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日前,知名乒乓球运动员张继科被指涉巨额赌债纠纷、“损害他人隐私以求自保”等问题,张继科工作室接连发布两份律师声明予以否认,并称将采取法律手段。但随后有媒体记者根据其掌握的司法材料、借款合同等证据证实相关传言,一时舆论大哗,多家企业终止张继科代言活动。
针对围绕特定公众人物的各种传言,本来按照几成定例的娱乐八卦“灭火”操作,涉事明星工作室发律师函否认网络传言,声明保留追究法律责任权利,如果再没有扎实的证据出现就要大概率降温了。但张继科一方的律师函却俨然起了反作用,不仅矢口否认的传言后续还有证据流出,而且因其“威胁起诉传播网友”的措辞激起深知个中内情并存有相关证据的“第三人”发声。
特别是根据媒体记者掌握的涉案司法材料,在张继科作为证人出现的某敲诈勒索案判决书上,张的证言涉及其拍摄前女友私密视频和照片,并将涉案视频中的其中一段给该案被告看,而该案被告因与张存在债务纠纷,拿着三段张继科前女友的隐私视频向其索要巨额钱款未果,最终以敲诈勒索罪获刑7年……
给别人看了一段前女友的隐私视频,别人拿了三段视频去敲诈,这个细节恐怕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调查来还原。
娱乐八卦的不再仅归娱乐,法律的终究要回归法律。“张继科事件”发酵至今,八卦吃瓜的视角大概围绕“渣男泄露前女友隐私还赌债”的角度在支撑着多条热搜,但在严重到侵犯他人隐私权利的问题上,切不可因为涉事方的娱乐人物属性而模糊了其中涉嫌违法的情况。
明星也是人,他们的感情生活为更多人津津乐道,但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公众人物的男女朋友之间,如果一方将涉及对方的亲密视频、照片给债主,让债主以此向另一方索要钱财,则泄露信息一方可能不仅是侵犯了他人的民事权益,更可能涉嫌参与刑事犯罪,需要有关部门调查介入。当然包括目前为止围绕张继科欠债、泄露他人信息的情况,也同样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据材料来佐证。
自始至终,身在其中的女星都是双重的受害者,不应当再次被网络讨论中对女性的某些刻板偏见所伤,这是必须提醒公众谨慎参与的一个重要背景。
值得注意的是,在“张继科事件”的发酵、发展过程中,法律自始至终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围绕张继科的相关网络传言出现后,张继科一方的几份律师函在辟谣、申言对传播者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另一方也是拿着借款合同、司法材料所确认的事实来爆料,而受害女星在遭遇敲诈勒索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寻求法律保护……
不管是不是公众人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都是值得鼓励的,是具有法治意识的表现。但同时也要提醒一些公众人物,在试图通过律师函来浇灭某些负面舆情的过程中,要依据事实,诚实面对粉丝和社会,尊重事实而不是仅想着用法律辞藻镇住热议。律师函能不能成为公众人物辟谣的法宝,还得看背后的事实究竟如何,还得看公众人物自己是否行得端、走得正。