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子元器件的京东”AI成色被质疑

云汉芯城IPO再遭深交所17连问,业务真实性被重点关注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7月22日        版次:GA15    作者:缪凌云

  近日,正在IPO阶段的云汉芯城,继前次被问询28个问题后,二次问询再遭深交所17连问。两次问询中深交所均对云汉芯城业务的真实性进行了重点关注,如在二次问询的17个问题,约有10个与此相关,这一情形并不常见。

  深交所追问企业“科技”属性  

  云汉芯城(上海)互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汉芯城”)的自我定位为“一家电子元器件分销与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创新型高新技术企业”,重点聚焦电子制造产业中小批量电子元器件研发、生产、采购需求。

  公司主营业务简单来说就是自建自营的电子元器件B2B线上商城。2018年,云汉芯城总裁刘云锋曾提出“我们的目标是电子元器件行业的‘京东’”。

  云汉芯城此番上市目标为创业板,其对于自身“科技创新”特征,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科技创新特征主要体现于利用信息技术对信息系统/模块的应用开发和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

  不过,深交所对公司的“科技”属性进行了连续追问,在前次问询中要求公司“补充说明‘主要技术’的定义,11项主要技术是否为行业通用技术”,在二次问询时更是直接要求公司“以平实易懂的语言描述发行人‘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载体”,“进一步说明发行人的核心竞争力、发行人的创新相关情况、发行人是否属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

  梳理云汉芯城的描述可以看到,其“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载体本质就是它的线上商场及背后的相关支持技术,公司在《二次问询函回复》中称,能够利用大数据技术等技术方法,实现对上亿级别原始源数据的自动化清洗、标准化加工和批量更新等处理。

  “上亿级别原始数据处理技术”与京东、淘宝这些大型互联网平台相比,显然算不得“先进”。当然,公司比较的对象为同样垂直于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华强电子网”,并提出了四个体现“技术先进性”的细节,包括千万级在售商品(SKU)自动定价能力、紧缺进口物料替代型号查找能力、表单配齐率、搜索结果反馈质量。

  不过,除了技术维度的考量外,出现如此差异,可能是因为经营模式、经营策略不同。

  数据显示,近年来,云汉芯城终端客户的占比约为60%,分销商约为40%,而华强电子网终端客户占比约80%至90%;云汉芯城单个订单平均金额显著低于华强电子网,订单数量则显著高于后者。

  有分析师表示,云汉芯城更加注重于满足中长尾客户的一站式购买需求,产品覆盖率更高,而华强电子网则侧重于对于有限型号或紧缺物料的采购和销售,毛利率显著占优。“经营策略的区别,亦可能导致双方在服务模式、搜索技术关注中心存在差异”。

  从市场反馈来看,2022年,云汉芯城实现营业收入43.33亿元,同比增长12.97%;华强电子网实现营收37.15亿元,同比增长23.05%。云汉芯城毛利率为12.28%,华强电子网为17.83%。  

  业务真实性被追问,客单价表述矛盾  

  对比两份《问询函》可以看到,深交所在二次问询时从多个角度对云汉芯城业务的真实性进行了追问,包括客户结构、现金流状况、回款模式、销售人员数量等。而在公司回复后,尚存在一些疑点,特别是对于客单价的表述,存在诸多矛盾之处。

  据《二次问询函回复》披露,公司2020年、2021年、2022年客单价分别为5.84万元、9.52万元、8.09万元,2022年同比下降15.02%。

  然而,在该回复中,却多次出现“客单价呈现增长趋势”“公司的交易客户数量、客单价、订单数、单笔订单金额都呈现了快速增长”之类表述。

  反倒是华强电子网报告期内客单价分别为37.2万元、79.45万元、93.12万元,逐年增加。

  不止于此,《招股书》称,云汉芯城2022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较快,原因之一是“工业、汽车、新能源等下游应用领域景气度较高”。另据《二次问询函回复》,公司下游应用近七成产品为工业电子、汽车电子行业。

  云汉芯城同时强调,2022年,工业、汽车、通信等下游应用领域需求相对较为旺盛,相关领域的研发、设计、生产需求相对稳定,部分品类甚至出现了结构性缺货行情。

  但在此情形下,公司存量客户客单价反而同比下降了18.43%,降幅甚至高于整体水平。

  南都记者同时注意到,2020年至2022年,云汉芯城客单价100万元以上的客户中,存量客户收入占比、数量占比均接近或超过90%。其中,2020年、2021年、2022年,发行人大客户营收增长中,存量客户均贡献了超过80%的份额,大客户的交易稳定性较高。

  然而,公司近三年前五大客户又无一相同,呈现大客户稳定性强但“超级大客户”稳定性极差的特征。  

  借款减少,财务费用不降反增  

  云汉芯城的现金流及偿债能力是被问询的另一个重点。

  2020年、2021年,2022年,云汉芯城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24亿元、1.53亿元、1.24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0.68亿元、-0.51亿元、1.88亿元,存在一定滞后性。

  公司对此的解释为经营模式导致的销售端和供应端账期错配,以及近年营收规模快速增长导致存货大幅增长和账期错配加剧所致。同时,对于2022年经营现金流的大幅改善,公司解释为“已经形成良性循环,回款情况良好”。

  为了解决账期错配带来的资金压力,2021年,云汉芯城的有息负债从2020年的0.56亿元上涨至2.6亿元,2022年,因“回款情况良好,公司已逐渐形成良性循环”,同时“公司业务规模增速有所放缓”,期末有息负债余额下降为2.4亿元。

  然而,在有息负债余额降低的同时,云汉芯城2022年财务费用却攀升至0.3亿元,同比上涨57.89%。其中利息支出为0.12亿元,同比大增273.36%。

  究其原因,《二次问询函回复》显示,报告期内,云汉芯城近3年的平均银行借款规模分别为0.54亿元、0.85亿元、3.53亿元,增长明显。

  为何期内平均银行借款规模上升,期末有息负债余额却降低?两组数据出现差异的可能性之一为2022年临近期末,偿还了较多银行借款。不过结合《招股书》“发行人下游客户以国内生产制造企业为主,公司根据其信用情况通常给予1-3个月的付款账期”,又不易解释为何临近期末才大量偿付银行借款。  

  采写:南都记者 缪凌云

  【欢迎爆料】IPO、上市公司相关新闻线索欢迎发送至邮箱:ndshly@163.com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