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流花路附近的车尾厢市集。 南都拍客 张海斌 摄
近日,山东“淄博烧烤”火出圈,《深圳经济特区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修订通过,不再全面禁止“路边摊”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从2020年开始,占道经营、流动商贩等不再被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考核,这也为其他城市解禁“路边摊”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把视角放到广州又将是怎样的图景?外来人口众多、商业氛围浓厚的广州如何缓解流动商贩与市容环境秩序的矛盾?一头连着民生发展、一头牵涉社会治理,“地摊经济”又将给广州带来哪些思考?
创新
15年前就开始试点 合理引导设置疏导区
早在2008年,广州市就率先在部分区域实施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试点,按照“无序变有序,粗放变精细,流动变固定”的原则,合理引导设置疏导区。
2011年,广州市进一步加强了对流动商贩疏导区的管理,先后颁布、实施了《广州市流动商贩疏导区管理试行办法》和《关于划定乱摆卖严禁区的通知》等管理办法,要求广州市各区要建立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实行“划地经营、分区管理”。
“广州设立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的时间较早,效果也较为显著。在广东的其他城市,比如佛山、珠海在特定的节假日里也会划定相应的区域,且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疏导流动商贩。因此,广州实施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虽不是区域的唯一代表,但对未来城市经济形态具有很强的引领性。”华南理工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文宏告诉南都记者,广州在制定治理细则时也征求了流动商贩所在街道、社区的意见,兼顾了不同的社区、不同的人群在不同时段的商贩管理需求。
进行划线划区管理 引导流动商贩入室经营
疫情以来,广州深化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的建设运营,针对一些不影响疫情防控,有利于民生且偏远区的流动商贩经营进行了划线划区等规范性管理,并积极引导流动商贩入室经营。
4月18日,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在关于市人大第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20232498号代表建议答复的函里提及,目前广州已建成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和临时摆卖点35个,有效解决了一大批无业人员的就业问题,缓解了流动商贩与市容环境秩序之间的矛盾。从目前情况来看,广州城市环境秩序保持良好,流动摊贩形势处于可控状态。
该答复函中还总结了广州流动商贩的现状:广州外来人口众多,商业氛围浓厚,流动商贩乱摆卖点多、线长、面广,流动性大,机动性强,是市民投诉最集中的问题。因此,为加强对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日常监管,广州还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明确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经营范围及撤销程序的批复》,并督促各区加强对流动商贩临时疏导区的监督检查,督促街(镇)建立并落实管理责任人制度,严格按照《办法》规定的经营范围、经营时间开展经营活动。
结合
地摊经济与夜间经济相结合
地摊占道,难免会牵涉扰民、治安等问题,但作为一种沿街流动的经营业态,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就业压力、促进消费并为城市带来活力。
南都记者梳理发现,广州在流动商贩整治过程中,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将地摊经济与国际消费城市建设、夜间经济相结合。近年来,广州先后出台《广州市推动夜间经济发展实施方案》《广州市关于促进住宿餐饮业消费若干措施》《广州市加快推进商务领域居民生活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的若干措施》等规范性文件,支持餐饮企业可在城市非主干道两侧的所属建筑物规划红线范围内以餐车、快闪店等方式开展临时外摆,在不影响市容市貌的前提下,发展餐饮消费新模式、新载体。
广州作为经济发达的南方城市,具备夜间消费的优势和传统。数据统计显示,广州的夜间消费占全天消费总额的六至七成。尤其是今年一季度,全市的夜间餐饮,包括休闲娱乐的订单量同比增幅已经超过40%,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支持夜间延时经营和外摆促销
4月21日,《广州市促进消费提档升级若干措施》经16届3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提出培育建设羊城夜市先行区,支持夜间延时经营。
同时,广州也将支持外摆促销活动。街镇可在城市非主干道两侧的所属建筑物规划红线范围内划线明确区域并公示,商家在线内按照镇街指定时间段等要求以餐车、快闪店等方式开展临时外摆,接受镇街日常监督管理。广州也将允许零售、住宿、餐饮企业利用自有场地开展线下宣传推广和促销活动,必要时可依法设置临时大型户外广告以及在城市建(构)筑物、设施上临时悬挂、张贴宣传品,并预留20%空间开展公益宣传。
观察
精细化管理需平衡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
由“禁”到“治”,由“强制”到“疏导”,十余年来,广州通过为流动商贩提供固定的经营场所等方式展示了其治理柔性的一面。针对流动商贩整治和疏导问题,广州还有哪些治理空间?
文宏表示,地摊经济发展过程中,固定商贩与流动商贩之间也会存在矛盾。“两者在经营时段的选择上应该有所区分,固定摊贩更多服务于白天,流动摊贩主要是在晚上摆卖;在空间的选择上也应形成互补,我们不应该在商业氛围足够成熟的区域促进流动开发,而应该在需要引流或是需要去填补空白的区域打造流动商贩的生存空间。”
“将流动商贩规定在固定场所经营可以营造良好的环境秩序,但也会降低商贩们经营的便利性。如何引导流动摊贩自愿去疏导区经营值得我们思考。”增城区宁西街道南樵社区党支书记、居委会主任罗伟康从事基层工作多年,同样关注到了流动摊贩的生存问题。他认为,政府在设立疏导区时还需要考虑商贩的经营利润问题,保障好他们的基本权益,“当前,流动商贩还面临着无证可办的尴尬局面,为让其有序发展,希望能够由相关职能部门牵头,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文宏也认为,如何把握好“度”是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面对的难题。“平衡的过程中应该满足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特别是在住户让渡了自己的部分权利促进地摊经济的繁荣后,要保证住户自身能从中受益。其间,政府需要持续地监督和优化相应的治理举措。确保商贩流动区内交易的公平性,才能更好地发挥价格的调节作用,使每个主体都能够获利。”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记者 李竹 伊晓霞 实习生 李雨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