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回眸港澳自由行20年:

“双向消费”逐年走俏,深港“反向代购”实现大逆转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7月29日        版次:GA07    作者:刘红豆 陈灿荣 谭俊凤

  2003年7月28日,中央政府推出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

  琳琅满目的香港商品。

  2003年,雷镇海在香港拍照留念。 受访者供图

  今年是内地开放港澳自由行的第二十年。2003年7月28日,为了支持香港应对非典疫情的冲击,发展经济、提振旅游业,中央政府推出了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首批试点广东东莞、中山、江门、佛山4个城市。同年9月扩大到北上广深和珠海。此后几年,“自由行”逐步扩大到内地49个城市。

  20年前,香港铜锣湾斑斓的SOGO百货,内地游客们匆匆忙忙从地铁站涌出,将热衷于追逐的时髦“港货”,规规整整地在行李箱中布局。

  20年后,深圳开往香港方向的地铁上,挤满了在盒马购买打折蔬菜的香港阿叔与提着标配手信、网红美食的香港年轻人,深港“反向代购”的潮流已不知不觉蔚然成风。

  回首20年,对代购业来说早已是天上人间,两地消费变革正为时代变迁刻上与众不同的烙印和色彩。

  01 “港代”的20年:从兴起到落寞

  时间倒流回20年前。香港经济自2000年起开始表现疲弱。SARS疫情更严重打击香港零售业及旅游业,致失业率飙升。香港特区政府认为开放内地游客来港可帮助刺激香港一蹶不振的经济,挽回民心,遂派出代表与中央政府商讨相关计划。

  一切顺理成章,2003年夏天,“自由行”成行。正如所料,自由行政策对恢复因受到SARS疫情打击的香港经济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拉动了香港零售业、饮食、酒店等相关行业的恢复和发展。数据显示,2003年7月28日,第一期港澳自由行推出。当年到港的内地游客超过846万人次,相比1997年翻了近3.6倍。自2003年第3季以来,香港经济连续保持增长且有加速趋势,到2014年6月,香港零售额已经翻了一番。

  然而,这一扇打开的大门,也造就了许多时代特有的产物,一种名叫“水货客”的群体,不知不觉溜进了两地的消费市场。

  随着内地旅客逐年增加,人民币兑港币汇率不断升值,令香港货品相比之下更为便宜,除吸引一般旅客来到香港消费外,开始有内地人来港或香港本地居民购买货品运返内地转售,赚取差价,“水货客”便开始涌现。所谓水货即“平行进口”,是相对“行货”而言的货物出入口方式。

  长居在深圳的弥生(化名)曾有着5年的“走水”经历。奶粉、化妆品、奢侈品包包,作为兼职“走水”的散客,在鼎盛时期,弥生曾通过“走水”一日净利润达到3000元人民币左右,然而据弥生介绍,全职的水客单日则可以收入万元,这曾经是一个令人十分着迷的行业。“不少香港人以为上水的‘水货客’,大多是持港澳通行证的内地人,实际上很大部分是香港永久居民,以及拥有香港籍的‘新移民’。”弥生解释道。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一个专业的“水客”不是自己去零售店“左买一点,右买一点”。批量走水,需要每一个“水客”有着自己稳定的供货商。由供货商批量进货,然后把货品交给水客或者平台去销售,水客在这其中正是承担着一个“中间人”的角色。

  供货商的货品从哪里来?他们手中的货品是正品吗?其实不然。弥生表示,她所对接的供应商,是由供应商去日韩免税城采购正品,然后运送回香港,再由供应商联系内地水客去出售货品。香港作为自由港,有着独特的海外贸易优势,能够省去许多报关、上税的流程,是最佳的运送目的地。

  然而,每个水客的批发商不同,货品来源不同,有的是正品,有的是假货,许多水客选择坚持做正品生意、长线生意,稳定客源,选择定价较高的正品供货商,而因为缺乏官方监管,更多人则对接假货批发商,却以接近正品的价格在出售。

  弥生表示,对于曾经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对于香港的商品似乎有着一种说不清楚的“迷之信任”,进口、“港行”似乎意味着高品质、更放心,即便存在着缺乏监管、难以溯源、毫无保障等种种问题,依旧会盲目认为代购产品要比国货略胜一筹,性价比也高。

  然而弥生始终都知道,自己与其他水客头上始终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野生”的交易始终游走在危险边缘。果然,在2015年,相关政策收紧,两地政府开始打击水货。当时深圳户籍人员过港次数从“一签多行”被调整为“一周一行”。2019年,《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加之近两年疫情打击,许多水货客们都不得不着手寻找新的出路,大多数华强北背包客也纷纷四散,梦醒时刻终是来临。

  “当国货强起来了,那才真是水货客们的灾难,消费者都不热衷购买进口商品了,自然没有代购存在的必要了。”弥生表示,现在的情况是,香港代购好像不“香”了,水客们也很难再像从前一样批量“走水”了。

  随着电商,海淘的兴起,内地的消费者可以轻而易举买到全世界的商品。她的客户曾反馈,“我看了一下抖音直播间,也不用这么贵啊。”如今,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货也已经变得很有竞争力,“我自己都愿意去李佳琦的直播间买东西,淘点价格美丽的国产美妆,多香啊。”弥生说。  

  02 舌尖上的“反向代购”:有需求就有市场

  “谁会想到,抢在海关前面消灭港代的,竟然是鲍师傅、一点点和周黑鸭。”2023年年初,香港与内地的消费潮流逐渐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大逆转。一顿来自维多利亚港的精美下午茶或者一台同样来自那里的苹果手机已经不再炙手可热。疫情三年过后,香港代购发家神话幻灭,但得益于开放的“自由行”,一种由“吃货”们掀起的“反向代购”正在悄然兴起,并开始渐成规模。

  “在香港喝到一点点咯!”“笑发财了,深圳到香港的地铁上一车鲍师傅。”……社交软件上,一条只有八个字的“一点点代购回香港”的帖子,不到一天的时间,就有2000+人遥相呼应。网上发帖、微信聊天下单、实时更新定位,“反向代购”可以让香港居民最快两个小时喝到来自深圳的奶茶、吃到内地特有的点心。

  然而,南都、N视频记者发现,大多数反向代购者并不是职业代购,而是因为工作、生活等原因需要经常往返于深港两地的普通人。最开始他们只是帮助家人或朋友在深圳买一些糕点、奶茶带入香港,后来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此类需求持续增加后,才萌生“不想空手跑一趟”的想法。

  25岁的花花(化名)就是其中的一员。花花是一名普通的深圳“打工人”,因为从事外贸展会工作,如果香港有展会工作,她便会在短时间内时常往返于深港两地。一次偶然的机会,香港朋友托她从深圳带一些深圳网红点心到香港,从那时开始,她便萌生了做“反向代购”的想法。

  据花花介绍,反向代购的每单跑腿费其实是按照商品价格来划定的,满50元以上收10块-15块的代购费,超过100元以上就收20%代购费,天气炎热,花花会直接美团外卖下单送到口岸,再自己人肉背到香港。“香港多是30块钱以上一杯的奶茶,而一点点只要十几块,口味还多种多样。”花花说,即使加入了跑腿费,两地的价格差也足以让香港人愿意为深圳人的代购服务付费。

  “而且,香港美食很好吃,但跟深圳美食比起来还是比较单一。”花花补充道,香港人祖籍多在内地,两地的饮食文化同根同源,内地丰富又物美价廉的美食对于他们而言自然充满吸引力。

  曾经的深圳河,不仅是香港与深圳地理上的界碑,也是数码消费品价格的分界线,如今,这条河却成为了香港人的美食“黄金水道”。喜茶、木屋烧烤、太二酸菜鱼……这些跨过深圳河的食物,让香港食客们拥有了保持中产生活水准的“廉价船票”。如今,经过跑腿人的细心安排,“反向代购”的每一单都能实现无缝对接。

  正如曾经水货客风靡香港时香港居民对物价上涨的担忧,如今,网络上已经有人开始担心网红美食因为热销香港而涨价。一位网友在深港反向代购的新闻下评论道:“鲍师傅,你可不要涨价哦,你要保持初心。”

  “即使美食不会涨价,但也架不住他们把门店开到香港、澳门。”花花表示,虽然看起来收入可观,但这不是一门长远的生意,所以“佛系代代”就好。如今,鲍师傅的第一家澳门门店已经开业,花花认为,不久之后像鲍师傅、喜茶等这类连锁品牌肯定会在香港开店,港澳与内地加速交流,消费领域、消费习惯上的互动与互通也会日益丰富。  

  03 蔓延的热情:当消费成为融合的催生剂

  从深圳的香港美食“反向代购”,让港人领略到价差之下的快乐。近几个月,社交媒体上有关“香港人周末攻占深圳计划”等另类“攻略”不断,港人主动来到深圳“逛购消费”已逐年走俏。从内地去香港“血拼”,到深圳正在成为越来越多港人休闲娱乐消费的目的地,内地与香港居民的消费习惯正在走向“双向奔赴”。

  第33届香港书展日前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开幕,有关深圳旅游文化攻略的书籍一举冲上了书展畅销书榜单第二名。这让参展商也颇感意外,却最直观地反映出,眼下的深圳在港人眼中到底有多“火”。

  “从‘港代’到深港‘反向代购’再到两地的‘双向消费’,表面上看是一种消费模式和购买行为的改变,实质上是内地与香港不断融合发展的结果,更是国产商品市场质量、硬实力的提升的展现。”暨南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导王鹏认为,近些年来,内地在不断加强相关的市场监管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商品质量的同时,更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业态。与此同时,内地电子商务平台和购物模式已和世界接轨甚至保持世界领先,“正是这样的变化让‘水客群体’渐渐消失,反而一些香港居民对于内地的产品比较有兴趣,而且购买的欲望也比较高。”王鹏表示。

  从“反向代购”到“双向消费”更植根于粤港澳大湾区发达便利的交通网络。花花表示,现在自己从深圳的公司去往香港一趟,只需要花费一个小时的时间。1月15日,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恢复运营,从香港西九龙出发到深圳福田最短只需要14分钟,到深圳北站只需18分钟,到广州南站需要40分钟,一个半小时左右就可以到广州市中心的广州东站。7月1日,“港车北上”正式实施,港人实现了“踩一脚油门就能到广东”。此外,深圳、广州、香港目前已经实现了跨城扫码乘车、互联互认,三地市民一码在手,就能实现三地畅行……“粤港两地早已结为一体,早就是‘青梅竹马’了。”花花表示。

  内地向南,香港向北。“自由行”嫁接起两地便利交往的桥梁,港人北上消费、争相在深圳网红景点打卡的同时,内地人南下去香港看书展、消费旅游也是寻常事。近年来,两地加速交流融合,不断出台新政策新举措,而双向消费的推动力,更令深港两地民生领域的互补性与互通性大大增强,成就两地“双向奔赴”的全新篇章。

  故事

  广州市民眼里的自由行二十年:

  从疯狂“买买买”,到休闲离岛游

  内地居民赴港“自由行”实施二十年来,内地及香港的民众对彼此的了解越来越深。从最初到香港疯狂购物,到如今去香港逛展、看演唱会;从大巴车到现在水陆空多种出行方式……来自广州的雷镇海自2003年来多次往返香港,如今翻看老相册,回忆满满。  

  从“飞翼船”到高铁飞机  

  时间倒转二十年,雷镇海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自由行开通后,他经常前往香港出差及探亲,如今翻看当年在香港拍摄的照片,他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当时第一次去到香港的感受。

  “2003年的时候过关到香港后,就会感叹,哇,这才是国际大都市,到处是高楼大厦,人山人海,商品种类也丰富多样,可以体验好多新奇的东西。第一次去我们还赶上了王菲的演唱会,真的好精彩,”回忆起当时的经历,雷镇海侃侃而谈。

  然而当时往返两地并没有现在方便。早期去香港一般是乘坐大巴车,单程就要几个小时的时间,往返非常辛苦。雷镇海祖籍台山,他的爷爷奶奶及叔叔阿姨一直在香港生活,早年探亲也并非易事。

  “那个时候我奶奶他们回来探亲通常会坐一种‘飞翼船’,据说是一种很高速的船。他们乘船到达渡口再转乘大巴到家,回来一次要花上大半天甚至一天的时间,一般晚上才会到。”雷镇海回忆道。

  如今往返香港就方便多了,有多种交通方式可供选择,高铁、渡轮、飞机等等。随着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恢复开行,从广州南站乘高铁最快45分钟就可以抵达香港,从深圳的福田站、深圳北站更是最快14分钟就能抵达香港西九龙。

  今年5月,广州琶洲港澳客运口岸正式开通,从广州城区坐船两小时可直达香港。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开车只需要45分钟就可以从广东珠海到达香港,大大缩短了内地到香港的时间。雷镇海表示自己会优先选择高铁出行,因为班次多、速度更快,时间也更容易自己把握。  

  从单向输入到互惠互利  

  谈及当年去香港做得最多的事情,雷镇海表示“买买买”是重头戏。“以前去香港我一天起码走两三万步,就是为了去购物,买衣服、眼镜、手机、相机等等,这样一天下来会觉得又忙又累。”跟过去相比,他表示现在去香港更多是为了休闲放松,“现在我去香港更多会约朋友喝茶,去迪士尼、离岛游、登山徒步等等,去感受香港的自然风光。”

  不仅是雷镇海自己,他在香港的亲戚朋友们对于内地日新月异的发展也深有感触。回忆起童年,雷镇海表示最开心的时候就是香港的亲戚回来探亲的时候带很多礼物,比如香港的漂亮衣服和美食等,而如今,他们回来一趟会从内地带很多东西回香港。

  “以前他们难得回来一次,我们看到他们带来的没见过的东西就会很兴奋。现在他们回来一趟会大包小包带很多东西回去香港。比如我阿姨,她还想带只鸡回去,但是因为新鲜的鸡不能过海关,所以她就煮熟了再带过去。”雷镇海笑着说。

  雷镇海从事房地产行业多年,在这个领域他更加感受到了两地的发展变化。二十年前,他经常前往香港学习、招商,将香港的先进经验带到内地。近几年来,他发觉香港和内地在商业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而且内地的餐饮及零售业等可能选择更加丰富多样。他认为这样的发展融合与两地商家及民众间的互相交流是密切相关的。

  “现在我很多香港的亲戚朋友会回来内地消费,比如去深圳或者珠海。以前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先进的经验以及国际视野等,所以很多东西是单向输入给内地的,但是经过二十年的发展融合,内地和香港之间是互惠互利的。”雷镇海感慨道。  

  从“老一辈”到“下一代”  

  虽然爷爷奶奶那一辈的亲人都在香港生活,从小聚少离多,但是雷镇海表示亲情并没有因为距离而淡化。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根同源、民俗相近,这是促进交流的桥梁和纽带。

  “很多祖辈当年在香港生活,两地同根同源,所以文化方面没有很大差别。而且现在我很多在香港的亲戚朋友也使用微信,他们会浏览内地的新闻,所以他们对内地的发展变化是很了解认同的。”雷镇海表示。

  如今人到中年,雷镇海也已组建了自己的家庭,并有了一个可爱的孩子。他表示有机会也要多带孩子去香港看看,感受下不同的人文风景。

  “我儿子五岁了,他从小就很喜欢火车和地铁这些,我买了香港的地铁模型给他。如果有机会全家去香港玩,一定带他去乘坐香港地铁,让他感受下跟广州地铁不一样的地方。另外我们也想带他去游乐园或者离岛游玩,让他体验不同的风景,感受内地和香港的不同之处。”谈起孩子雷镇海笑得一脸幸福。  

  久别重逢,香港会越来越好  

  疫情三年极大地影响了内地与香港的人员往来。今年2月6日零时起,全面恢复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访港人数大幅攀升,人流、物流日渐繁盛,香港也进一步融入了大湾区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雷镇海表示,香港就像是大湾区里的“老大哥”,无论是经济、文化还是国际视野等各个方面都走在前列。“作为一个市民来说,我们都希望是百花齐放。在大湾区里面各个城市都做得好好的,但是每个城市也有自己的独特性。我相信只要大家都做好,整个大湾区的未来一定是明天会更好。”

  2023年是内地居民赴港澳个人游开通20周年,风光旖旎、文化多元、热情友好的香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老友与新朋。香港这颗东方明珠将以更新的姿态、更新的气象,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统筹:柯晓明

  采写/视频:南都、N视频记者 刘红豆 谭俊凤

  摄影/摄像:南都、N视频记者 陈灿荣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