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到:

食客呼“踩雷”餐馆称遇“霸王餐”别让“达人探店”带偏味蕾

业内称探店有望打造千亿产业,但虚假宣传等问题随之出现,法规明确广告需明示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7月26日        版次:GA12    作者:易福红

  出门上哪儿吃?刷刷短视频看推荐——近些年,伴随短视频平台快速发展,各类博主探店类视频风靡网络,成了消费者“种草”“拔草”的重要参考。截至目前,某视频平台上,“探店”相关话题短视频播放量已超2000亿次。

  然而,在“达人探店”这一新业态兴起的同时,夸大宣传、虚假宣传等问题也随之出现。流量的骤然来袭,不可避免裹挟着争议。“探店”,究竟是恰逢其时,还是昙花一现?

  网络热词

  话你知

  “探店”

  顾名思义,就是指某消费个体去商家实体,对产品、店内环境及服务特色进行考察,有一定初步了解后通过拍照发帖或视频直播等方式,结合自己的评价分享给大众。

  “种草”

  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使其感兴趣或喜欢。

  “拔草”

  消除购买欲望。

  “恰烂饭”

  又称“恰烂钱”,多指网络博主接一些虚假宣传或者有损口碑的广告赚取“黑心钱”。

  现象

  “探店”有望打造千亿产业

  天眼查数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新经济下2022新职业百景图》,梳理了2019-2021年涌现出的百余个新职业,显示小众爱好逐渐成为大众产业。其中,就包括社交平台上的“探店博主”。

  所谓“探店”,顾名思义,其实就是指某消费个体去商家实体,对商家产品、店内环境及服务特色进行考察,有一定初步了解后通过拍照发帖或视频直播等方式,结合自己的评价分享给大众。

  目前,“探店”在生活领域“百花齐放”,常见的有“美食+探店”“购物+探店”“民宿+探店”等内容。在各社交平台上,这一题材都颇受欢迎。截至目前,小红书平台上已有超过百万篇探店笔记,且搜索量呈增加态势。有业内人士指出,“探店”有望打造千亿产业。

  “各类短视频平台就像是‘百科全书’,美食、民宿、服饰等类别都能找到相应的探店博主。”90后美食爱好者陈冰洁说,“一些美食探店博主和商家合作,还会在短视频里附上消费券链接,比线下直接消费优惠不少。现在每到周末,我都会跟着各种探店视频去尝试新店。”

  某视频平台探店数据显示,2022年,探店视频达11亿个。去年,有72%的入驻商家发布过达人撮合需求。商家通过平台发布商单507.11万个,同比增长623.12%。探店达人短视频为商家增收295亿元,同比增长737%。

  从小众爱好变成大众产业,“探店”的商业本质在于通过他人现场体验分享的内容,让受众能够先有消费的体验,产生消费的动机和需求,最终推动用户行动起来到店消费。从某种程度来说,这是一个从线上“种草”(泛指把一样事物推荐给另一个人)延续到线下消费的典型场景。若想分享探店笔记,必须去到线下实体消费,才有干货可以分享。这一过程,恰恰与疫情影响下诸多实体商业所期待的不谋而合,既能将消费者从线上引入线下,又加强了与消费者之间的有效互动。

  问题

  探店博主“恰烂饭”食客大喊“踩雷”

  探店经济的兴起让电商触角伸向本地生活,带动线下消费进一步走俏。然而,这种新的经济业态也催生了一些新问题。

  最近,上海的王先生在网络某平台刷到一家高端饭店的探店短视频,号称花费700多元就可以“打卡”高端海鲜自助餐,波士顿龙虾、鲍鱼、牡丹虾等食材无限量供应,还有一对一的“管家式服务”。

  心动的王先生按照探店博主的推荐来到店里消费,却发现视频里诱人的牡丹虾、鳌虾压根就没有,帝王蟹和波士顿龙虾也是大大缩水,只有一些“边角料”限量供应,一对一的高质量服务更是不存在,下个单都要等很久。

  用餐体验与博主宣传的内容严重不符,王先生觉得店家有虚假宣传的嫌疑,就到点评软件里搜了搜。搜索结果显示,只有前几页是一些美食博主的好评,后面都是消费者在用餐后给出的差评,并声称探店博主“恰烂饭”(又称“恰烂钱”,多指网络博主接一些虚假宣传或者有损口碑的广告赚取“黑心钱”)令自己上当。

  活跃在某社交平台的网友“momo”是一名美食爱好者,有一段时间,她经常刷到同城的美食探店视频,里面的菜色极其诱人,博主的推荐语也是很有“煽动性”。于是,她便跟随探店博主的脚步去尝试新的餐厅。

  “吃了几次下来,我发现除了原本就生意很好的老店之外,其他基本都会‘踩雷’。”这位网友表示,时间长了,她总结出这些探店视频都有着相似的套路:每个视频的滤镜都很重、色差巨大,博主的表情很夸张,文案也存在夸大描述的现象。

  在福州从事网红孵化相关行业的陈女士说,一些美食探店视频不需要本人出镜,只需要对餐厅菜品进行拍摄,再加上后期博主的解说配音就可以剪辑成片。因此,有些博主因为行程较满或者图省事,都是由店家直接准备好图片和视频找博主谈合作,价格谈拢以后,由博主以亲身探店的口吻来发布视频,“其实这些店他们自己压根就没有去过”。

  探店博主小雪介绍,探店博主和商家的商业合作模式一般分为几类:一是商家邀请博主,为其提供免费的餐饮服务,博主体验后在平台发布探店内容,并附上门店的位置标签吸引消费者;二是商家向博主支付一定费用,按照商家要求拍摄、发布探店内容;三是在博主推出的探店视频中附上商家的消费券、优惠套餐等链接,根据平台用户下单情况,给予博主相应提成。“在商业化导向驱使下,一些探店博主不顾商品本身的品质,收了钱就做推广,确实影响了消费者的体验。”小雪说。

  一些商家也苦不堪言 曾遭遇“霸王餐”

  消费者“探”到的商家质量良莠不齐,一些商家也表示苦不堪言。重庆市一家餐饮店老板说,自家店铺开在居民楼里,最初是一名探店博主自发探店,带火了馆子。

  之后,越来越多探店博主来店里拍视频,“短视频火了对我们来说既有好处,也有烦恼。有些博主一拍视频就耗上大半天,影响其他客人用餐。还有的博主强行要求商业合作,吃‘霸王餐’。”这名老板说,但囿于维权流程复杂,即便遇到这种情况,商家也多选择息事宁人。

  “探店模式通常可分为‘合作探店’和‘自由探店’,部分博主以帮忙宣传推介为由主动上门,属于自由探店。”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廖怀学在接受采访时说,“自由探店的博主理应自费购买餐饮服务,如果探店博主利用自身流量要求商家为其提供无偿服务、索要贵重食材等,可能涉嫌违法。”

  此外,自媒体平台也数次爆出某些博主以为商家进行视频宣传为由,要求商家为其免单,有些则以欲发布不实视频为由向商家索要财物。北京汇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子菲表示,这种行为本质上均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威胁、恐吓的形式逼迫商家为其提供财物,恐涉嫌敲诈勒索罪。

  除了探店博主对餐厅进行不切实际的“花式”夸赞,还有一种则是一些探店博主对商家进行恶意点评,发布失实、不当言论,造成商家名誉受损,导致营业额下降。

  “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认定侵害商家名誉权,但出现类似情况相对难界定。”北京汇都律师事务所律师刘子菲解释说,因为探店博主也是消费者身份,其有权就真实感受发表客观、真实的言论,这也是言论自由权利的体现。“如果其发表的内容严重失实,并具有侮辱、严重贬损的性质,给商家造成损失,可能就需要承担侵权行为引发的法律后果。”

  监管

  达人探店视频未标注“广告”被罚款

  业内人士认为,各类探店乱象频出,折射出对这一新兴业态进行审慎监管的必要性。

  “相关部门应制定必要法律法规,明确探店博主的职责和义务,规范商业合作行为。同时,加强行业自律组织建设。探店博主可以自发组成行业协会或组织,制定行业规范和准则,推动行业形成自律。博主也应共同努力,摒弃不真实、夸大宣传的行为,提倡诚信、客观态度,确保所发布的内容真实可靠。”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副研究员洪勇说。

  规范探店行为,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定正逐步完善。《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提出,通过知识介绍、体验分享、消费测评等形式推销视频或者服务,并附加购物链接等购买方式的,广告发布者应当显著表明“广告”。

  近日,某公司发布的达人探店短视频,因未标明“广告”,被湖北黄石市场监管部门开出1万元罚单,成为全国首起达人探店违法违规被处罚的案例。据黄石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相关人员介绍,湖北某咨询有限公司是某社交平台授权服务商,在与相关商户签订推广协议后,寻找“达人”为商家拍摄多条相关探店营销视频,并附加带货链接后进行发布。由于未标明“广告”字样,构成了发布不具有可识别性广告的行为,依据广告法和《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的规定,依法给予该公司行政处罚。

  记者近日在几个社交平台搜索“探店”关键字后发现,大量附有购买链接的视频均在显著位置标注了“广告”字样,或附有“纯广告推荐探店”等说明。但仍有一些附有商品链接的探店视频未标明“广告”,还有的博主通过在评论区发布链接等方式进行规避。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提醒,如果探店博主正常发表个人消费体验,并未进行任何足以干扰判断的利益交换行为,可以不认定为广告,但如果探店视频同时附上链接实现了跳转购买,则属于互联网广告,发布者必须标明“广告”字样,否则将涉嫌违法。

  探店虚假宣传须担责 平台加大治理力度

  “解决探店乱象,首先需要探店博主增强法律意识,不能一味向‘钱’看,而要对自己发布的内容负责,保证真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指出,当探店视频以广告形式分享时,发布者相当于广告代言人,如果使用了不实内容或故意配合商家进行虚假宣传,如瞒报价格、夸大功效、虚构使用条件等,则涉嫌违反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不仅商家要承担虚假宣传的法律责任,探店博主在明知和应当知道宣传内容虚假时,也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对于一些博主强行“求合作”等行为,陈音江提醒,如果故意以虚假评价、恶意差评或自身粉丝流量等作为筹码向商家索取好处,则可能涉嫌侵犯商家名誉权,重则还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相关平台也在加大治理力度。某视频平台探店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以来,针对“虚假宣传”“以差评勒索吃霸王餐”“不正当竞争”“虚假探店”等违规行为,平台处置虚假宣传违规视频182万条、违规账号60万个。此外,平台先后推出《探店行为倡议书》《生活服务探店规范》,呼吁商家达人在合作过程中真实宣传诚信合作,共同营造健康的探店环境;上线治理与判责能力,保障相关探店规范实施落地。

  “短视频平台是探店博主发布分享的重要入口,理应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平台应严格划分商业广告和个人探店界限,提供典型违规场景和相应处罚以供博主参考。另外,应定期对平台内探店‘种草’类内容进行抽查,对于以个人探店和真实体验为宣传噱头、实则属于商业广告的内容,给予警告、下架视频、账号降级、封禁投稿等处罚。”廖怀学说。

  整合:易福红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中新社 法治日报 澎湃新闻 都市快报等

手机看报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