区对外出入口布局,畅通内部各片区交通联系,构建“五横六纵”道路网络,推进落马洲大桥和连接线改造。在深圳园区预留合适位置建设与香港园区的跨境通道,实现双方园区科技人员便捷往来。推动口岸及周边片区改造。加快推进皇岗口岸整体重建和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改造升级,实现皇岗口岸片区、福田口岸片区和福田保税区便捷互联。推动皇岗口岸现状货检区改建,携手香港园区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园区。

  7 深圳园区建设发展主要任务有哪些?

  一是协同香港推动国际科技创新,推动深港双方园区协同发展,支持港澳高校优势学科发展能级跃升,联手打造国际一流科技创新平台。

  二是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中试转化基地,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发展,支持先进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应用,加快布局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前沿领域。

  三是构建国际化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便利科研人员进出,实施货物分线管理,创新科研相关资金跨境流动监管,探索国际互联网数据跨境安全有序流动,加快建立更高水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营造与香港趋同的税负环境,实行国际化的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全面接轨国际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建立高度便利的市场准入制度。

  四是打造汇聚全球智慧的科技合作平台,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构筑国际创新人才港,完善全方位科研服务,塑造国际化高品质的科研生活社区。

  8 深圳园区规划建设保障措施有何看点?

  在法治保障方面:

  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在遵循宪法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前提下,探索在深圳园区海关监管区域逐步构建民商事规则衔接香港、接轨国际的制度体系。

  有关改革开放政策措施,涉及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现行法律规定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向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提出相关议案,经授权或决定后实施;涉及暂时调整或者暂时停止适用现行行政法规规定的,由有关方面按法定程序提请国务院授权或决定后实施。

  用足用好深圳经济特区立法权,允许深圳立足深圳园区改革创新实践需要,根据授权对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作变通规定。

  在合作机制方面:

  在深港双方组建香港园区联合专责小组的基础上,深化深港双方合作区建设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定期会晤制度和专题会商制度,统筹合作区政策制定、合作开发等重大事项。支持深港双方联合成立深圳园区理事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协同规划、联合建设、共享成果的合作推进机制。

  声音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

  港深强强联手推动河套发展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对《规划》表示欢迎,表示香港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协同推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发展,发挥港深强强联手的优势。

  李家超表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的公布,为港深两地在创科发展的合作注入了新动力。香港会继续积极与深圳协同推动合作区在“一国两制”下“一区两园”的优势,包括争取落实促进各项创新要素跨境流动的措施,打造创科深度合作的桥头堡,并让香港充分发挥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独特优势,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

  据悉,过去数年,合作区发展取得良好进展。香港科技园公司已在2022年7月在深圳园区推出“大湾区创科快线”,为香港及内地创科企业提供业务发展支援服务。位处深圳园区的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已逐步开始运作。此外,香港园区第一批次首三座大楼将由2024年年底起陆续落成。

  李家超介绍,香港特区政府会完善创科生态圈,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做好连通内地与世界的桥梁。特区政府正聚焦吸引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以及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产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落户香港,加速香港科技产业的整体发展。  

  梳理

  近30年时间如火淬炼河套真金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开发利用过程几经波折。1995年,深圳与香港共同开展河流防洪排涝工程,正式开工深圳河治理第一期工程,通过将深圳河截弯取直,“造出”一块面积0.87平方公里的区域,这就是今天的落马洲河套地区(河套A区)。

  据了解,这片0.87平方公里的落马洲河套地区原本属于深圳行政边界,1997年《国务院令第221号》订明,深圳河改道后,河套区坐落于香港特区的边界内,受香港特区的法律规管,解决了河套地区土地业权所属问题。但由于靠近边境禁区和湿地保护区,落马洲河套地区仿佛被按下了暂停键,被最大限度地保留着原生态环境,并没有大规模的开发利用。

  直到2007年,香港特区政府首次在施政报告提及港深两地政府共同开发该片土地,并把它列为香港十大建设计划之一,落马洲河套地区迎来了开发小高峰。但发展仍然比较缓慢。直到2017年,深港双方签署《关于港深推进落马洲河套地区共同发展的合作备忘录》,河套开发意向才尘埃落定,合作区发展也终于迎来加速期。该备忘录明确河套A区建设“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同时,香港支持深圳将深圳河北侧毗邻河套地区约3.02平方公里区域打造成为“深方科创园区”,共同构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

  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支持落马洲河套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毗邻的深方科创园区建设,共同打造科技创新合作区,建立有利于科技产业创新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实现创新要素便捷有效流动。至此,合作区走上发展“快车道”。

  从治河造地到共建合作区,深圳河两岸蝶变出了目前为止大湾区唯一横跨粤港两地的重大合作平台,也是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重大平台,将承载粤港科创合作的无限可能,推动大湾区科创体制创新、更好对接国际规则,成为大湾区引领型、创新型改革的新增量。

  这也是《规划》给合作区深圳园区的定位——打造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国际先进科技创新规则试验区、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

  目前为止,合作区深圳园区实质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50个,平均每平方公里落地50个高端项目;5所香港高校带着十余个优质科研项目进驻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集聚了西门子能源创新中心、华为数字能源研发中心、意法半导体先进封测创新中心、西部数据先进存储研发中心等国际顶尖企业研发中心。未来,合作区通过与深圳光明科学城、香港科学园等创新节点形成“半小时科研圈”,与广州、东莞、惠州等城市形成“一小时产业圈”,将成为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的集聚地。

  采写:南都记者 王睦广 南方新闻网记者 赵胜豪 黎妙娟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