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警微改造,适应交通新趋势带来出行新体验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8月09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最近,不少广州市民经过中山八环岛时发现,这里有了新改变:一是“新宽度”,调整了车道断面,拓宽非机动车道,并设置机非隔离栏;二是“新通道”,环岛东西两侧通过下沉部分人行道改建为非机动车道;三是“新开口”,新开通珠江大桥下桥位第二条非机动车出口道;四是“新规则”,规划了7块非机动车等待区,设置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并配套非机动车专用信号灯……这些变化都得益于广州交警对该环岛慢行系统进行的升级改造。

  由珠江大桥、黄沙大道、南岸路、中山八路、铁路高架桥等组成的中山八环岛,是连接荔湾老城区、大坦沙岛和芳村地区的重要干道。很多市民每天上下班都会骑着电动车经过中山八环岛,这里人流聚集,交通压力非常大。而且,此前这个位置非机动车信号灯指示并不清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交通比较混乱。非机动车穿梭在各个机动车之间,环岛内部缺乏连续畅通的非机动车过街通道,导致机非混行现象严重,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为什么在中山八环岛这个地方会出现机非混行的现象,是单纯因为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吗?答案显然不是这么简单。骑电动车在这个地方出行的市民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由于多条通道在中山八环岛汇集,这里人流密集,而且部分通道设置和指引存在瑕疵,尤其从中山八路去到芳村方向,等红灯的时候甚至都找不到非机动车等待区域,往往只能靠在路边狭窄的非机动车通道,而一旦遇上高峰期,待转车辆就会阻挡前往南岸路的车流,路况因此变得非常复杂。

  第一次骑电动车经过这个地方,往往很难辨识交通灯,搞不清要参照哪个交通灯来执行操作。另外,由于没有明确的等候区域,很多人会选择进入机动车道。这种操作看起来违反了交通规则,然而,换位思考的话,抓住空隙就溜进机动车道,恰恰是相对理性,甚至也是相对安全的一种选择。因为在非机动车道等待的话,一旦人流太多,经常就会被迫进入机动车道,可能反而会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

  针对中山八环岛的交通乱象,交警此前在这一带加强了执法,然而,局面并未因此得到改善。闯红灯现象屡禁不止,机非混行更是成为一种普遍操作。显然,只有深入梳理路面规则,合理分配道路资源,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如今,在一系列微改造之后,中山八环岛路况大幅改善,骑行的市民更守规矩,更有序更安全,而交警的执法压力也大大减轻。

  据介绍,广州交警持续梳理了一批交通“双微改造”计划点位,并按轻重缓急顺序逐个开展优化改造研究。而今年微改造的重点,主要聚焦在各路口慢行系统的完善和精细化研究方面。这种微改造思路的一个重要背景在于,当前广州非机动车保有量不断增长,电动自行车上牌数量已经超过370万。很多市民习惯骑电动自行车出行,而这种出行习惯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道路资源的需求格局,我们经常看到十字路口挤满了电动自行车,既阻碍行人,又影响机动车出行。要确保安全出行,就必须适当调整道路系统,给慢行通道提供更多的道路资源。

  但这并不容易,正如交警部门介绍,这样的调整不同以往,有的涉及土建,需要多部门联合改造。据介绍,自2018年开始研究探索以来,广州交警至今已对全市147个点位实施“双微改造”,优化解决各类交通问题500余处。如果类似的改造是一种普遍需求,相信多部门联合改造的模式也会成为一种常规操作。路面安全不是小事,在电动自行车出行渐成趋势的今天,交警微改造可以给交通安全带来质的提升,给民众带来不一样的出行体验。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