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未来科学论坛上,嘉宾支招青年科研人员尽快成长。 南都记者 蒋小天 摄
5月26日上午,作为2023中关村论坛平行论坛之一,2023未来科学论坛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成功举办。
当前青年科研人员面临哪些难题?如何帮助青年科学家尽快成长,鼓励他们挑战科研“无人区”?论坛上,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全球知名院校及学术机构专家学者、行业领军人物等重量级嘉宾就此议题展开探讨。
青年科研人员竞争激烈 很难静心“十年磨一剑”
年轻科研人员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却也面临着不少挑战。“在过去20年中,科技发展的速率日渐加快。青年科学家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项目申请竞争激烈、发论文难、生活压力大等多方面的挑战。上一辈科学家的成功经验有时也不一定适用于他们。”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系副教授、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指导委员会委员翁经科说。
2018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马大为也表示,青年科学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竞争。
他指出,过去10年中,我国迎来了科研人员的回国潮,科研人才在经费和学生等资源方面竞争激烈,青年科学家很难静下心去“十年磨一剑”。马大为认为,高校不断扩招吸引人才,但对于人才如何能够持续发展考虑得不足,对于人才的成长环境并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态体系,这也对形成健康的科研机制造成影响,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和重视。
“我想指出,社会对科学研究要有包容性,这是科学本质所决定的——做实验时,95%以上的时间都是失败。”香港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翔表示,当下不少政府和企业的项目都是以目标为导向,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助力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但也要鼓励那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让青年科学家有机会自由探索新的课题。
科研资源对年轻人倾斜 创造良好的激励制度
如何帮助青年科学家尽快成长,鼓励和带动更多的青年科学家探知未来、挑战无人区?翁经科认为,这是个系统性问题,需要整个科技界一起努力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激励制度。
现场,马大为也带来三个呼吁:一是企业界能有更多有识之士来支持科学界的年轻人;二是大学、研究机构在吸纳人才时多加考虑,是否有资源容纳那么多学者的研究、是否能为他们提供成才的环境;三是年轻人也要想清楚自己是否适合在目前的竞争环境下开展学术性的基础研究,或许到企业发展技术方面的工作也是一条出路。
和玉资本管理合伙人、亚洲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捐赠人曾玉指出,科研人才竞争激烈,这让青年科学家很难真正“做时间的朋友”,我们需要在他们科研人生的早期就将资源、实验设备进行倾斜,为他们带来不跟随的底气、勇气与决心,争取真正做到一些原始创新,这是非常重要的。
曾玉认为,目前国家各级政府正在加大对科研的支持力度,民间也出现了更加多元化的激励机制,通过将政府、高校、科研机构、创业公司、企业间多维度的培养机制进行联动。
相关新闻
中关村论坛首设女性分论坛
科研应打破刻板印象,赋予女性公平竞争机会
5月28日,中关村论坛首设的科技女性创新平行论坛在京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以线上、现场参与的形式在论坛上交流、分享观点与经验。
她们当中,有人分享参与新冠病毒和绿色低碳等热门科研活动的经历,有的呼吁消除性别刻板印象,不为科研设限。还有的以行动支持女性表达想法和创意,联合不同专业领域开办培训活动,帮助女性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热门科研活动中均有女性身影
新冠疫情给全球带来巨大灾难,科学领域的众多女性为抗击新冠病毒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代表夏泽翰在论坛上(Shahbaz Khan)介绍,匈牙利的生物化学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ó)在COVID疫苗的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德国的医学科学家奥兹林·施瓦布(zlem Türeci)是2020年新冠疫苗研发的先驱之一。
以线上形式参加此次会议的孟加拉国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系教授西莉亚(Celia Shahnaz)则是从电子技术领域出了一份力。她介绍,疫情期间,她的团队收集新冠病毒肺炎CT影像和相关数据,建立一个远程识别新冠病毒肺炎的深度神经网络装置。
除了共同关注的新冠病毒,一些与会的科学家还参与了另一个愈来愈热的全球议题,即绿色环保议题。
女性经验为科学带来全新视角
多位科学家在论坛分享了自己从事科研的亲身经历,或许可以从中一瞥女性的共同处境。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底青云在论坛上谈到,自己在求学期间曾遇到一些偏见,有的人认为地球物理领域的工作需要大量野外活动,不适合女性从事。她不认同这一观点,认为应消除性别刻板印象,不为科研设限。
首钢首席技术专家青格勒吉日格乐表示,钢铁是以男性为主的行业,女性要做出成绩需要付出更艰辛的努力。钢铁生产一线的环境相当艰苦,经常需要和矿粉、煤粉打交道。她觉得自己能坚持的原因,和童年放牧的经历有关,她从小放羊、喂养骆驼,有时找走失的骆驼会走上一天甚至好几天,刮风下雨、忍饥挨饿和露宿野外是常有的事。她认为,无论在哪个行业,只要不怕困难、坚持努力,女性都可以创造价值。
美国硅谷机器人公司董事总经理安德拉·凯伊在会上表示,女性对科学事业的贡献曾经受到阻碍或被忽视,这意味着目前只实现了人类潜力的一半。她认为,女性可以为科学带来新的视角,其优势还体现在想象力、经验和感受。
完善科学家培养和任用机制
论坛上,有科学家鼓励同伴追逐科研梦想,呼吁社会给予应有的支持。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凯瑟琳娜鼓励有志于科研的女性追随自己的兴趣,质疑显而易见的解决方案,追求最高标准,并对自己的研究负责。
她说,不要走捷径,要与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进行讨论。超越当前的项目,从失败中吸取经验,制定备选方案,并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而不是仅仅依赖导师的人脉。如果有机会,到国外学习一段时间,以获得新的视角。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长王红阳在论坛上表示,从事科研女性的事业发展涉及多领域、多层面多机构和多部门的综合性社会议题。
王红阳认为,应鼓励更多女性参与国际科技竞争活动,促进科技教育领域的性别平等。完善科技女性领军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拔和任用机制,支持更多女性成为科学领域的领导者。同时,加强相关研究,明确女性科学家职业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
孟加拉国教授西莉亚则介绍了自己曾做出的行动,她为了给女性提供表达想法和创意的场合,与不同技术协会合作,组织了一系列会议。她希望为女性创造公平竞争的机会,期待她们可以利用自己的技术和知识,找到解决女性面临问题的方案。
采写:南都记者 王凡 郭若梅 蒋小天 宋承翰 李玲 汪陈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