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发展看广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之“制造业当家”专场第一场新闻发布会。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在发布会上表示,近日《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已正式印发,该政策简称“制造业当家22条”,是广东新时期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广东制造强省高质量发展之路谋划了总“路线图”和“施工图”。
南都湾财社记者梳理“制造业当家22条”发现,该政策围绕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将着力实施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
透视“施工节点”
超45个量化指标展现新蓝图
“制造业当家22条”作为广东省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工作的总“路线图”和“施工图”,将如何从各个节点逐步达成目标?对此,南都湾财社记者对政策中提出的超45个量化指标进行了全面梳理。
其中,在政策总体目标任务部分,共提出了8个量化指标,涉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培育产业和企业成效等。从这些总体目标中的量化指标方向可以发现,主要为结构占比、效率等类型目标,而较少直接的产值、产量目标,突出体现了该政策谋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转型的主要目标方向。
除政策总体目标外,在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部分也均设置了相应的量化指标,结合“制造业当家22条”政策的五个突出新特点,这些指标共同展现出广东新时期制造业发展新蓝图。
涂高坤解读新政内容时表示,“制造业当家22条”政策重点突出五个新:一是突出制造新格局,更全面体现制造业当家的内涵。例如将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列入核心目标,提出到2027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提出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等,构建广东制造新格局。
二是突出变革新气象,更有力破解对制造业当家的约束。例如提出以“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等。
三是突出创新新理念,更聚焦提升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例如提出新建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打造10家标杆制造业创新中心、100家优秀企业技术中心等。
四是突出发展新动能,更有力做厚做实制造业当家的家底。包括培育新增3—4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和4—5个超五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业投资年均同比新增超过1000亿元等。
此外,“制造业当家22条”突出政策新发展,更强调前后衔接、持续完善政策体系。从政策实施上看,“制造业当家22条”强调与各地市各部门重点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等配套政策和工作协调一致、形成合力,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省、市、县全方位一体化政策体系。
透视“施工重点”
“项目”提及42次,财政将加大支持
“制造业当家22条”全文共1.1万余字,梳理其中的高频关键词,“项目”提及42次,“投资”出现17次,出现频率较高。且从出现位置来看,除了在“大项目”提升行动的专门章节,“项目”一词也频频出现在其他行动章节中,由此可见抓项目、抓投资对广东制造业当家的重要性贯穿多个方面。
涂高坤表示,下一步,广东将抓实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滚动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推进一批大项目建设。
一是高起点谋划,推动工业投资跃升。加强政策统筹谋划,制定发布年度省制造业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强化项目为王的工作导向,全流程促进项目落地,促进工业投资稳增长、扩规模、优结构。加大存量企业技术改造项目支持,研究推动新一轮技术改造的政策措施,优化现有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方式,探索金融支持技术改造新模式,引导金融资本更多投向技术改造项目。
二是高层次统筹,优化项目协调推进机制。建立省、市、县(区)领导牵头联系重大项目工作机制,每位省市县领导同志牵头联系一个以上大项目,实施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充分发挥省制造业重大项目建设专项指挥部作用,运用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等有效机制,集中调度和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困难,加快项目审批。
三是高标准服务,紧盯项目关键环节加快推进。持续完善“省市联动,分级负责”的项目跟踪服务机制,定期跟踪项目情况,对投资50亿元以上的制造业重大项目逐个制定关键建设节点“作战图”,围绕关键节点加强服务保障,以清单式管理、挂图作战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发布会上,广东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陈国煌也明确表示,省财政将统筹用好各类财政资金,突出“谁的项目好给谁”的导向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
“制造业当家22条”量化指标
目标任务
到2027年 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以上,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达到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3%,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7万元/人,工业投资年均同比新增超过1000亿元,培育形成10个以上产值超万亿元的战略性产业集群,超过10家制造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
到2035年 制造业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70%左右。
实施“大产业”立柱架梁行动
●培育壮大千亿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在超高清视频显示、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数字创意等领域,培育新增3—4个万亿元级战略性产业集群。推动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新兴产业跃增发展,培育新增4—5个超五千亿元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谋划未来产业,积极培育塑造未来电子信息、未来智能装备、未来生命健康、未来材料、未来绿色低碳等五大未来产业集群。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实现6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0万家制造业企业“上云用云”。深入实施智能制造生态合作伙伴计划,每年打造不少于1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和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等标杆。
●实施生产性服务业十年倍增计划。谋划打造100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0家生产性服务业示范平台和2000家生产性服务业示范企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实施工业设计赋能广东专项行动,打造不少于200个工业设计中心、10家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积极推动服务型制造发展,培育200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单位。
实施“大平台”提级赋能行动
●高标准建设一批“万亩千亿”园区载体。高起点、高标准推进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和15个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支持省级以上工业园区聚焦1—2个主导产业引进、培育企业项目。力争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1.5万亿元、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项目数超过3000个,打造30个具有鲜明产业特色、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
●高质量建设制造业创新大平台。新建20家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增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促进制造业发展的能力。打造10家标杆制造业创新中心、100家优秀企业技术中心、1000项制造业创新产业化示范项目,协同带动产业链上下游联合创新。
实施“大项目”扩容增量行动
推动制造业存量企业投资跃增。每年推动9000家以上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
实施“大企业”培优增效行动
●实施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十百千万”计划。打造50家科技领军企业和100家“链主”企业引领、10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攻坚、10000家专精特新企业筑基的世界一流企业群。力争5年累计推动3万家以上企业“小升规”。
●加快培育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培育打造60家以上中国500强、70家以上民营500强企业。实施省属国有企业制造业投资额5年倍增计划,促进提升制造业资产规模。
●提升企业质量品牌能力。培育不少于10个市场化质量品牌服务机构。打造不少于100个制造业粤货“老字号”品牌,聚焦健康、时尚、创意等新兴领域培育不少于1000个“广东制造”名牌新品。
实施“大环境”生态优化行动
●以“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为导向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实现项目立项以及用地审批、能评环评、市政公用服务连接等全流程“一次不用跑”“一次性解决”,加速项目落地。
●加快建设制造业战略人才力量。实施制造业当家“十百千万”人才专项行动,充分发挥优质企业等主体作用,培育建设10个左右产业创新人才联盟(集聚中心),支持培养300名左右制造业优秀企业家,集聚培育约1000名制造业卓越工程师,支持企业培训万名制造业新工匠。高标准创建2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和30所示范性技工学校。高质量建设45所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和88所高水平中职学校。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