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都创作《走读广东古城》亮相广州旅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6月04日        版次:GA09    作者:许晓蕾

  《走读广东古城》主创团队、南方都市报记者马青、武艺璇、周佩文、朱蓉婷(从左至右)在现场。   南都记者 许晓蕾 摄

  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的南都新文旅会客厅。 南都记者 许晓蕾 摄

  南都讯 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陈美彤 日前,在2023广州国际旅游展览会的南都新文旅会客厅,一场特别的《走读广东古城》分享会,让参会者感受到了具有文化底蕴的旅行攻略。该书主创团队、南方都市报记者周佩文、朱蓉婷、马青、武艺璇等现场做了分享。

  作为本书的出镜记者兼分享会的主持人,马青先给大家介绍了这本书:110天、11座古城、3900多公里,在2021年,南都记者几乎走遍广东沿海大大小小的古城遗址,透过我们的镜头、我们的图片、我们的文字,将世人的眼光再次聚焦在广东古城上。我们亲临每处古址遗迹,只为挖掘这些从明清以来因海防制度遗留下来的卫所城它们的往昔历史,呈现它们的发展现状。同时我们运用了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元形式对每座古城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

  作为这本书的统筹记者,周佩文分享道,我们走过的每一座古城直到今天依然“活着”,是因为它们都有着各自虔诚的“守城人”。在采访中,充当我们导游的大都是当年建城军户的后人,他们踩过城里的每一块青石板,他们对古城的古今典故如数家珍,俨然一本本行走的古城活字典。除了积极对外宣扬古城历史文化之外,这些后人还会自发地对内保护自己的家乡。如在遂溪乐民所城,20世纪90年代,由遂溪县部分离退休干部、当地名人及镇、村有关干部组成的“遂溪县乐民镇乐民城文物保护理事会”成立,以民间组织形式对乐民珍珠城(包括文明书院)进行保护。又如在茂名神电卫城的城墙被拆除70多年后,时任电城镇中心小学校长的张永忠,动员电城居民把家里多余的城砖贡献出来,砌成两根石柱,矗立在学校的操场上,让孩子们记住神电卫城的历史,代代相传下去。

  她还谈到,虽然所城是因为边防而设立的,但其实也有很深的文化底蕴。遂溪乐民所城在建城前300多年间曾幸运地迎来了在遇赦北归途中的北宋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在那里逗留的40天里,不但常常到学塾给学生上课,还留下了多首诗篇,如《自雷适廉宿于兴廉村净行院》《雨夜宿净行院》等。为纪念苏公而建的文明书院更成为古城最重要的文化遗迹。

  作为参与这本书创作的文字记者,朱蓉婷走访了大鹏所城,她分享道,大鹏所城是一个典型的古代城池形制,全称“大鹏守御千户所城”,现在古城里还保留着一千栋民居,完整呈现了明朝建成时的规模和原貌。漫步在所城内感受到所城每一处细节都包含了古人的智慧,处处有设计的巧思。比如说,里面所有的道路都是丁字巷,共计18个,当风吹来的时候,有风进来但不会贯通,利用丁字巷来导风,使人在巷子里能感觉有微风,但风不会对房子和人造成伤害。当地常年有台风和酷暑,民居屋上的瓦片,弧度和曲率比一般瓦片更大,其目的就是防风,当台风袭来时,屋顶上一个瓦扣一个瓦,风怎么吹也吹不走。

  她表示,作为中国古代屯兵制的一个标本,如今很多屯兵的遗存都已经被同化或消失了,大鹏所城幸偏居一隅,能够完整地保存下来。比如,南城门还有600年前的墙砖和地砖,用贝壳粉和糯米填砖缝,城内的城池格局,从材料到形式上,都尽可能维护了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和空间体验。大鹏古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样本,关于古村落保护、古建筑改造、军事城池设计……推荐大家去大鹏所城感受学习。

  作为这本书的出镜记者,武艺璇分享道:“大鹏所城保护得非常完整,维护保持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包括有糯米这样的材质,还有一面墙是用红糖做的。正是这样的亲身体验,亲自去触摸,带给我的感觉非常不一样的。还有所城的建筑在水边,会像沿海城市一样做地基防腐。但实际上,时过境迁之后,大家走进古城会发现,沧海桑田,海水已经离所城很远。我切身体会到沧海桑田的一种变化。”

  分享会接近尾声,马青还向观众透露了南都的新书计划,“在走读古城系列之后,今年我们正在推出‘走读古书院’系列报道,通过对广东境内明清时期建立的书院走访,以文字、视频、图片等丰富形式对建于明清两朝广东古书院遗址进行全方位的记录和呈现,不但有助于读者了解广东的文化教育以及晚清的西学东渐等相关历史,而且有助于传承弘扬岭南文化,为粤港澳大湾区共同的文化基础与发展动力贡献一份力量。”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