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办5月16日就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在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就业结构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今年大学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稳定和扩大青年人的就业仍然需要持续加力。
青年人就业压力较大,这样的结论也符合很多人的观感。受大环境影响,今年市场上人才需求有所降温,青年人要找到心仪的工作比较困难。尤其是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的择业压力普遍较大。数据显示,2023年度国考共有259.77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相比去年增加了50万人,同比增长25%。研究生考试同样火爆,2023年全国报考人数为474万,创历史之最,比2022年增加17万人,增幅为3.7%。但无论是国考还是研究生考试,最终能够被录取的人数毕竟有限,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大学生仍然要直接面对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构成了青年就业群体的主力,帮助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仍然是目前要解决的大事。
各方都在为青年人就业尽一分力。去年大学“直播带人”的话题一度在社交媒体上走红,有高校领导带领大学毕业生亮相直播间,通过B站、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向企业和公众开展毕业生线上推介。此外,一些地方也在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便利,在广东,人社部门积极拓展就业渠道,1-4月统筹开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基层项目、升学入伍等政策性岗位34.6万个,开发兜底类公益性岗位近万个,坚持促创业、带就业,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84亿元。在杭州,当地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推出青年人才驿站定点酒店,毕业1年以内、有意愿到杭州找工作的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外地高校毕业生都可申请。类似措施让人感受到诚意与温暖,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方在推动大学生就业方面所做的努力。
政策层面,年初教育部印发通知,要求做好2023届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2023届部属师范大学公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安排到中小学校任教。去年7月,国务院七部门联合印发《科技部等七部门关于做好科研助理岗位开发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和科研单位做好科研助理开发工作,合理设置科研助理岗位,吸纳2022届高校毕业生参与科研工作。类似安排都在想方设法稳住或者开拓大学生就业空间。
帮助大学生就业,全社会都责无旁贷,必须杜绝各类形式主义。近来《半月谈》杂志披露了一些华而不实的现象,比如一些地方到高校举行招聘活动,对“上座率”“参与度”有很高要求,高校只能想尽办法让学生参加,给各个学院、班级发通知、下任务,不仅增加了学校工作负担,还导致有的学生产生不满情绪,实际效果怎样却没人关注。有的追求“数好看”,甚至不惜弄虚作假。有高校辅导员和学生商量搞个转账截图,假装学生做家教有工资收入,算作“灵活就业”。
就业越是困难,帮扶动作越要扎实有效,否则不仅不能帮到毕业生,还可能增加负担。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谈到就业形势时说,“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1158万,从就业看,有一定压力,但从发展看,注入的是蓬勃的活力。”无论如何,青年人都要立足于提升能力,坚定信心,准确定位,调整好择业心态,相信一定能战胜暂时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