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IFC空中图书馆。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广州北京路新华书店,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
广州二棉厂改装之后的“超级城市客厅”。
花城文学院“泊”书店隐于越秀公园一隅。
广州海珠区图书馆侨建分馆藏书15000余册。
“美食之都”的广州热闹生猛富有烟火气的一面大家都很熟悉,而“阅读之城”的广州优雅静谧的一面你见识了吗?借4月23日“世界阅读日”来临之际,南都新文旅推介广州城中数个有代表性的阅读空间;分布于城市各个角落,成为广州市民游客的幸福所在。
人均到馆次数力争达3.3人次
2022年,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正式印发《广州市“图书馆之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22-2026)》(下称《行动计划》),提出全面建成“图书馆之城”“智慧图书馆之城”和“阅读之城”,到2026年,全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3000座的目标。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6年,广州市建成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3000座。全市馆藏纸质信息资源人均拥有量3册/件,与社会力量合建分馆300个,校园分馆(服务点)800个,人均到馆次数达到3.3人次,注册读者率力争实现40%,镇街级以上图书馆100%建成智慧型图书馆。
广州已迈向“千馆之城”
截至去年6月底,广州市共有公共图书馆(分馆)、服务点、自助图书馆1315个,其中实现通借通还的有747个,已迈向“千馆之城”。广州努力创建着“阅读之城”,处处展现着羊城的文化自信。
近年来,广州在探索文、商、旅、体多业态融合的文化服务新模式,在都市商圈、产业园区、旅游景点、特色街区、滨江岸线、交通枢纽等区域,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公共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创意设计等复合型功能,充满设计感和美学品位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实现传统公共文化设施到新型公共文化空间转型。
打卡
二棉旧厂房
变身藏着图书馆的“城市客厅”
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发布的2021、2022年度共42处“花城市民文化空间”中,书店或图书馆功能的占比最大。如隐身于天河区员村西街2号大院19号的超级城市客厅TIT&TIMETABLE。
据了解,原址是始建于1958年的广州二棉厂,拥有长达60多年的辉煌历史;改装之后的“超级城市客厅”保留了棉纺文化的传统历史之“魂”,为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实现了“老城市新活力”。现在该空间进驻了TIMETABLE大湾区创业基地、广州图书馆、天河区图书馆、Timetable Kitchen简餐咖啡、大型会议路演空间等。
广州图书馆艺术分馆由超级城市客厅与广州图书馆自2021年7月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以艺术主题馆藏为基础,结合定期艺术主题读者活动,融合开放式餐饮空间,为客厅常驻办公创业青年、园区办公人员以及员村社区居民提供直属分馆的完整读者服务。分馆当前馆藏2.6万册,其中艺术主题图书达6000册,涵盖传统绘画、摄影、音乐等主流艺术,亦有包括艺术论述、名家作品图册等,是目前市内专业度较高的主题分馆之一。
图书馆内采用开放式立式书架形式,呈现馆藏图书,读者可通过自主搜寻,发现阅读乐趣。同时全年不间断免费开放,支持全市读者自助借还,为社区读者提供了超过800平方米的文化空间,融合图书、历史建筑美学、先进科技服务,让读者沉浸其中。
天河区图书馆超级城市客厅分馆签约建立于2022年4月,主要围绕文旅志愿服务组织、青年读者数字读物阅读推广等方面进行合作。
越秀公园东秀湖畔
花城文学院有家“泊”书店
从越秀公园东门进入,靠右侧沿着东秀湖往公园深处走,经过一众“儿童乐园”的设施之后,便到达“花城文学院”。这个隐于公园一隅的美好空间中有一家“泊”书店,书店中可安静阅读、自助买书、享用简餐,书店还与公园游径联通,市民和游客都可以在此轻松惬意地实现“微度假”的阅读时光。
北京路新华书店
“繁盛之所,博学殿堂”
广州北京路,不仅是千年商道,也是广州的千年文道,现在这条街上共有5家“一店一特色”的新华书店群,让读书人一迈入书店便有焕然一新、心头一震的感受。
北京路的新华书店距今已有70多年历史,当下,老店有了新颜:整体布局借鉴西关大屋的“前庭后院”,三进院落的布局方式,装饰着浓郁广府特色的“镬耳山墙”“满洲窗”,为市民和游客打造了一幅“繁盛之所,博学殿堂,华灯璀璨,静谧书斋”的美好景象。
南沙IFC空中图书馆
赏三江汇海,览5000余册藏书
南沙IFC空中图书馆现在是试运行阶段,读者须预约才能进入参观体验。
南沙IFC空中图书馆是南沙区图书馆在2023年开设的第一个分馆,位于明珠湾灵山岛尖的南沙IFC两座写字楼之间的空中连廊,高空距离100米以上,跨度超过60米,拥有270°大景观。
据“南沙图书馆”官微推文介绍:内设阅读藏书区、阶梯阅读区、连廊阅读区、阅读活动区、文化展示区等多个特色区域。目前藏书5000余册,藏书类别主要包括国内外文学、金融、艺术、社会科学、青少年读物等,馆内所有图书已实现与广州市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各成员馆之间的通借通还。读者可以在波浪式延绵的沙发座椅旁享受到空中花园带来的视觉感官,也可以坐在巨大落地窗前欣赏三江汇海的美景,馆内融入了悦咖啡、共享办公区、天际观景台、休闲会客厅等多元复合场景。
海珠区图书馆侨建分馆
“做中国年轻人的藏书阁”
海珠区图书馆侨建分馆由海珠区图书馆与侨建HI CITY合作共建。创新了海珠区“图书馆+”模式,将图书服务嵌入新型多元文化商业体,面向所有市民提供了一个面积为300平方米,馆藏图书达15000余册,阅览座位50个,涵盖图书借阅、文创展售、艺术策展、文化沙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城市文化空间;在设计上,以“做中国年轻人的藏书阁”为理念,以现代艺术设计融合中国国风,御溪而建,有溪不见水,见山不是山,见山又是山,竹简铺展系书架,泼墨山水映眼帘,向读者们展现一幅生动的国风山水场景。
聚焦
广东哪座图书馆最受欢迎?
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广东图书馆学会与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联合发布了《2022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2年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事业稳中求进,呈现“全域性、全民性、全业态”发展,推动广东公共图书馆事业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其中,广州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先后位列“2022年藏书最多TOP5”。
广州图书馆、佛山市南海区图书馆、深圳图书馆、深圳市龙岗区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则成为“2022年新书最多TOP5”。
中山纪念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深圳市罗湖区图书馆、广州图书馆、深圳市宝安区图书馆成为“读者最爱打卡TOP5”。
广州图书馆、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中山纪念图书馆、深圳图书馆、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成为“借出图书最多TOP5”。
去年借出文献8592万册次
据统计,全省150个县(区)级以上公共图书馆共有建筑面积173.14万平方米(只计总馆),同比2021年增长6.1%;财政拨款总额合计达24.79亿元,同比2021年增长5.6%。
其中,纸质文献总藏量达到1.36亿册/件,同比2021年增长14.5%;共有从业人员6185人,同比2021年增长11.4%;流通人次共8547.9万人次,同比2021年增长9.0%;文献外借合计8592.2万册次,同比2021年增长0.7%。
观察
“一刻钟百姓文化生活圈”日趋完善
在深圳坪山区碧岭街道汤坑社区科源实验学校内,一栋白色外墙的大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坪山区图书馆汤坑社区分馆,也是深圳目前最大的社区图书馆,近日开放以来吸引附近居民纷纷前来打卡。
“我们一家都喜欢阅读,新开放的这个社区图书馆就在我们家附近,走路十几分钟就到,以后读书更方便了。”深圳市民谢女士说。
通过建设覆盖全区的城市书房和基层公共文化中心,深圳市坪山区将图书馆开到群众“家门口”。
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执行副馆长陆其美说:“我们通过与校园、企业、园区等共建和完善阅读设施,打造紧密型垂直公共总分馆、馆店一体化城市书房、共建共享馆校合作‘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实现阅读资源的全域连接、服务推广的全域协同、阅读品质的全面提升。”
目前,坪山区总分馆体系建设实现100%垂直一体化管理,街道馆100%覆盖。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地方纷纷构建便捷服务网络,不断完善“一刻钟百姓文化生活圈”。
深圳一些城区依托总分馆体系搭建,推进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共建共享;浙江一些地方以邻里图书馆建设为契机,结合地域文化特色,激活公共阅读服务微循环;北京通过改造老旧厂房,利用腾退空间、交通枢纽、商业楼宇、公园绿地等场地,相互融合赋能,建成众多新型公共文化设施……
让阅读抵达更广阔人群
“多大的空间都不够。南山区图书馆藏书已超100万册,区级图书馆总馆将发展成为图书的中转站。”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馆长杨熔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些城市书房、社区图书馆等针对场馆空间不足、馆藏书籍利用率低等问题,纷纷采取相关措施,以服务更广阔人群。
深圳市南山区图书馆以“动态馆藏”方式为读者提供更便利、精准的文献服务:及时下架利用率低的图书、补充需求量高的文献复本及种类,使在架图书最大限度满足读者需求;充分利用智能书架、室内定位导航系统,为到馆读者提供图书、空间等资源的精确查找与定位;利用“网借+图书快递到家”服务,为读者提供更大服务保障。
“阅读能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质,是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昶说,应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创新公共阅读空间服务和管理方式,利用移动互联网,打破时空界限,吸引更多群众参加全民阅读。
声音
阅读能提高市民素质,提升城市品质,是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抓手。
——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昶
整合:朱林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肖阳(除署名外)
来源:新华社、南方+、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