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就业报到证,简化了高校毕业生离校手续和求职手续。 资料图片
就业报到证。资料图片
今年起,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退场”。
日前,中组部、人社部、教育部、公安部、国资委联合印发《关于做好取消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今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消息一出,引发关注。有专家分析认为,此举有助于推动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为何要取消已存续22年的就业报到证?取消之后,又该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
分水岭
从派遣证到报到证 由“包分配”到自主择业
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就业报到证。
就业报到证,全称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或《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印制,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单独签发,是用人单位安排高校毕业生工作,并接转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户口的有效凭证。
毕业前,每位大学毕业生都会得到一张就业报到证,上面规定了持证者报到的时间、地点和部门。报到证一式两页,正页由毕业生本人持有,报到时交给用人单位,成为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副页则装入毕业生档案存档。
此外,就业报到证也是毕业生办理落户、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籍迁徙等手续的依据。由于就业报到证上面的日期是工龄的开始年限,因此毕业生后续的转正定级、职称评审、计算工龄和养老金,也都需要就业报到证。说起就业报到证,不得不提到1999年以前的派遣证,前者正是由后者转化而来。当时,高校毕业生是计划分配,一张派遣证便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
1999年,教育部发出通知,明确从2000年起停止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派遣报到证》,转而启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
可以说,就业报到证,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它的出现是一道分水岭,意味着高校毕业生就业由“包分配”向以市场配置的体制转变。
现实
很多企业已不再将报到证作为接收毕业生的必选项
早在去年,国务院办公厅和教育部便相继发文,明确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此次五部门联合发文,进一步细化了取消就业报到证有关衔接工作。
实际上,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式日益多样性、灵活性,由派遣证转化而来的就业报到证,在当下就业中的实际使用范围正不断缩小。
例如,高校毕业生考取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后,转接人事关系时,就业报到证的应用还比较广泛。除此之外,很多企业已经不再将就业报到证当作接收应届毕业生的必选项。
2022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2023届高校毕业生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
在这一背景下,取消没有必要的证明,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机制,让毕业生无需为一纸报到证“奔波”,此举无疑会让他们的求职之路变得更加顺畅,这也是落实“放管服”改革的体现。
“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释放出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信号。”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表示,取消就业报到证,在简化毕业生离校手续和求职手续的同时,也是希望毕业生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匹配合适的就业形式,进而促进人才自由流动。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党委书记李洪岩表示,这便于学生就业走向更加丰富,就业方式更加灵活,让学生不再为此纠结。以后毕业生不用再为了一个证跑来跑去,不用为了等一个证耗费时间,也不用因为一个证它有效的期限而犹豫来犹豫去,有时候不是理想的岗位,可是为了赶上报到证的有效期,而不得不就业,这些都会给就业的大学生带来麻烦。
关注
办理入职、档案转递等手续 一系列衔接措施已明确
没了就业报到证,高校毕业生该如何办理入职、档案转递等手续呢?《通知》提出了一系列衔接措施。
根据《通知》,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毕业生到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时,教育部门应根据有关部门需要和毕业生本人授权,提供毕业生离校时相应去向登记信息查询核验服务。在档案转递衔接方面,就业报到证不再作为必需的存档材料,之前档案材料中的就业报到证应继续保存,缺失的无需补办。
报到入职流程上,用人单位可以凭劳动(聘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含网签协议)或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或其他双方约定的证明材料,为高校毕业生办理报到入职手续。
在办理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业务时,相关单位和个人可通过查看学历证书、劳动(聘用)合同(就业协议、录用接收函)等,或通过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查询离校时相应毕业去向信息。
沈阳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剑锋表示,建立去向登记制度一网通办充分地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求职的便利,同时也推动了高校人才的有效流动。
去向登记制度建立
●教育部门
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
高校毕业生到户籍和档案接收管理部门办理相关手续时,应根据有关部门需要和毕业生本人授权,提供毕业生离校时相应去向登记信息查询核验服务。
●高校
指导毕业生(含结业生)及时完成毕业去向登记,核实信息后及时报省级教育部门备案。
此外,实行定向招生就业办法的高校毕业生,省级教育部门和高校要指导其严格按照定向协议就业并登记去向信息。
不再发放就业报到证,释放出鼓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的信号。——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
建立去向登记制度一网通办充分地践行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工作理念,极大地提高了毕业生求职的便利。 ——沈阳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李剑锋
采写:南方+记者 陈嵘伟 汪祥波 整合:朱林 来源:新华社、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