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号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3D示意图。 来源:CNN
美国深海潜水器“泰坦”号。 新华社发
1912年,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邮轮“泰坦尼克”号开始了它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航行。
111年后,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途中失踪的美国深海潜水器“泰坦”号,在沉船地点附近发生灾难性内爆,5名乘员全部丧生。“泰坦”号深潜器尾椎在海底被发现时,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足500米。
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曾说,“人类独有的弱点,傲慢、自负和贪婪,将他们征服自然的雄心碾得粉碎。我想再现这艘巨轮具有浓重悲剧色彩的死亡之旅,也想展示它短暂而又壮观的生命历程。”面对111年后相似的灾难,卡梅隆则再次表示,“两起超现实的悲剧之所以发生,都是对警告置若罔闻而导致的。”
回溯“泰坦”号内爆的整个经历,其背后新兴、没有规则限制的深海探险行业逐渐浮现在大众眼前。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教授于鹏垚在接受南都、N视频采访时提到,导致潜水艇发生内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潜水艇材料强度不足、设计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内爆发生。在此之前,“泰坦”号所属的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就曾因其潜水艇的设计、质量、安全等问题遭受过质疑。
致命之旅
下潜后解体,特征符合“灾难性内爆”
当地时间6月18日,“泰坦”号深海潜水器开始了它最新一次对“泰坦尼克”号残骸的探险。
这艘深海潜水器是美国海底勘探公司“海洋之门”为一项旅游观光项目所设计,该项目可带领游客在海底参观“泰坦尼克”号残骸。该潜水器可下潜至水下4000米。参与这次“泰坦尼克”号探险行程的游客,每人需支付25万美元的费用,盈利部分用于对“泰坦尼克”号的研究。
英国探险家哈丁一行5人,从加拿大纽芬兰的圣约翰斯出发,乘坐“极地王子号”破冰船,航行到达位于北大西洋的“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水域。他们计划于18日8时下潜,如果一切顺利,“泰坦”号潜水器会在母船的协助下,于当日15时重新浮出水面。然而,随着时间流逝,“泰坦”号在下潜1小时45分钟后,与母船失去联系。
在船员失去联系后,美国海岸警卫队于18日下午接到了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的求助电话。此后,美国和加拿大两国海岸警卫队派遣飞机和船只,动用声呐浮标等设备,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科德角以东大约1450公里的海域展开搜寻。
大批救援人员搜寻数日后,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约翰·梅杰于6月22日宣布,确认“泰坦”号在水下解体,特征符合“灾难性内爆”。梅杰称,海底环境极为恶劣复杂,搜救人员使用遥控探测器在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远的海底发现5块深潜器的破碎部件,这些碎片与深潜器发生灾难性爆炸的迹象相吻合。目前尚难以确定深潜器发生爆炸的时间。
此外,美国、加拿大等多国日前均表示,将对该事故展开调查。另有多位潜水专业人士表示,潜水器在设计和材料选择上存在问题。
“内爆是指物体在外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由于内部承受不住外部压力,而向内部坍塌或破裂的现象。”大连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副教授于鹏垚在接受南都、N视频采访时表示,导致潜水艇发生内爆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潜水艇材料强度不足、设计缺陷都可能导致“灾难性内爆”发生。
于鹏垚介绍,物体在海底潜得越深,其周围的水压也会越大。在水下3800米的海底,“泰坦尼克”号及其周围的一切都承受着比地面高390倍的压力。在海底发现的“泰坦”号深潜器尾椎,距离“泰坦尼克”号残骸不足500米。没有迹象显示“泰坦”号深潜器曾与“泰坦尼克”号残骸发生过碰撞。
“泰坦尼克号魔咒”
两起海难遇难者中有着惊人的联系
6月22日,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在其官方账号宣布,乘坐此次“泰坦”号的5位成员全部遇难。他们身份也由此受到关注。
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遇难的成员分别是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的首席执行官斯托克顿·拉什、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具有巴基斯坦和英国双重国籍的商人沙赫扎达·达乌德及其儿子苏莱曼、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
拉什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他的目标客户群体是“富有冒险精神”的富人群体,以及需要资金支持的科研人员,这次事故中的遇难者身份也正符合这一描述。
拉什于2009年创办了“海洋之门”公司,2021年,该公司开始提供“‘泰坦尼克’号之旅”,并将数十名付费乘客和研究人员送到了“泰坦尼克”号沉船遗址附近。拉什曾表示,该项目面向的客户群体和未来太空旅行的群体相同,即“喜欢冒险的富翁”。
而被外界惊呼为“泰坦尼克号魔咒”的是,拉什的妻子温迪·拉什,正是“泰坦尼克”号知名遇难者斯特劳斯夫妇的玄孙女。
据幸存者回忆,当年斯特劳斯夫妇拒绝了乘坐救生艇先行离开,二人最终手挽着胳膊站在“泰坦尼克”号甲板上,一起与船只沉入了大海之中。这对夫妇的故事也作为原型,被电影《泰坦尼克号》改编后拍摄制作成为影史上的经典一幕。
温迪·拉什的领英个人主页显示,她曾3次参与了“泰坦尼克”号残骸的考察工作,目前担任海洋之门勘探公司的通信主管一职。
法国探险家保罗-亨利·纳尔若莱同样也多次与“泰坦尼克”号近距离接触。今年77岁的纳尔若莱曾作为法国海军潜水员服役22年。退役后,他进入法国海洋研究所工作,并开始专门从事“泰坦尼克”号等沉船的研究工作。纳尔若莱曾在“泰坦尼克”号沉船附近潜水达到35次,并打捞回收了大约5500件沉船相关文物。文物包括了乘客个人物品和信件,这使得纳尔若莱成为了世界知名的“泰坦尼克”号研究专家。好莱坞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摄影片《泰坦尼克号》的灵感来源之一,就是看到了纳尔若莱拍摄的水下沉船照片。
英国探险家哈米什·哈丁同时具备了“喜欢冒险的富翁”和“研究人员”的身份。哈丁曾在香港读小学,并在香港通过电视观看了美国“阿波罗”号登月的画面,这也在他心中埋下了冒险的种子——他在成年后创办了一家航空公司,同时也完成了多项极限挑战,包括在48小时内完成飞越地球南北极、乘坐潜水艇深入马里亚纳海沟、乘坐商业火箭进入太空等。
沙赫扎达·达乌德父子则来自巴基斯坦最富有的家族之一——达乌德家族。沙赫扎达本人是巴基斯坦化学能源巨头恩格罗公司的副董事长。
泰坦尼克号“生意经”
残骸遭侵蚀渐消失,私企争推观光业务
“泰坦尼克”号曾是全球首屈一指的海上邮轮,号称“永不沉没”,于1912年4月10日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航向美国纽约,但在4月14日深夜撞上冰山,沉入大西洋的冰冷海水中,约1500人丧命,是史上最广为人知的海难。
1985年,探险家罗伯特·巴拉德带领的团队首次发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残骸。他们震惊于沉船的巨大规模,也看到了很多母亲和婴儿的鞋子,“它们看起来像是墓碑,提醒着世人,有1500名遇难者安息在这片海域。”
受到海水侵蚀等因素的影响,“泰坦尼克”号的残骸正在逐渐消失。有专家表示,船体一直在受到洋流和细菌的侵蚀,“泰坦尼克”号的消失“仅是时间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是出于科学研究还是其他目的,看到“泰坦尼克”号的机会都在与日俱减。不少私营公司由此推出参观业务。南都记者了解到,此次失联观光潜水器所属的海洋之门勘探公司就曾长期开拓“泰坦尼克”号探险业务。
2021年起,海洋之门通过收取费用,组织考古学家、海洋生物学家和所谓“任务专家”考察“泰坦尼克”号残骸。该公司表示,去年累计28人乘潜水器抵达“泰坦尼克”号残骸位置。此次行动是该计划开设以来第三次下潜,每位乘客需支付25万美元。
该公司表示,“泰坦”号比任何其他深潜潜水器重量更轻,其专门的实时船体健康监测系统,“提供了无与伦比的安全功能”,可在每次潜水过程中评估船体的完整性。
然而,海洋探险界却一直很担心“泰坦”号的安全性。电影《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震惊于这次潜艇事故与“泰坦尼克”号灾难的相似之处,“泰坦尼克”号船长多次被警告注意船前有冰,却仍在没有月光的夜晚全速驶入冰域,导致悲剧发生。
卡梅隆认为,“泰坦尼克”号与“泰坦”号的悲剧十分相似,同样都是警告被忽视,而且在同一地点发生,多国救援力量参与搜救,卡梅隆称“这实在令人震惊……太过于超现实”。他表示,一些具有影响力的业内人士甚至写信给这家公司,认为该公司是实验性质,不能商业观光载客。
据悉,大部分经营载人观光活动的潜水器,只探索水下500米以内的海底珊瑚礁等自然景观,而“泰坦尼克”号残骸在水下3800多米处。美国海洋技术学会下属载人潜水器委员会主席威尔·科嫩说,目前全球约有10艘深潜器设计能力达到这一下潜深度,其中只有“泰坦”号未经过美国海运局、欧洲DNV公司等第三方机构认证。
总部设在哥斯达黎加的潜航器业务咨询企业“深潜”公司总裁奥弗·凯特说,监管部门应该着力制定潜水器下潜方式、时间条件等操作规范,不过迄今没有任何国家政府就私人潜水器制造出台规范。
海洋技术学会会长贾斯廷·曼利也指出,“泰坦”号事故可能会促使监管强化,不过涉及茫茫海洋,尤其在公海领域,难以用统一规范加以管理。
回溯“泰坦”号内爆的整个经历,其背后新兴、没有规则限制的深海探险行业逐渐浮现在大众眼前。“因该事故牵涉多国,且深海潜水行业本身缺乏监管,整个调查将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美国海岸警卫队发言人约翰·梅杰6月22日表示。
曾经的中国幸存者
搭乘邮轮的6名华人劳工获救,被拍成纪录片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人类最难忘怀的公共记忆之一。尤其自电影《泰坦尼克号》于1998年在中国公映之后,这艘永沉海底的巨轮与中国人的真实关联被一缕缕捡起。
1912年4月10日,8名中国人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搭乘“泰坦尼克”号前往美国纽约。他们都是三等舱的乘客,职业是水手,其中6人都在那场震惊世界的船难中活了下来。历史档案资料显示,有5名中国乘客从甲板登上了救生船,另外有1名幸存者落入水中,并抓到了木板,约30分钟后被返回的救生艇救起。
这六个中国幸存者的故事,后来被英国纪录片导演罗飞拍成纪录片《六人》,并于2021年4月在中国院线上映。这段随着“泰坦尼克”号沉没而尘封了100多年的往事,开始被看见。他们所代表的一代华人劳工在海外遭受的不公,也引发更多关于种族不平等的关注和反思。
《六人》纪录片的导演罗飞曾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自2015年起,手中仅握有一份以英文字母串联拼写的中国乘客登船名单和幸存者名单资料的罗飞团队,开始极力寻找6名中国幸存者生前的蛛丝马迹,六人分别是Lee Bing、Ah Lam、Ling Hee、Chang Chip、Cheong Foo和Fang Lang。
不规范的英文拼写,背后可对应上百个汉语名字,这成了他们调查工作中最大的挑战。为此,他们走过4个国家24个城市,花了长达两年的时间。
转折点,来自于海量信息中的一个论坛留言。一位名叫Tom Fong的网友曾经留言讲述“泰坦尼克”号中国幸存者的故事。为此,研究团队通过该网友留下的账号名,大海捞针式发出了数十封邮件,幸运地在两周后得到了Tom Fong的回信:他名叫方国民,中国幸存者名单上的Fang Lang很可能就是他的父亲方荣山,而他们来自广东台山。
2018年,研究团队正式前往台山下川岛水洋村探访方荣山的族人,不少曾与方荣山有接触的亲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口证。随着更多的查证,研究团队最终发现,Fang Lang的行船卡资料截止到1920年9月,而同年同月正是方荣山入境美国的时间。种种迹象已表明,方荣山便是“泰坦尼克”号上幸存的中国人Fang Lang。
“没有合法的身份,没有固定的住所,甚至连名字都亦真亦假,随时冒着被遣返的风险,直到年过半百才渐渐安生,娶妻生子。但安稳的生活没能抚平他心底的不安,为了预防过去经历可能带来的麻烦,方荣山最终选择了将他与‘泰坦尼克’号的秘密封存。‘泰坦尼克’号,对于他们来说或许只是人生的小坎坷。”罗飞感言到。
罗飞曾表示,在西方国家,但凡家族中有人能与“泰坦尼克”号沾上一点边,都能成为人们展示炫耀的资本,可这六个中国幸存者和他们的后人则不然。在《六人》的策划和拍摄过程中,尽管摄制组多方争取,还是有两位幸存者的后人拒绝参与拍摄。
“我其实特别理解他们的顾虑。”罗飞说,“在我们查阅到的西方媒体历史报道中,有关中国幸存者的部分几乎全是负面的。这些谣言最终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担忧的种子,让他们担心同‘泰坦尼克’号扯上关系是可耻的”。
“沉默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我们至少能开始公开讨论它了,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但只有这样,所有问题才有被看到和解决的可能。”罗飞说。
当悲剧百年后再次发生,“泰坦”号上则无人幸免于难。
出品:南都即时
采写:南都记者 杨苓妍 周斐 实习生 张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