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沥滘村首批复建房。
7月27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出台《第三批惠企利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共计二十一条,以持续优化全市营商环境。
南都记者注意到,此次《措施》聚焦广州的发展热点,在提升审批服务效能、降低企业时间与资金成本、精准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化停车泊位配建设置等方面亮点频出。
例如,广州将探索城中村改造复建物业性质留白,为城中村改造创造多元载体,并灵活支持城中村改造分期分片实施。又如,在民生发展方面,为满足“未来社区”“健康住宅”和装配式建筑要求,广州将住宅飘窗最大尺寸从0.5米放宽至0.8米;为解决部分地区“停车难”,广州将大幅度提高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类建筑停车泊位配建指标,鼓励多建车位、配建车位作为临时接送车位使用。
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支持城中村改造分期分片实施 为土地配置多种用地性质选项
前不久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将在超大特大城市积极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是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随后,中共广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也明确提出,要加强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积极稳步推进城中村改造。
如何实现积极稳步推进?此次《措施》指出,广州要支持城中村改造分期分片实施。允许按有效的项目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或属地城市更新主管部门出具的意见,灵活分片办理规划条件和设计方案审查,以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项目的实施。改造项目分片实施计划的最小分片,应不小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导则地块。
城中村改造用地报批工作也将加快推进。现阶段,广州尚未有“三地”与主体地块一并组卷报批的实践案例,但部分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进入核心阶段,急需办理“三地”转用、征收手续来推动项目实施。为此,《措施》提出,“三旧”用地报批主管部门可通过提早谋划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的“三地”报批工作,将“三地”征收手续与主体地块涉及的征收手续一并组卷报批,从而节省报批时间50%。
为全力支撑落实“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战略,广州积极通过城中村改造的方式优化全市产业空间布局。《措施》提出,将探索城中村改造复建物业性质留白,在城中村改造项目国土空间详细规划阶段,探索设置综合产业用地类型(兼容工业、公共管理和商业服务用地),为一块土地配置多种用地性质选项,并在规划条件中予以明确。用地主体可根据实际需求转换土地的产业用途,无需办理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调整手续。
这意味着,通过此举既可增加工业用地规划总量,为广州“制造业立市”释放产业空间,又可充分利用闲置用地、用房,提升城中村用地、用房使用效率。
“产业用地功能混合,不仅符合集约节约利用存量土地的要求,也满足现代化产业的多元需求。”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城市更新规划管理处处长负责人进一步表示,该举措还允许在同一地块内设置不超过计容建筑面积30%的服务型配套设施。
不动产登记优化流程
增加不动产登记业务“一日办”事项 推广房屋首次登记不动产电子证照
“不动产登记”是民生实事的关注重点,《措施》对此有不少着墨。在优化流程、压缩时限方面,广州拟增加不动产登记业务“一日办”事项,将办理预购商品房析产预告登记、提交继承公证书或司法文书的继承预告登记、协助司法转移预告登记、变更预告登记以及涉及姓名、身份证明类型、出生日期的国有土地上房屋变更等登记业务的3个工作日压缩至1个工作日办结。
同时,扩大不动产登记业务“全城通收”适用范围,申请办理国有土地上房屋预告登记、首次登记、增量房转移登记、非公证继承登记、在建工程抵押登记,以及国有土地使用权、集体土地使用权及地上房屋、海域使用权、林权登记业务的,可在全市任一不动产登记机构申请。
不动产登记“跨城通办”协作领域也进一步拓展。广州与河源、惠州、中山、东莞、湛江、云浮等六市开展合作,申请人在合作城市申请办理相关登记业务的,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不动产登记部门通过信息共享、属地审核、结果互认、寄递证书,给予申请人一次办结。
广州还将推广房屋首次登记不动产电子证照,减少企业群众时间成本,强化不动产登记数字化应用。不动产登记机构为企业或者个人办理房屋权属首次登记提供不申领纸质不动产权证书的选择,核准登记后不再发放纸质证书,生成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此外,设置不动产登记“搞得掂”救济窗口,切实为企业群众排忧解难。
此前,广州在全国首创开展“一手房带押过户”,对全市范围内已办理在建工程抵押的预售商品房,以及已办理新建商品房首次登记和抵押权设立登记的一手现房,在完成房屋带押销售及网签等事项后,不动产登记机构可以办理“一手房带押过户”。
此外,广州将加快竞拍摇珠和退还保证金节奏,将保证金缴交截止时间由竞价日前3个工作日调整为竞价日前1个工作日;摇号时间原则上安排在竞价结束后的第二天,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地块实际安排当天摇号。完成竞拍流程次日退回参与企业竞拍保证金。通过系列举措减轻企业资金压力。
居住空间品质改善
住宅飘窗最大尺寸放宽至0.8米 多类建筑停车泊位配建指标提高
随着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群众对居住空间品质提出更高要求,突显了“健康住宅”的重要性。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居住空间需求,《措施》将突出住宅建筑外墙结构边线的飘窗、空调外机搁板的最大进深尺寸均放宽至0.8米,将商业办公类、新型产业类建筑外墙结构边线的空调外机搁板的最大进深尺寸放宽至1米。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建筑规划管理处负责人对此表示,这既满足“未来社区”的研究探索、岭南亚热带气候特征和装配式建筑要求,又符合最新住宅、办公空调设备安装和散热需求。
针对部分区域“停车难”的问题,综合考虑市民诉求和实际使用情况,《措施》进一步明确,广州新建建筑按照配建技术指标要求设置的停车泊位,原则上不应采用机械式停车形式。同时,拟大幅度提高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幼儿园、小学、中学类建筑停车泊位配建指标,指标不设上限,鼓励多建车位、配建车位作为临时接送车位使用。
约半个月前,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已印发实施《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关于印发广州市建设项目停车泊位配建指标规定的通知》。该局综合交通规划管理处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相比2018版《指标规定》,新规定大幅提高了多类停车泊位配建指标,其中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类提高30%-60%,幼儿园类建筑配建指标提高50%-160%、小学类提高200%、中学类提高100%。同时,为引导配建车位用于解决瞬时集中的临时停放需求,提出中学、综合医院、专科医院等建筑物临时接送车位设置和鼓励增设的要求,增设临时接送车位部分可以计入建筑物配建停车泊位总数。
采写:南都记者 莫郅骅 通讯员 穗规资宣
出品:南都广州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