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从冼夫人文化到香花祭仪:凝乡情 讲传承 广东民俗扎根世界促文明共鉴

南都、N视频推出《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专题报道,引发广泛关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8月22日        版次:GA07    作者:陈燕 何嘉慧 韦娟明

  马来西亚吉隆坡增江冼太庙。

  马来西亚客家人准备“打斋”仪式。

  2008年,彭溢威组织全球各地粤剧爱好者到佛山寻根。

  柬埔寨“游神”活动现场。

  8月7日起,南都、N视频推出“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专题报道,聚焦冼夫人文化、洪圣大王传说、大峰慈善精神、谭公传说、青龙爷故事、三山国王传说、粤剧八和祖师民俗、“出花园”礼俗、香花祭仪等,在法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柬埔寨、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发展传承历程。

  专题报道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被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国际潮团总会、国际潮青联合会等权威组织转载,外交部亚非司公使、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等驻外使节多次点赞。如今,广东民俗在海外持续焕发勃勃生机:马来西亚冼太庙负责人打算,今年继续组织青少年回茂名高州冼太庙交流学习;加拿大谭公庙负责人表示,希望将承载客家人精神的谭公民俗文化传承下去。

  风雨同舟路

  坚守传统文化 团结海内外同胞

  数百年来,先辈们漂洋过海,在异国他乡努力打拼,丰富多彩的广东民俗文化也像种子一样在海外传播开来,在世界各地扎根,成为团结海内外同胞的精神纽带。

  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增江冼太庙,形制与位于广东茂名的高州冼太庙相似,外形大气、装修精致,建成已逾半个世纪。庙宇大门的雕梁画栋,展现出一种富于东方色彩的美感。

  增江冼太庙理事会常务副会长莫天来告诉南都记者,他们一直坚持倡导茂名高州同乡学习冼夫人精神,对内维护团结,对外维系民族和谐。在冼夫人精神的凝聚下,当地高州同乡的往来更为密切,举办联欢晚宴、捐赠建设经费帮助修缮其他会馆等,增江冼太庙理事会积极投入公益事业,经常资助当地华文学校。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华文学校里不全是华裔学生,有20%是马来族,“随着中国国力强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马来人也把孩子送到华文学校里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莫天来说道。

  潮州青龙古庙主祀青龙爷安济圣王,是民众纪念忠勇、欣赏潮州民间工艺、解读潮州人精神特质的活动场所。今年春节期间,在法国有着30多年历史的“巴黎13区华人彩妆游行嘉年华”活动上,一面从潮州漂洋过海而来,绣制着“潮州青龙古庙”六个金色大字的旗帜现身巡游队伍,在沿途超十万名游客的簇拥之下,缓缓穿行在法国巴黎街头,引来阵阵喝彩。

  这面旗帜是法国潮州会馆会长文瑞潮委托潮州青龙古庙方面制作的。他向南都记者表示,潮州青龙古庙生动的历史令他印象深刻,也让他萌生出以青龙古庙为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这不仅是传播中国的历史,也代表了我们团结海外潮人的凝聚力。”

  华光诞,又称粤剧八和祖师诞,是粤剧行业奉祀华光祖师的信俗活动。对于华光祖师的信仰,成为全球八和弟子团结一心、自立自强的精神动力,推动粤剧在海外传承发扬,并逐渐走入当地政府和观众的视野。

  新西兰惠灵顿粤剧曲艺团团长曹启兴是当地知名粤剧文武生,在他的带领下,剧团始终坚守华光祖师信仰,恪守尊师重道、传播粤剧的信念。欧洲粤剧研究会联合总会会长彭溢威,心系中华文化传承,推动八和祖师文化在欧洲生根发芽。

  曹启兴告诉南都记者,信奉华光祖师,不仅仅是求得“演出平安顺利,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好意头,同时也是“尊师重道,不背信弃义,增强内部凝聚力”的必要仪式。

  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居銮,已有十余年“打斋”经验、子承父业的他告诉南都记者,如今马来西亚部分地区的客家人仍有着强烈的认祖归宗的念头,坚持要以这种仪式,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随着历史上大批粤闽地区客家人下南洋,客家传统丧葬仪式也随之传入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诸国。“打斋”作为马来西亚客家人生命礼仪中的重要传统仪式,源自梅州的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香花祭仪,并经过上百年的传承和演变,形成在地化特色,不仅极大保留了中华文化特色,更增进了海外华人文化认同,成为海外坚守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

  以慰异乡人

  本土民俗落地他乡 激励代代华人奋斗

  来自故乡的民俗文化成为华侨华人寄托乡情的载体,陪伴他们在异国他乡走过跨越百年的风雨同舟路。

  在澳大利亚悉尼市中心附近的静安街,有着中式红砖绿瓦牌楼的洪圣宫,传承于广东肇庆,已在此矗立逾百年。一百多年前,广东肇庆高要先辈远渡重洋来到悉尼种菜为生。在艰苦卓绝的奋斗岁月里,澳洲要明洪福堂同乡会出资买下了静安街的这片房舍,在保留原有房舍的基础上,于1910年建成了洪圣宫。

  高要同乡们将对家乡的思念、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寄托其中,也激励着一代代华人在异国勤劳奋斗。当时,他们还以低廉的租金将这些房舍出租给老人和新移民,帮助他们在此安居乐业。后来,他们慢慢摆脱了生活的窘境,有了自己的菜地,供应的蔬菜改良后更加迎合悉尼人的口味,并逐渐占据了当地蔬菜市场。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唐人街,与广东渊源深厚的谭公庙,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华人庙宇。据记载,谭公生于元代,归善县红花园谭阁地人(现惠东县大布村)。后人有感于他救民于水火、为民消灾的传奇,便建起了“谭公庙”。19世纪60年代,广东五华客家人魏泗漂洋过海前往加拿大谋生,带去了谭公像,使得原本流传在广东的谭公民俗文化,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魏泗的后代、维多利亚谭公庙现任负责人之一Jackie Ngai向南都记者介绍,大约在1875年,魏泗梦到谭公,梦里谭公嘱咐他设庙。第二年,在魏泗多方奔走筹款及华人同乡的支持下,他将谭公像搬进了一座小寺庙里,从此谭公像在加拿大有了正式的容身之所。

  作为从东方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的异乡人,即便在当时华人普遍遭受歧视的背景下,魏泗仍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换来了建谭公庙的本钱。后来几经易址,1911年,当地客家社团建造了一座四层楼建筑。翌年,谭公庙搬至顶层。

  换上红色新衣、脚踩红木屐,远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潮汕籍青少年们共聚一堂,重拾故乡习俗,体验花水洗漱、祭拜“公婆母”、咬鸡头等特别的民俗文化,拥有了一场特殊的成年礼——“出花园”。

  “出花园”是潮汕地区人生礼仪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人由少年进入青年、由家庭进入社会的“成年礼”,寄托着长辈们的期盼,希望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敢于担当。

  林琼璇是汕头人,早年与丈夫移民加拿大,留意到温哥华举办了“出花园”活动,她立马为孩子报名参加。“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让孩子有机会感受潮汕传统文化的魅力。希望孩子们继续茁壮成长、平安喜乐,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青年人。”

  润物细无声

  善行走遍各地 持续惠及他人

  从广东流传至世界各地的民俗文化,不仅仅影响着华人群体,也逐渐融入当地,见证文明交流互鉴,持续惠及华人以外的群体。

  与丝路精神高度契合的冼夫人文化精髓,不仅促进了当地华人群体的团结,而且带动了马来西亚民族融洽,使马来族、华族还有其他民族之间出现了团结友好、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在马来西亚经营农场多年的莫天来,切身感受到了中国和马来西亚开放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我农场里的榴莲和棕榈油被收购或加工后,绝大部分都进入了中国市场。”在他看来,冼夫人文化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开放、包容、团结的诸多精神特质,影响着一代代人,润物细无声。

  包含慈悲乐善精神的大峰信俗,随着潮汕人的迁移传至东南亚,并在当地开枝散叶。其中,以大峰祖师信仰创建的泰国华侨报德善堂,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成为泰国社会一股不容忽视的慈善力量。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华侨报德善堂开办华侨助产医院,又渐渐扩展到全科的华侨医院,并将慈善工作进一步拓展到社会救济等众多领域。此后,华侨报德善堂成立了华侨崇圣大学,并在该校开办中文系,教授华文。经过长期不断的善举,华侨报德善堂把潮汕地区民众的大峰祖师崇拜带入泰国社会,得到了泰国社会的认可。

  华侨报德善堂负责人苏细告诉南都记者,未来将不遗余力,继续各项救济恤难、扶贫济困、严冬送暖、灾后扶助、施医赠药、兴教办学等善行。

  除了民间的支持,源自广东的民俗文化也得到了各地官方及各界的广泛认可。

  在广东,三山国王祭典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柬埔寨铁桥头,历经近百年岁月的三山国王庙,承载着柬埔寨潮汕侨胞的乡情与凝聚力。铁桥头三山国王庙每逢元宵节举办的“游神”活动,总会吸引大量市民和游客围观,今年元宵节,甚至有人从法国、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专程赶来观看。

  柬埔寨铁桥头柬华理事会会长赵伟如告诉南都记者,当地潮汕人还在铁桥头三山国王庙附近修建了华文学校,三山国王在当地已逐渐成为一种精神纽带,共同的民俗文化和华文教育,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守望相助。据他介绍,当提出要重新修缮三山国王庙时,他们得到了华裔子弟和柬埔寨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这种共同的认可,也是三山国王文化在当地得以传承的原因之一。

  上世纪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文物保护部门开始实施保护少数民族文物计划,洪圣宫被列为州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澳洲要明洪福堂同乡会获得州政府拨款资助5万美元,用于重修老化的电线系统。

  《澳洲新报》报道称,洪圣宫作为澳洲历史最长的中国特色古庙,被新南威尔士州列为州级文物,见证了要明先辈为华人移民奠定夯实基础作出功勋卓著的贡献。新州政府首度给予洪福堂资金支持,亦是州政府体恤华人社团需求的重要里程碑。

  在加拿大历史名胜名录中,南都记者发现了谭公庙的名字,它的重要性及意义已经获得了官方的承认。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在2021年初宣布,向有关社区经济复苏基础设施计划的“独特历史遗产基建项目”拨款,支持全省多个遗产保护项目,谭公庙在获资助名单中。

  除了政府拨款外,社会各界的善款使得谭公庙的修复得以推进。Jackie Ngai说,捐钱的有社会团体,也有普通市民。Jackie Ngai强调,谭公民俗文化是广东先辈留下来的精神遗产,她希望能在海外将客家人的这份信念传承下去。

  “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专题报道广泛采访、深入挖掘,在海内外引发广泛关注,全网关注度已突破500万,被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中国驻阿拉木图总领馆、国际潮团总会、国际潮青联合会等权威组织转载,外交部亚非司公使、中国驻大阪总领事、中国驻苏丹使馆临时代办等驻外使节多次点赞,生动对外展示了广东民俗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所作出的贡献。  

  “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陈燕

  采写:南都记者 陈燕 何嘉慧 韦娟明 敖银雪 郑璇真 黄嘉丰

  实习生 黄鹰 林悦 麦洁娜 何茵桃

  受访者供图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