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论
又见消费者被预付卡所坑,这次惹事的是星巴克。近日,天津的巴先生爆料称,三年前,自己在星巴克线下门店购买了13张“星礼卡”,之后未消费,却突然发现900元余额被扣了近600元的延期管理费,占了总金额的三分之二。他质疑“星巴克此举属霸王条款”,并联系了客服投诉。媒体就此事采访了星巴克,后者回应称:内部正在进行一系列的更新和改善,相信很快会有比较积极的反馈。
有人调侃,世界上的童话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很久以前”,另一种是“不久以后”。从既有案例来看,星巴克“很快会有”的回应大概率属第二种。早在2021年,杭州就有一名消费者购买的星礼卡,其卡内余额因为延期被扣光。而在今年5月,上海的曹先生爆料反映自己购买的300多张星礼卡,因同样的原因被扣了3290元。事件发生后,有关消费者不是没有投诉,但星巴克回复“扣除没有例外”。所以,所谓“积极反馈”当场面话听听就好。
预付购买星礼卡,结果延期被收管理费,也不知是谁给了星巴克勇气。首先,此举涉嫌违法。预付式消费,包括线上购买的优惠券,线下购买的消费卡,都属于私有财产,不能因过期而“没收”。另外,就像专业人士分析的那样,预付卡消费是商家以信用为担保的一种变相融资行为。预付卡经营者本身已长期无息占有持卡人的资金,再予以扣“延期管理费”,情理上也说不过去。
其次,星巴克涉嫌隐瞒欺骗。因为“延期管理费”相关条款并未标注在卡片上,在购买时店员更不会主动提及此事,甚至星巴克本身一部分店员对这一细节也不知情。至于说其官方页面有相关介绍等等,这也站不住脚。因关涉消费者切身利益,商家本身就有主动告知义务,消费者有的是知情权,而非主动检索咨询之义务。现在星巴克搞这么一出,显然有违公开透明、诚实经营的原则。
正因为于法无据、于理不容,预付卡过期后,发卡企业以激活费、管理费、保管费等名义收取过期手续费的行为,一直饱受消费者诟病。早在2018年4月,上海市消保委就这一问题约谈了当地20多家多用途预付卡发卡企业。事后,绝大多数企业承诺不再收取延期管理费,或优化相关规则。可为何包括上海地区门店在内的星巴克拒不改正,继续推行星礼卡逾期管理费制度?答案无非“利益”这两个字。
相关数据显示,星巴克全球范围内2022财年净收入322.5亿美元。其中,扣除尚未使用的15亿美元,礼品卡这块带来收入133.6亿美元。换言之,礼品卡收入几乎占据了净收入额的半壁江山。过去十年,星巴克一直将中国市场视作最大的增长机会,礼品卡这块收入的占比恐怕只高不低。试问,在这么大的利益蛋糕面前,星巴克又怎么会舍得收手呢?
而更让人心中不忿的是:星巴克一方面在收割国内的消费者,一方面又在搞内外有别——不独美国,在加拿大、日本、泰国等国,星巴克的“星礼卡”都不会过期,自然也就没有延期管理费。更为离谱的是,在中国港澳地区,星礼卡一旦过期,任何余额将立即被没收且“恕不另行通知”。
尊重是相互的。消费者是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星巴克虽然是艘大船,恐怕也经不起消费者用脚投票。在星礼卡这件事上,既然星巴克不讲武德、有恃无恐,消费者似乎也没有必要再同它好好玩耍下去了。 □胡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