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谭公民俗文化在加拿大落地生根:

百年谭公庙 以慰异乡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8月11日        版次:GA05    作者:黄嘉丰 陈燕

  谭公庙内景。

  谭公庙所在地。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唐人街,有一座与广东渊源深厚的庙宇——谭公庙,它亦是受当地官方认可的加拿大最古老的华人庙宇。19世纪60年代,广东五华客家人魏泗漂洋过海前往加拿大谋生,带去了谭公像,使得原本流传在广东的谭公民俗文化,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

  在广东,谭公民俗文化历史悠久,惠东的九龙峰谭公庙醮会是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地球另一端的加拿大,遇到难题时,有人也会前往谭公庙祈福。魏泗的后代、维多利亚谭公庙现任负责人之一Jackie Ngai向南都、N视频记者介绍,如今,还有来自欧洲及澳洲等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或祈愿,并由此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海外唐人街的庙宇是外结乡谊内联血亲的地方。Jackie Ngai坦言,随着老一辈华人陆续离世,这里也面临着修整和维护的问题。不过,近期他们也收到来自当地社会各界的捐款。Jackie Ngai强调,谭公民俗文化是广东先辈留下来的精神遗产,她希望能在海外将客家人的这份信念传承下去。

  百年庙宇

  “谁都可以来,我们欢迎所有人”

  位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维多利亚唐人街谭公庙,已有百余年历史,是加拿大最古老的华人庙宇。它寄托着人们消灾解难、保境安民的愿望。

  这座谭公庙位于唐人街仁和社大楼的四楼顶层。庙内金漆的雕刻神龛上,摆放着水果、鲜花及酒水,红绸横额、扇及刺绣伞挂在墙上。人们前来许愿或还愿,也奉献香油。遇到生活难题或患上疾病的人,也会来谭公庙祈福或寻求心灵的安慰。

  加拿大著名华人学者黎全恩曾在其《The forbidden city within Victoria(维多利亚之紫禁城)》一书中提到,在中国民间,寺庙通过提供情感、社会和精神指引,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的幸福感,从本质上避免了内心冲突,如维多利亚的谭公庙为遇到困难的人应对未知提供指导或安慰。

  “唐人街有拜神习惯的广东华人,大多信仰谭公。当然还有一些西方人。”魏泗的后代、维多利亚谭公庙现任负责人之一Jackie Ngai向南都记者介绍,来庙里的以华人为主,也会有当地人,以及来自欧洲、澳洲等地的游客,他们可以通过参观谭公庙认识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谁都可以来,我们欢迎所有人”。

  每天10时到16时,谭公庙开放参观。Jackie Ngai说,为了方便英文使用者,一些签文还做了英文翻译。南都记者注意到,当地华文报刊一篇20多年前的报道,也佐证了谭公民俗文化在当地散发着光和热——“多年来华裔远近前来参拜者众”。  

  广东渊源

  谭公信仰为人熟知 经由华人传至海外

  这座百年华人庙宇与广东的渊源,要从谭公信仰及五华客家人魏泗说起。

  在广东尤其是客家地区,谭公是为人所熟知的民间信俗。《惠州府志》记载:“谭公道者,归善人也,居九龙山峰修行,不记岁月,又说有祈雨旸辄应每杖履出山,一虎附之。咸丰六年,敕封襄济。”

  据记载,谭公生于元代,归善县红花园谭阁地人(现惠东县大布村)。后人有感于他救民于水火、为民消灾的传奇,便建起了“谭公庙”。

  谭公民俗文化在广东广泛流传。惠东九龙峰下,建于明宣德九年的“龙峰祖庙”内,至今还伫立着“谭公得道古迹”阴刻石碑一方。据广东省文化馆资料,当地民间还会为了纪念谭公而举办祈福仪式——起于明成化年间的九龙峰谭公庙醮会,2009年入选广东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港澳地区,均分别建有谭公庙。此外,谭公民俗文化还经由华人传播至海外,如马来西亚、加拿大等地区。

  维多利亚谭公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的魏泗在十多岁时将谭公像带至维多利亚。Jackie Ngai向南都记者介绍,魏泗是其爷爷的父亲,先是从广东五华前往美国旧金山,后转至加拿大温哥华,最终在维多利亚落脚。

  维多利亚谭公庙的简介显示,魏泗抵达维多利亚后,曾随着“淘金热”前往弗雷泽河。他把从家乡带来的谭公像安放在维多利亚一条街道的木制壁龛里。1876年,魏泗回到维多利亚,并将原本放在简陋壁龛的谭公像搬进了政府街和菲斯嘉街拐角处租来的一座砖砌小寺庙中。

  身处异国他乡的谭公像有正式的容身之所,与魏泗的一个梦有关。Jackie Ngai向南都记者介绍,大约在1875年,魏泗梦到谭公,梦里谭公嘱咐他设庙。第二年,在魏泗多方奔走筹款及华人同乡的支持下,他将谭公像搬进了那座小寺庙里。

  作为从东方漂洋过海来到北美的异乡人,即便在当时华人普遍遭受歧视的背景下,魏泗仍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勤劳换来了建谭公庙的本钱。

  Jackie Ngai表示,因魏泗身形较小,他当时在铁路公司给修建铁路的工人做饭。在本职工作之余,他还会充当中间商,购买各式各样的日常生活用品,前往码头与当地原住民以物易物,换得动物皮毛后,再返回唐人街向白人出售,从而积累了一些钱财。

  1877年,谭公庙再度易址,转移到离原先位置不远的1713号建筑。1911年,当地客家社团拆除这座庙宇的砖结构,在原址上建造了一座四层楼建筑。翌年,谭公庙搬至顶层。    

  文化遗产

  延续民俗文化获当地官方等各界资助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在仁和社大楼的顶层,谭公民俗文化仍然延续。

  加拿大籍客家人、广州南方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副教授黄韧向南都记者指出,海外唐人街的庙宇起到了外结乡谊内联血亲的功能。

  黄韧强调,谭公庙对于身处加拿大的广东客家人来说是“权将他乡当故乡”的乡愁寄托之地,也是同乡乃至华人之间在异国相互帮助的重要场所。

  在加拿大历史名胜名录中,南都记者发现了谭公庙的名字,它的重要性及意义已经获得了官方的承认。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政府在2021年初宣布,向有关社区经济复苏基础设施计划的“独特历史遗产基建项目”拨款,支持全省多个遗产保护项目,谭公庙在获资助名单中。

  身为广东客家人后代的Jackie Ngai,对客家人的历史颇具兴趣。她提到,过去曾从一些英文书籍中得知,广东有不少谭公庙。她希望社会各界知道,在加拿大维多利亚,同样有一座由广东客家人建立的庙宇。

  “谭公庙需要重新装修,政府拨款提供了约三分之一的资金,剩下的需要我们去筹集。”Jackie Ngai乐见当地政府愿意拨款保护华人的文化遗产,但从经费上看,对于已有百余年历史的谭公庙仍显不足,她及其他庙宇成员仍然需要募集更多的维护经费。“近几个月来就陆续筹集到了五六万加元,很难说一下子筹齐,那就用现有的资金先把屋顶这些要紧的地方重新装修了。”

  除了政府拨款外,社会各界的善款使得谭公庙的修复得以推进。Jackie Ngai说,捐钱的有社会团体,也有普通市民。

  她相信,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知道维多利亚存在着谭公庙以及流传着谭公的故事。“一步步慢慢来,修缮工作总是可以完成的”。黄韧也指出,各界可以更多地关注和保护这类文化遗产。

  “老一辈华人陆续离世,但我才50多岁,仍算年轻,可以一边工作一边打理谭公庙。”Jackie Ngai强调,维多利亚的谭公庙是祖辈遗留下来的文化遗产,她希望能保护好它,将客家人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广东民俗的海外传承”专题报道

  总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执行策划:王佳

  统筹:南都记者 向雪妮

  主笔:南都记者 陈燕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黄嘉丰

  实习生 麦洁娜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