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上,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大剧院举行,来自广州粤剧院的青年花旦李嘉宜上台领奖。
李嘉宜扮演的文成公主。
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戏剧家协会、广州市政府主办的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暨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5月21日晚在广州市广州大剧院举行颁奖典礼。本届15朵“梅花”悉数亮相,他们分别是郝士超、施夏明、郑芳芳、李嘉宜、冯冠博、袁媛、梅院军、郑全、孙砾、郭伟、王航、罗晨雪、罗益清、张佳春和唐恺。值得一提的是,来自广州粤剧院的李嘉宜成为该院的第10位梅花奖演员、广东第23朵“梅花”,既为广州粤剧院赢得了荣誉,也为广东粤剧界争了光。
李嘉宜在获奖后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的心情非常激动。“今天是个好日子,又是我们中国传统的节气‘小满’,小满小满,人间圆满,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更是幸运的。我的戏剧梦想在这座美丽的花城开花,我觉得非常开心、非常激动。”
获奖名单
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郝士超(河北梆子)、施夏明(昆剧)、郑芳芳(晋剧)、李嘉宜(粤剧)、冯冠博(京剧)、袁媛(黄梅戏)、梅院军(黄梅戏)、郑全(越剧)、孙砾(歌剧)、郭伟(京剧)、王航(秦腔)、罗晨雪(昆剧)、章益清(越剧)、张佳春(京剧)、唐恺(京剧)。
第25届曹禺戏剧文学奖
话剧《深海》,编剧:周振天(执笔)、陈萱;话剧《惊梦》,编剧:毓钺;花鼓戏《夫子正传》,编剧:徐瑛;闽剧《生命》,编剧:陈欣欣;话剧《董其昌》,编剧:陆军、肖留。
访谈
“获得梅花奖印证我特喜欢的一句话:深耕笃行”
南都:得知获得梅花奖,你的心情怎样?
李嘉宜:得知获奖后,我的心情可以用三个词来表达:激动、感恩、奋斗。众所周知,梅花奖是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最高奖,能企及梅花奖这个表演艺术的标杆,对我而言是激动人心的,这个成绩印证了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深耕笃行。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以说,梅花奖见证了我厚积薄发的一个艺术阶段。我10岁入行,至今学艺、从艺20余年,一直默默深耕在粤剧舞台这一亩三分地,内心对艺术始终敬畏、纯粹、坚定且执着。
说到感恩,我想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了。首先要感谢的是中国剧协对我艺术的认可,感谢广州市宣和市文旅局对剧目和对我个人竞梅的大力支持。梅花奖虽然是一个个人奖,但它嘉奖的不仅仅是个人的,而是背后的团队。还要感谢我的两位师父丁凡和蒋文端,他们帮助和见证了我的成长。还有其他许多师友和戏迷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让我除了感恩,还有满溢的幸福感。
南都:作为一名粤剧青年表演艺术家,获得梅花奖对您未来的艺术生涯有哪些激励?
李嘉宜:梅花奖对我来说还是一个激励我继续奋斗的明灯。这次梅花奖评选可以说是对我艺术的一个阶段性总结。艺海无涯,梅花奖作为我艺术的新起点,我要以一位梅花奖演员的身份激励自己走向新征程,以更高的艺术标准要求自己,为我所敬畏的粤剧事业奋斗。坚持是一阵子,坚守是一辈子,粤剧就是我想用一生去坚守的事业。
南都:在你看来,与很多经典的粤剧剧目相比,《文成公主》有什么创新的地方呢?
李嘉宜:粤剧《文成公主》作为一部新编戏在粤剧舞台上做了不少新探索,主要表现在“主题立意新”“表演手法新”和“舞台呈现新”等方面。首先是主题立意新。文成公主是一位历史名人,她是唐蕃古道的开拓者,也是“一带一路”的先行者。她开启了汉藏民族交往的新纪元,为民族的团结和谐做出了卓越贡献。粤剧《文成公主》是首次将这一历史搬上粤剧舞台。和亲故事是戏剧舞台常见的题材类型,粤剧就有经典剧目《昭君公主》。以往和亲题材作品中的女性大多数是哀怨形象,作品基调也偏悲情。而粤剧《文成公主》塑造的文成是完全不同的。文成公主在剧中既心灵高贵,又朴实真挚,可以说开辟了和亲题材戏剧审美的新格局。其次是表演手法新。传统粤剧演出的时候,一般女主演只需要一到两个行当应工。而粤剧《文成公主》中的人物年龄跨度大,要从少女演到老奶奶,加上剧中有女扮男装的戏码和武场戏,所以我在剧中需要以小生、花旦、刀马旦、青衣、老旦五个行当应工,每个行当的戏份都不少,对做工身段要求都很高,这在粤剧舞台上是不多见的。剧中的群体表演也是一大新看点。导演欧阳丹根据戏曲演员的特地,在群体表演中融入了中国古典舞和民族民间舞的表演,如用霓裳羽衣舞表现大唐雍容富丽的盛世气象,用藏族舞展现藏民的豪放、豪迈、洒脱。第三是舞台呈现新。对于现场观众而言,粤剧《文成公主》气势恢宏的舞台呈现应该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在舞美、灯光、多媒体、服装和化妆的一致配合下,全剧展现出盛唐的雍容风范,同时又交融着汉藏富丽的色彩。除了视觉感受,这部剧给到观众的听觉感受也是超越以往的。
南都:某种程度上,对传统戏剧进行创新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你有想过通过什么更现代化的方法去传播粤剧魅力吗?
李嘉宜:其实粤剧从来都不乏创新。这和广东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海纳百川的精神是一致的。当代的青年戏剧人不是想更多如何去迎合青年,而是要引导青年。我们中华文化5000多年的沉淀积累,广东粤剧有近400年的历史。在艺术特性和艺术个性上除了有自己的地域特色以外,尤为突出的是唱腔的流派传承。所以近年来尝试了和不同艺术种类相结合的一种表现形式。
当然,这是基于我们传统戏剧文化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尝试,观众接受程度如何,我们也是在观察当中。但这个新时代赋予了我们戏剧戏曲艺术很多的空间。粤剧+流行、粤剧+科技等融合,在传统文化中尝试二创,对于年轻观众来说,易于接受,也属于青年人关注传统文化的敲门砖,不至于太有壁垒。
点评
李嘉宜是一位年纪较轻、功夫较深的粤剧新秀,饰演花旦和青衣都显得各具个性,气质有异,可见在塑造人物上有其灵气和悟性。她最新塑造的文成公主,年少时的俏皮,入藏初期的坚韧,熟悉藏地生活后的勤劳和亲善,进入老年时期的稳重以及对故土的眷恋,都能有层次而又依据内在性格逻辑地呈现于舞台。嘉宜的唱做贴合人物成长中的内心和变化着的情景,丝丝入扣,表演的兴奋点和情绪爆发点都掌控得比较到位。考虑到《文成公主》是“传记式的人物呈现”,相比较于嘉宜过去塑造过的陈文婷(《三家巷》)和敫桂英(《焚香记》)而言,文成公主形象是一个重要的突破。
——著名戏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
采写:南都记者 周佩文 许晓蕾 实习生 刘心韵 通讯员 文瑶 丁滢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