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水有妙计,河涌变形记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7月18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广州市民郭先生住在南沙区南沙街道一居民小区,小区外有一条十多米宽的“金洲涌”,河涌两岸修建了漂亮的滨水步道,种有大量绿植。郭先生和附近居民对媒体表示,“大家每天从窗外就能看到绿绿的河涌,下楼就能在步道上散散步,蛮惬意的。”

  然而,在过去,这条小河涌一度让附近居民困扰不已。

  在南沙市民中,金洲涌有较高的知晓率。因为其位置重要,全长6838米,东接虎门水道,西通蕉门河,承担着该片区的防洪排涝功能。此外,其两岸为南沙街的中心区域和核心地带,人口密度较大,居民小区、商业广场等排水单元数量多达39个。河涌水环境如何,直接关系到区域人居环境的水平。

  此前但凡提到金洲涌,沿岸居民都会不约而同皱起眉头,“最好别遇上下雨天气”。因为一下大雨,河涌总会冒出黑臭污水。当年南都记者曾经实地走访,刚到岸边就闻到了浓烈的臭味。观察水体,则呈乌黑色,水面上还有白色浮沫等杂质……在记者走访期间,周边居民表达了改造金洲涌水体的迫切愿望。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南沙区启动了金洲涌综合整治攻坚行动。黑臭的小河涌现已华丽变身,过去需要掩鼻而过,现在其两岸转而成为人们休闲、赏景的绝佳场所。金洲涌的变身只是南沙通过构建完善基层治水责任体系、实现高效治水的一个缩影。

  作为传统水乡,南沙区辖内河网与自然水体密布,全区共有外江河道14条、内河涌325条。在如此复杂的河网水系下,若想实现全面的源头治理,南沙区唯有紧盯“基层治水”这一关键环节,充分整合资源,打造全覆盖基层治水考核机制,组织全面构建基层治水责任体系。近年来,南沙区正是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通过各级河湖长靠前履职和各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不断创新水工程建设模式,切实提升基层治水效能,让辖区水质得到了全面改善。

  不论治水还是城市管理,都牵涉到很多细节,对此需要精准聚焦问题,拿出绣花功夫,才能收到扎实的成效。

  以金洲涌来论,虽然只是一条几公里长的河涌,但下手治理则会牵涉不少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充满挑战。河涌硬件不过关、管网修复时间长……这些问题已让人挠头,但只要舍得投入、创新方案,相对而言仍然容易解决。与此相比,39个排水单元普遍存在较严重的错混接、污水管网破损渗漏等问题,督促排水单元及时对照问题进行修缮和整改,更需要恒心和耐心,也是对以河湖长制为抓手的基层治水体系的考验。

  事实证明,南沙治水的体系完善、成效显著。

  近日,广州市河长制办公室公布了11个区2022年度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结果,南沙区再度获评考核优秀。据了解,南沙区自2019年河长制考核开始,连续四年获评考核优秀,且成绩稳定在全市前二。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人民群众对此有较高期待。这种期待需要高度关注,并及时给予呼应和满足。面对百姓呼声,如何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为民办实事?金洲涌的华丽变身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标本。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