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白云区新市街试点智慧垃圾分类亭。 南都记者 何玉帅 摄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到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记者5月24日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了解到,我国将力争在今年年底前使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0%以上,2025年底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9年,我国全面启动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颁布实施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分类标志》,各地加快生活垃圾管理立法,发动全社会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至目前,全国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已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居民小区平均覆盖率达到82.5%,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的热情不断提高,进而带动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297个地级以上城市居民小区
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82.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说,近年来,垃圾分类工作坚持从基层抓起、从娃娃抓起、从群众需求抓起,紧盯科学规划、设施建设、安全运行关键环节,注重依法建章立制、督促指导、评估评价,统筹推动垃圾分类抓点、连线、扩面,取得积极进展和成效。
截至2022年底,29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居民小区垃圾分类平均覆盖率达到82.5%,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达到53万吨,焚烧处理能力占比77.6%,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较大提升。
坚持教育和惩戒相结合
强化垃圾分类责任义务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倪虹说,垃圾分类工作是今年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的重点工作之一。要在完善法律法规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度体系,加快地方立法进程,坚持教育和惩戒相结合,强化公民垃圾分类的责任义务。
今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启动《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垃圾管理办法》等修订工作,进一步细化完善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目前,福建、河北、山东等20个省、自治区,上海、广州等173个城市,都已出台了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
环卫行业转向科技智慧型
倪虹说,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逐步构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平台,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一网统管”,大力推动环卫装备标准化、智能化改造和提升,推动环卫行业向科技智慧型转型升级。
同时,要补齐设施短板,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补齐中西部地区焚烧处理短板,持续提升焚烧处理能力,开展县级地区小型焚烧试点工作,不断优化生活垃圾处理结构。
据了解,从今年起,我国将于每年5月第四周开展“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时间为2023年5月22日至28日,宣传主题为“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宣传重点包括传达中央有关部署要求、宣贯有关制度政策标准、宣介阶段性工作成果、推广典型实践经验、普及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等内容。
样本
广州:整改分类投放点1113个,升级改造压缩站354座
“用过的纸巾是其他垃圾,要放黑色桶。烂菜叶子是厨余垃圾,要丢绿色桶。”在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街花港社区,垃圾分类“守桶”志愿者正在熟练地引导居民将生活垃圾丢到不同的垃圾桶。在该社区,居民们已养成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
作为全国46个先行试点城市之一,广州积极开展定点投放、积分奖励、发袋鼓励、按袋计量等探索实践,率先出台第一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政府规章,总结出“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要分开”分类原则,构建了垃圾分类管理体系架构。
为了引导市民共同参与,推动垃圾分类从政府部门的“独角戏”到市民的“大合唱”,广州市相关部门采取了三项措施。
首先,广州市实行联席会议共谋。市、区两级建立以城市管理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其次,激发市场、企业活力。每年遴选100家企业与全市100个社区结成共建对子,让企业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科技、资金、设备等支持。最后,引导居民自治。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生活垃圾投放点选址征求居民意见,分类收运发动居民监督,体系建设邀请居民参与,实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垃圾分类居民自觉行动。
近年来,广州市部署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短板大排查、问题大整治、品质大提升专项行动,采取人大政协联动督查、纪委监委专项巡察、城管执法轮番检查等方式,成立11个市级专项督导检查组,对大街小巷、商场超市等进行暗访,梳理排查出设施配置等6个方面86条具体问题,逐条逐项进行整改落实。截至目前,全市共整改分类投放点1113个,升级改造压缩站354座,优化分类运输线路1308条,增配分类运输车辆3490台。
同时,投入专项资金打造2500个生活垃圾分类星级投放点,配齐遮雨、照明等硬件设施,免费提供洗手液等便民服务,安装人工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投放点位便利化、清洁化、智能化。实施值守人员必须培训上岗、投放桶点必须干净整洁、分类收运必须及时规范“三个必须”星级服务标准。
广州市各区广泛开展垃圾分类各项主题活动,让垃圾分类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校园等。近年来,广州市垃圾分类工作落到基层、深入群众,促进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体系,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
佛山:6863个生活垃圾产生源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覆盖
《佛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截至目前,全市32个镇街共6863个生活垃圾产生源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覆盖,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据统计,2015—2019年,佛山市生活垃圾平均日清运量由8988吨/日上升到11951吨/日,年增长率达到7%以上。在现实生活中,生活垃圾处理设施由于诸多原因难以落地和持续正常稳定运行。随着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日益增大,传统混收混装的处理模式已不能妥善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经过多轮深入调研和反复科学论证,佛山于2022年4月1日正式实施《管理办法》,探索转变生活垃圾管理方式,逐步建立“源头减少产生-中端分类收运-末端资源处理”的垃圾管理新模式,进而实现从源头上减少生活垃圾产生,提高资源回收和有效利用率。
随着《管理办法》实施一周年,目前佛山初步构建了源头减量和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全过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体系,并实施不分类拒收、楼层撤桶、桶边督导、定时定点投放等若干创新性举措。
经测算,《管理办法》的实施促进佛山2022年生活垃圾产生量增长率控制在1%以内,达到预期指标。
据统计,2022年全市前端回收旧衣物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已达60余家,共投放回收箱体4408个,全年回收量约1784吨;同时,全市还设有分拣中心23个、打包网点9个、已备案再生资源回收企业334家,以及1家垃圾分拣交易中心和1家综合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基地,有力地推动我市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与生活垃圾收运体系“两网融合”工作做实做细。
经过一系列攻坚克难,2022年6月底,全市11个街道1215个居民区提前完成楼层撤桶。12月底,全市32个镇街1699个居民区实现楼层撤桶。同时,物业小区进一步落实物业服务企业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人职责,切实加强居民区垃圾分类工作。
记者从市垃圾分类办公室获悉,截至目前,全市32个镇街共6863个生活垃圾产生源已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覆盖。同时,全市还在1717个居民区内安装有3516个垃圾分类亭,并为垃圾分类投放点配备遮雨、照明、洗手等便民功能设施。
科普
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月底开馆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记者从宝安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历史博物馆即将开馆。
该馆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宝安环境园内的老虎坑水库侧畔,总面积9298平方米。进入博物馆,参观者便能深刻地感受到其满满的科技感,据悉,馆内共配备了5台LED屏幕、20台投影仪、10台65英寸触控一体机、22种历史展品、8台查询机,以及智能四分类模型、重生树装置、导览讲解系统等。
通过利用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场地及生产工艺科普属性,博物馆巧妙地设计参观动线、内容,并结合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配套建设以“垃圾焚烧发电技术”“垃圾处理历史”为主题线路的科普教育展区。在“垃圾处理历史”展厅,展览通过以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和演化逻辑,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生态文明四个时期进行深度、广度、高度这三大维度纵深推进。同时,借助丰富的展陈形式,以垃圾处理历史侧写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展述人与环境和谐共生发展的长久之计。
惠州首个市级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开放
5月22日,建设面积约500平方米、惠州市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场所——惠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开放进入试运营。
该科普馆位于惠城区青少年宫,建设面积约500平方米,是惠州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场所,分为五大功能区,按照前言、为什么要进行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惠州实践”、趣味科技互动等进行布局,开展深入浅出的科普教育,集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和科技感于一体。科普馆运用图文展板、新媒体播放、VR互动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让市民沉浸式了解垃圾造成的危害,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学习生活垃圾分类小技巧。此外,科普馆还展出了惠州中小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出的精美作品。
分类达人
广州71岁宝姨的10年垃圾分类之路
家住广州海珠区的梁宝琼是广船退休职工,今年71岁了,街坊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宝姨”。
2013年,宝姨就成为一名环保志愿者。最初,她常到河涌边、到沙面公园捡垃圾,践行环保理念。两年后,她从海珠区滨江街道做起,在小区做垃圾分类宣传,坚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已经10年,为开展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作出自己的努力。
“起初群众对垃圾分类不太重视,对我们的宣传不感兴趣,觉得有环卫人员清理垃圾,自己何苦去做,所以对我们的宣传不理不睬。”宝姨就带着孙女,带着年轻的志愿者,大胆去招呼路人,微笑请他们参与活动,以热情融化冰雪,就在这样的循循善诱中,群众逐步理解了什么是垃圾分类。
10年的时间里,宝姨的孙女从小学开始就跟她一起开展垃圾分类宣传,现在孙女已经上了高中。
一次,宝姨在日常走访中发现,有一个社区卫生条件较差。于是,她发动热心居民、志愿者、学生,每个星期日都去这一社区打扫,把社区堆积的杂物清理干净,整个社区环境焕然一新。
“这样的实际行动让居民很是高兴,他们看到社区环境好了,感受到垃圾分类的好处,自然就会愿意去实行。”宝姨说。
不管遇到多少困难,宝姨都会组织带领志愿者一起走街过巷,向市民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科普如何分类垃圾。为了寓教于乐,她还想出了很多点子制作垃圾分类宣传道具,比如进行有奖问答、卡片制作、实物投桶,抛圈引导等,让群众从娱乐中学习垃圾分类知识,提高参与率。
在一些小区,宝姨还带领志愿者逐家逐户派发宣传资料,向他们宣传垃圾分类的细节,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都耐心听取,发现相关问题就及时反馈街道。
整合:杨存海 易福红
采写:南都记者 刘诗豪 黄海林
南方+记者 吴雨伦 陈少宏 雷海泉
综合新华社、央视、中新网、中国建设报、佛山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