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媒体人、作家朱宝。
《飞行团长》,朱宝著,南方日报出版社,2023年。
2023年伊始,一本题材独特的作品《飞行团长》,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作者朱宝。《飞行团长》以小说的笔法,呈现出一部有血有肉的民航机长王闻飞的生命历程画卷,讲述中国飞行员在不同年代的经历和情感,在那些场景中,还原飞行员个体作为“人”质朴的本真。故事跌宕起伏,阅读起来犹如亲历那些天空、地面的紧急时刻。本书成功刻画的主人公王闻飞是一位悲壮英雄,又围绕他展现了几代飞行员的悲喜命运和时代缩影。
而此书作者朱宝,此前却以两部非虚构的长篇财经调查作品在业界引发强烈关注,一部是以深入调查揭秘中国著名企业万科股权“宝万之争”全局的《万科局中局》(南方日报出版社,2018年),另一部是解析大型医药集团重组案例的《大资本:解码广药白云山》(南方日报出版社,2019年)。一位资深的财经作家,转身写起了“虚构”的小说,这其间又有怎样的契机?
作为一名资深媒体人和财经作家,朱宝曾供职于传统大型财经媒体《21世纪经济报道》等,在广州、上海与香港等地工作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调查报道和特稿写作经验。她告诉南都记者,写作《飞行团长》,大背景在于她对民航企业和高层、机长等采访的积累,直接的契机则是一桩民航的真实事件。
2018年5月14日一早,四川航空3U8633机长刘传健驾驶空客A型飞机,执行他熟悉的重庆飞拉萨任务。飞机在高空巡航中突然咔嚓一声,驾驶舱右座的前挡风玻璃出现裂纹,刘传健迅速向管制台报告。
朱宝从新闻里了解到,“万米高空中,机舱玻璃突然爆裂,副驾驶位上的副机长的半个身子被吸出悬在机舱外,执行飞行的机长刘传健本能地伸手想把他拽回来”。朱宝被这个画面深深震撼。
“我对英雄机长刘传健带着好奇,想寻访他的空中故事和成长轨迹,却被空军飞行员、民航近四十年中的人物命运、历史变迁和商业竞争深深打动”。朱宝说,“我想通过小说的视角,展现他们的生活图景。”
作为经历过书中所记录的遨游蓝天岁月的资深民航人,中国民用航空局原副局长李健评价《飞行团长》说,“我们从字里行间看到似曾相识的自己,这是一种奇妙的感受,尽管此书是小说体。飞行像一场梦,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这一场梦中。我们像星光一样,在特殊的年代闪耀,又在时光飞逝中奔赴新的命运。”
《飞行团长》是一本讲述几代飞行员群体的命运和时代图景的书。如果你想了解70年来飞行员群体和他们的生活,这本书显然是一个很好的窗口。用作者朱宝的话来说,“无论你是对人物命运感兴趣,还是对飞行员群体感兴趣、想成为飞行员,抑或是对70年来中国的变化、特别是这些变化加诸在个体生活上的影响,以及他们中一些人的命运因此被改变感兴趣,那么读读这本书,你可以找到线索,或受到启发,或着迷。无疑,它可能会照见你的生活。”
写作《飞行团长》过程中有怎样的感触和故事?作者朱宝在广州接受了南都记者的专访。
面对面
南都:从非虚构的财经调查作品《万科局中局》和《大资本》,到小说《飞行团长》,对你来说是否一个较大的跨越?
朱宝:从财经非虚构到小说,看起来的确是一个较大的跨越。但如果换个角度来看,也许会有不同的体会。
写作《万科局中局》和《大资本》,需要更多对财经的理解,专业知识的积累,非虚构写作的技巧,以及对于无限逼近事实的追求与践行,基础是对写作对象的深度研究、了解或访谈,以及对所在领域、行业,更广阔层面更宏大格局,甚至是扩展到中国、亚洲、欧美,以及全球的趋势洞察、研判和走向的把控。
《飞行团长》虽然是小说体,但在它成为一本小说之前,先经历了大量书籍阅读的过程,比如国内外小说家和他们的作品,国内外航空产业发展和史料的书籍、日本美国等飞行员生活的纪实作品等;国内飞行员群体和他们飞行生活的近距离观察、几代飞行员群体、经历过漫长飞行人生的飞行前辈的深度访谈和走访,以及对航空公司、飞机公司的走访,亲历飞行生活和模拟飞行等。从开始接触,到创作《飞行团长》,及至出版,算下来五年半的时间。它的出版,是对过去知识与阅历的积累、对他人人生经历的所思所想与观察,以及对人性体悟和沉淀的表达。
无论是非虚构的《万科局中局》,还是资本运作的《大资本》,抑或《飞行团长》,对我来说,都是巨大的收获。从形式上来说,是较大的跨越,而从我创作本身的体会来看,是基于一套总结和可以外延的方法论,它们在这种方法论中自我孕育,互相促进,共同成长,也在帮助我不断扩展自我,见识更广阔的世界,领会人性的丰富多彩和世界的复杂多样,姿态万千。
南都:国内以民航飞行员为主人公写作的图书极少,而《飞行团长》一书的内容又贯穿了很长的年份,比如从两航起义到最早一批飞行员,从隶属于空军的飞行学校,到民用航空发展,飞行员的培养和发展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是什么吸引你去做这件事情的?
朱宝:在后记中,我比较清晰地交待了为什么写《飞行团长》。写这本书,源于一家航空公司的一次空中突发事件,我又机缘巧合接触到了事件比较核心的人和事。接着就走入了这个群体的生活。在深入的了解和接触中,与有相似经历的机长们深聊过,也与早期从空军飞行学校学飞和带教的学员和教员们聊过。机长们的故事各有各的精彩,他们是一段中国飞行史的亲历者,更是一段人生和阅历的写照。于是我决定把它写下来。
一开始是想了解某航英雄机长的故事。在接触越来越深后,对民航业发展到现在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很深的好奇,比如民航业的竞争、机会、民航飞机的技术更新和机长们的飞行训练与成长,全球和中国的航空业竞争格局,怎样才能成为飞行员、机长等等,航空产业链上的商业机会和未被人们所知但却又是人们很想了解的故事。
中国最早期培养的飞行员和他们的一生,深刻地打动了我——最令我永生无法忘怀的,是在寒冷冬日一个周末下午的咖啡馆里,我关掉手机,和一位飞了一辈子的英雄机长聊完后,临别前,情不自禁地拥抱了一下他,不经意中看到他红润眼眶中打转的泪珠。他的背影从我的视线中渐行渐远,但他背影后那个世界里的时代、爱恨、忧愁、美好,以及无奈,却无比生动地停留在了我的记忆画卷中。
南都:《飞行团长》基于大量的采访调研和现场体验,并有大量的史料融合,为什么不把它写成非虚构作品,而把它写成一本小说?
朱宝:在整个过程中,我都在仔细分析,是写一本非虚构作品,还是写成小说。最后落笔时选择写成小说,是因为小说可以拉长时间跨度,放在反映时代特点和图景的角度来看,更能留得住,也更有创作的空间,几代飞行员和他们这个群体在特殊时期的生活,浓缩在具体的人物上,能更好呈现,让人物的故事更加立体、饱满和丰富。也让人物的时代性能表达得更加酣畅淋漓。
南都:《飞行团长》中的很多民航人物,都具有人性的多面性,你在塑造人物时是如何考虑的?
朱宝:人是很有趣的,他的社会生活的总和,决定了他的复杂性和多面性。这种复杂性和多面性,又与社会关系、家庭关系和工作关系等共同塑造。民航是企业,机长们同样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和个人情感。
以李英杰为例,他的多面性,让人们或许可以从中在周遭寻找到同类项。无论是初出茅庐时的小人物形象的一面,还是在寻找到可以攀附的垫脚石时,抑或是在通往阶层跃升时的复杂人性在言行举止中表现出的另一面,可能会让你会心一笑。当然,他在帮助芭蕾舞女孩成就自己梦想时的一面,尽管暗埋在所有故事之下,却又增添了他人物形象的丰富性。
当然,我用力最深、也是最打动我的人物是男主角王闻飞,一个悲壮英雄的机长。王闻飞从参军学习飞行到成为民航机长,经历了民航业发展的竞争、家庭变故等高峰低谷,我在书中尽力展现了他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身心的归属,对自我的找寻与确立。
在70年历程里,王闻飞所经历的人生、时代、职业、生活,看似是斑驳的过往,却是无数人过去现在和未来影子的投射。学习飞行的,和在民航做机长的,相较于其他行业,飞行行业更加神秘,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以及见之于报端的公开报道都较少。那就不妨读一读《飞行团长》,作为读者,不仅可以从中了解民航机长圈,还能够照见你的生活。
采写:南都记者 刘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