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都是追梦人,共助人文湾区“步步高”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6月09日        版次:GA02    作者:南都社论

  大提琴演奏《天鹅》寓意粤港澳协同配合传承创新发展中华文化,经典广东民乐《步步高》改编为爵士版,戏剧《尚伯岱车站》把法国轻喜剧与中国粤剧有机融合……

  这是6月8日在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建设人文湾区分论坛上出现的场景。该论坛旨在探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打造世界文明交流平台,助力人文湾区建设,共同传承发展中华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本届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的贺信中强调,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断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共建人文湾区”。粤港澳三地文化同源、文脉相亲,民俗相近、优势互补,具有文化交流交融得天独厚的条件。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与很多只剩下器物的古代文明不同,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如今的中国人依然能读懂几千年前的文字,几千年前的思想依然深刻影响着现代中国,背后正是文化的力量,可见文化认同才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才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心理基础和情感纽带。

  澳门理工大学名誉教授、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社科院原院长邵宗海感言,“无论身处内地、香港或台湾地区,我感到没有任何隔阂”,坦陈“中华文化并不是抽象的概念,五千年来的文化,一直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人紧紧地结合在一起。”

  这一番动情的表述,让人们对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统一性”“和平性”特征有了切身的理解。

  五千多年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需要保护,更需要传承和发展。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都可以发现,粤港澳大湾区这一片区域在岭南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占有重要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在与会嘉宾眼里,“融合”显然是解读大湾区文化乃至中国文化的关键词。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香港分会主席、集古学社社长、团结香港基金学术顾问郑培凯表示,随着中华文化的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内涵变得愈加丰富多元,而多元文化的前景应当是融合,而非对抗。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中山大学岭南文化研究院院长陈春声则强调,岭南文化的发展是一个不同人群共同传承交流、互动、融合的过程,岭南文化的建构,是不断将各种差异性很大的事实和记忆融入一个统一文化符号的过程。

  “融合”是一种胸怀,更意味着富有进取精神和创造性。过去,擅长融合的岭南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堪称中华文明包容性、创新性的鲜明体现;今天,大湾区在“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的条件下建设发展,当然更要充分利用大湾区人群共享同一种地域文化的宝贵资源,用文化融合促进人心相通,推动大湾区一体化更深入更坚实。

  文化融合并不限于特定地域。正如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副秘书长郭黄颖琦所说,中西文化荟萃是湾区独特的文化背景,香港的流行文化就是最好的体现。身穿旗袍的她以服饰为例,指出“穿长衫、旗袍已经慢慢成为年轻人新的流行文化”。

  论坛结束时,中山大学港澳台籍学生一起在舞台上演唱《我们都是追梦人》,并与嘉宾一起挥舞国旗在歌声中合影留念。这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场景。

  高度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是大湾区建设的强劲动力,同根同源、血脉相通的文化是大湾区发展的突出优势。只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就能不断增加湾区文化软实力,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