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湾区科学论坛上,“跨界多样”科学在碰撞,创新引力不断加强

钟南山:XBB疫苗将很快面世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23年05月23日        版次:GA06    作者:徐劲聪

  钟南山在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科技引领防疫,守护健康呼吸”上作主旨发言。   南方日报记者 梁钜聪 摄

  “真正有趣的科学是当两个不同领域接触的时候,比如物理学和经济学、医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而大湾区科学论坛本身正是这样一个很好的多学科、跨领域交流机会。”2013年诺贝尔奖得主迈克尔·莱维特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5月20日至5月23日,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论坛期间,高能物理、纳米科学、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大牛齐聚,带来了各领域前沿科学发现与科技成果最新分享,同时也为大湾区创新发展带来了许多经验之谈和建议。

  创新前沿 两种XBB疫苗初步批准,mRNA技术值得关注

  在昨日举行的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介绍了如何基于SEIRS流行病学模型来对疫情感染趋势进行预判。他同时表示,针对当前流行较广的新冠XBB变异株,研发有更好保护能力的疫苗非常重要。

  钟南山透露,目前已经有两种针对XBB的疫苗被初步批准,还有三四种很快能被批准。此外,他表示要研究更加安全和更加有效的疫苗,“这方面我们应该是能走在国际前面的。”

  据了解,5月17日,由威斯克生物/川大华西医院针对最新流行XBB等新冠变异株研发的两个产品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将尽快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研究,以尽早将这两款新型疫苗投入市场,用于当前XBB等变异株新冠病毒的感染预防。这两款疫苗也是在全球率先进入临床试验的针对XBB等变异株的新冠疫苗。

  在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表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控制对药物研发和疫苗提出了新的需求和方向。高福称,一个好的疫苗要做到安全、有效、可控。从这个角度来讲,mRNA疫苗在遗传性疾病、肿瘤及各种自身免疫疾病方面将会是一个很好的方向,呼吁投资人士关注mRNA疫苗新技术。

  创新观念 多样跨界、开放合作理念很重要

  在此次大湾区科学论坛期间,除了分享前沿科学发现和科技成果,来自海内外的诺奖得主、院士专家也带来了如何激发创新活力的经验之谈。

  广州大学教授、天体物理中心副主任王锋5月22日接受采访时表示,对基础科学的投入,初期看不到任何的回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它的相关领域的突破、基础的突破、很多的进展往往会催生更多可能的出现。比如支持天体物理学这样的学科,它一定会带来更为不可思议的回报。

  对此,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迈克尔·莱维特关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观察和经验也可以印证。他表示,过去40年,美国医学院和研究机构的基础科学家比其他领域科学家所获得的诺贝尔医学奖更多,足以见得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对于大湾区来说,迈克尔·莱维特认为,保持多样性也非常重要。“广州、深圳、香港这些城市,彼此之间有着很多的不同,同时又能够保持开放而密切的互动,这将形成非常强大的竞争力。”他也发现,广州有很多优秀的大学,而深圳有很多优秀的初创公司,这样从整个大湾区角度来看科创生态可以更具多样性。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外籍院士丁肇中在论坛上表示,国际合作对于科技创新来说很重要。“因为人类的知识很有限,可是人有好奇心,人要向前走。国际合作里面也有竞争,但大家一起合作非常重要。”

  如何由中国科学家牵头主持国际科学合作?丁肇中认为,要选择科学上最重要的项目,引起参加国科学家的最大兴趣。同时,对于研究中贡献大的国家,要给予优先的认可,并使之得到国际上的公认,才能得到参加国政府长期的支持。

  对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的IPCC报告作出贡献者、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丹尼尔·科曼也在论坛上表示,要解决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就必须要由最好的经济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让各个国家的学者都能进行密切合作。丹尼尔·科曼表示,例如可以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和新兴国家的合作,让老挝、印尼、泰国等可以跨越式地实现能源转型。在这一过程中,希望大湾区的新能源技术产业、欧洲、美国的同行都可以合作起来解决这些问题。

  创新引力 官、学、产、研共促大湾区创新发展

  在大湾区科学论坛会议期间,多位院士专家、校长、企业家表达了进一步在大湾区推进科技创新研究的期望和规划。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粤港澳大湾区对创新资源各方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强。

  针对老龄化问题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叶玉如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应进行跨领域、跨地域和跨界别三个“跨越式”合作,并希望在大湾区建立健康老龄化研究中心,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贡献力量。

  在跨界别合作方面,叶玉如提出要推动官、学、产、研四方合作,完善老龄化领域的创科生态圈。其中,由政府设立不同的基金、项目、政策鼓励支持老龄化研究开展;大学、科研机构作为开展老龄化研究的主体研发技术和产品;企业则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方式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把实验成果带出实验室,为老年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产品。

  针对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理工大学校长滕锦光则呼吁,设立11个城市共同出资、共同使用的大湾区研究资助基金,设立一批大湾区实验室,共同建设大科学装置,设立短期(1个学期至1年)的教师交换机制,以各种形式增加学生交流交换机会。

  在此次论坛期间,大湾区企业也成为共同提升大湾区科学创新引力的重要一环。主论坛上,发布了由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个人出资30亿元的何享健科学基金。据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何享健科学基金理事长方洪波介绍,该基金将以永续、独立运营为宗旨,旨在奖励对基础研究有突破性贡献的优秀科学家。

  据悉,该科学基金将推动原创性、前沿性的基础研究和相关成果转化,涵盖信息与人工智能、医疗与健康、能源与气候等重大科学领域。目前,该基金已着手推进科学奖与科学资助计划,科学奖规划为年度奖项,科学资助计划也将同步陆续推出。  

  出品:南都湾财社·科创工作室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徐劲聪

手机看报
分享到:
返回奥一网 意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